探析中职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的设计和解决活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包括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中职数学问题驱动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主要做好问题链的设计和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解决要开展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活动。
  [关    键   词]  问题驱动;问题链;情境创设;问题设计;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30-02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而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刺激因素。当前职校生普遍数学基础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愿思考,不想提问。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倾向于单向性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先概念、定理、法则,然后举例,最后让学生练习,这种单一的模式无法引发学生思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驱动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基础上,以学员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模式[2]。
   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环节包括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问题设计环节教师主要做好问题链的设计及情境创设。问题链就是将学习者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转化成一个个链式问题,通过知识间的相关性,使求解问题的过程呈递进式的,层层推进,最终使学习者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方法。问题情境创设就是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者融入其中。其中问题设计是否有效,活动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达到掌握理解的目的,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
   一、问题的设计
   (一)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设计要遵循全面性原则。教师在进行问题驱动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前后关系、结构特点、教学要求等要胸有成竹。同时对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能力、学前初始态和学后目标态以及数学在其专业上的应用等要深入了解。也就是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越深刻,对学生情况掌握越透彻,设计的问题就越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
   2.设计要遵循量力性原则。设计必须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出发,要立足学生实际能力,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设计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面向中职生的问题还要尽量做到起点低些、步子慢些、难度小些、答案少些,否则可能会出现“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抛出问题学生束手无策、师生毫无共鸣的窘境。
   3.设计要有针对性。学生章节学习中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在教学初始阶段创设情境讲解新知时会有一些概念性探究性问题,在对新知识内化时会有各种理解性问题,在应用公式和定理解题当中会产生各种应用性问题等。中职生在使用公式时还经常会出现记忆性问题。这些问题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对典型性的问题在设计中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还体现在问题的表达,语言组织要简洁、明白、准确,不能含糊不清,避免语句太长有歧义等情况,要能使学生高效率地接受教师的信息传递。
   (二)问题链设计
   问题链是针对认知目标即教材中某个知识点的发生过程而设计的一组相互联系、渐次加深的具有一定梯度和逻辑结构的问题[1]。问题链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提炼归纳、解题能力,实现知识构建的层次化和缜密化。
   问题链的设计原则是把难的问题分解成容易的问题,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
   设计问题链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如概念辨析可设计比较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抓住知识的共性和个性;新知识教学可设计探究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推导公式形成结论,挖掘新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应用等;例题教学可设计变式性问题链,改变问题的结构、条件或设问方式等。
   示例,探究平面的基本性质“如果一条直线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就在平面内”。
   教师可设计出下列问题链。
   问题1.思考直线和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2.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不存在交點的情形?
   问题3.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有一个交点或两个交点的情形?
   问题4.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能否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描述?
   问题5.你认为平面的这个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以上问题呈递进性的关系,各问题间环环相扣,前驱问题的解决为后驱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通过这种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链式问题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向着设定的目标探索、研究。
   (三)问题情境设计
   情境是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或虚拟的社会环境,或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以及抽象的数学环境。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和发展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体验的氛围。
   在中职数学教学导入问题时应重视情境创设。教师要尽量列举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例如,学习指数函数时可通过生活中电商的拼团营销、分享裂变、折纸等情境,来引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函数模型。    二、问题的解决
   数学的问题解决从心理学角度应用数学方法包括模型法、公理化法、结构法、构造法、几何变换法、化归法等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类比、假设、演绎等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从教育学角度问题解决是师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开展问题解决活动有效组织学生探索学习,学生通过各种心理活动(主要是思维活动)的参与,不断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新的知识,从而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后者问题解决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前者学习者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中开展的问题解决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的认知发展中,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师生合作解决就是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合作交流,进行师生互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認知主体地位。这种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是双向的信息互动。
   活动的形式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间的问答,教师追问学生回答,师生间积极配合、积极互动,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积极思考,展开探索。
   (二)小组协作解决问题
   小组协作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展开探究,学生间相互协作,充分交流、讨论。这种活动方式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营造良好的讨论问题的氛围,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在协作中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拓宽思路,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小组合作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由优等生和学困生均衡搭配,教师一次布置一个问题,学生围绕问题互教互学,合作研究解决,最后小组派代表分享交流。
   (三)任务驱动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就是以任务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任务包括实验、操作、观察、猜想、论证、解惑、练习、小测等方式,通过这些任务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优势,在完成任务中解决问题。
   需注意的是,在任务驱动中任务和问题的关系是任务应围绕问题展开,问题是核心,任务是问题的载体,所有的任务应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否则任务就成为假任务、假活动。
   立体几何的许多性质、定理需要实验观察验证形成结论,探究时可设计成适当难度、可行性与探索性的任务。通过设计任务单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模型或画图,将静态的课堂变为动态的课堂,既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又能在操作中深刻认识和理解性质、定理。任务驱动中教师可在学生完成任务间隙安排成果分享或评议。
   (四)自主型解决问题
   自主型解决问题即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问题线索和工具,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采用这一活动方式的中职生群体必须拥有较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较好的数学基础,比较适合在学优班中开展。
   开展问题解决活动在教学中还需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让各种活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问题解决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多样化,而且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要重视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如微课、几何画板、Geogebra等,使用信息工具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从而达到最佳的驱动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恒钧.数学问题链教学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1).
   [2]张蕾萍.问题驱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J]. 基础教育研究,2018(24).
  编辑 王亚青
其他文献
[摘要] “职教二十条”中提出的“1+X证书”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着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同样也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传统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促进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信息化资源建设应加快脚步。从“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信息化资源建设背景,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和困难,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的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
[摘 要] 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成了现代高校中的一个新兴热门专业。为了更好地实现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教学策略创新。首先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简介,其次分析了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几条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策略  
[摘要] 基于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尤为重要,既注重实现升学目标,更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淬炼。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着手,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摘 要] 首先对中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中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最后对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虚拟仿真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應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
[摘要] 2017年福建省在中等职业学校施行学业水平考试,其考试成绩反映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作为中职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中职学校从重视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培养逐渐转变成重视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依旧有部分学生需要进入社会工作。在现阶段如何处理好升学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福建省所有中职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
[摘要] 生命教育理念的培养已经得到各学科教师的重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每个生物老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加之生物课教学的目标就是向学生传递生命信息,了解生命的源头与人类的繁衍發展历程,最终形成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让学生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审视了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生命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渗透;策略  
[摘 要] 全球化加快了新经济发展的步伐,科技的创新让信息技术在全国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经济常态下,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繁杂,信息获取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高职院校的学生想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有效预防不良观念对自身思想的侵袭,从根本上预防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影响。主要探讨新经济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 中职院校主要是针对愿意较早学习技术的学生,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目前来看,我国的中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并不好,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式不够新颖,老旧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无法有效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找到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才是其中的关键。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
[摘 要]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环节中引入CDIO模式,对职业教育革新具有深远意义。深入论述CDIO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分析基于CDIO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关 键 词] CDIO模式;现代学徒制;实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60-02  
[摘 要]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音像技术专业对口率,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省及学院对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音像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教学团队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优化,实践得出,现代学徒制对音像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知名度的提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