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 :家庭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6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
  圆圈桑巴舞,是巴西诸多桑巴舞中的一种,意为将音乐、舞蹈、编舞、诗歌和节日活动融为一体的桑巴舞。它最早出现在巴亥州的瑞康卡乌地区,起源于当地非洲奴隶的舞蹈和文化习俗。而后,葡萄牙文化的因素,如语言、诗歌的特殊形式、乐器等,融入进来并改变了节奏和编舞。圆圈桑巴舞被认为是弱势族群身份与自由的象征。虽然外来影响不少,圆圈桑巴舞基本保持了非裔巴西人的音乐形态,并成为这一地区流行文化的见证。
  园圈桑巴舞的历史由来
  桑巴舞起源于非洲。“桑巴”一词据说从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桑巴舞语中的“森巴”演变而来。“森巴”原是一种激昂的肚皮舞。顾名思义,这种舞蹈以上下抖动腹部、摇动臀部为主要特征。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种舞蹈动作,后来随着贩卖黑奴活动的兴起而开始向外传播。从16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中叶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从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区向巴西贩卖黑奴1200万。在把黑奴塞进船舱运往新发现的大陆拉丁美洲的时候,白人奴隶贩子担心路途遥远,黑奴在船舱中一窝几十天,到岸时腿脚不灵便,卖不出好价钱。因此,他们就每天把拥挤在船舱中的黑奴赶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铁锅为伴奏,让他们集体跳舞,活动筋骨。这样,殖民者本想增强黑奴这种特殊商品的竞价力的举动,就把这种流行于非洲的舞蹈无意中带到拉丁美洲。据考证,桑巴舞最早流行于巴西的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一带。原来,这里是葡萄牙人最早在巴西登陆殖民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办有大量种植园和采矿场。被贩卖到种植园里和采矿场的黑奴,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以跳这种家乡舞苦中作乐。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来自非洲的黑奴及其后裔同来自欧洲各地的白人接触增多,同土著的印第安人逐渐融合。这样,他们的舞蹈也就逐渐吸收了来自欧洲的波希米亚的波尔卡舞、来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当地流行的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逐渐形成现代的桑巴舞。
  据记载,20世纪初,是巴伊亚州的妇女们将这种舞蹈带到当时的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从此,这种舞蹈开始从沿海流向内地,从贫民窟流向上层社会,从黑人、黑白混血的“穆拉塔人”传播到白人中间。同时,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为主伴奏的乐器,逐渐被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中的铜鼓、大锣、钹等打击乐器所取代。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舞学校“让人去说闲话”在里约热内卢建立。1932年,巴西举行首次情人节桑巴舞游行观摩比赛。
  1934年间由于美国舞王FredAstaire的《Flying Downto Rio》电影之故,英国流行了一种以Samba为形式的舞蹈称Carioca。1938年Carioca传至美国,巴西报纸《OCarapuceiro》的一篇文章中首度出现葡萄“Samba”一字,作者为LopesGama神父,意思为一种节奏、一种舞蹈。1939年的纽约万国博览会时期桑巴舞放大光彩。1941年间由一位电影舞蹈名星Carman Miranda的推广下广为流行,尤其是《The Night InRio》这部电影。
  1948年欧洲开始流行。1950年代由于一位具领导地位的英国贵族马格丽特公主的影响,更具进一步的流行开来。1956年正式地在国际上普及流行开来。
  圆圈桑巴舞的特点
  所有参与者围成圆圈,是圆圈桑巴的主要特点之一。很多场合都有这种桑巴表演,如流行的天主教庆典、北美印第安人或非裔巴西人的宗教仪式等,也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即兴表演。所有参与者,包括初学者都被邀请加入舞蹈的行列,边观察边模仿。通常,舞者为妇女,一个接一个上前,其他人拍着手,舞成一个圈。圆圈桑巴最典型的动作是急速的上下抖动腹部、摇动臀部,这也是典型的带有着非洲班图族人文化色彩的见证,圆圈桑巴舞一般是先有一个舞者进入圈中心,以肚皮示意选择一个异性舞伴,两人在狂烈的打击乐伴奏下狂舞一曲。之后,第一个舞者退出,被邀入圈的那个舞者又以同样方式挑选另一位异性同舞,如此循环,直至人人都跳一回。圆圈桑巴与其他形式的区别,是称为miudinho的特殊步法、中提琴(machete)的使用、小型葡萄牙吉他和短小重复对句的诗歌演唱。
  圆圈桑巴的现状和发展
  狂欢节、桑巴舞、足球已成为巴西的世界名片。圆圈桑巴舞经多年的演化发展更成为现代巴西极具影响力的一种集体性的交谊、和带有表演性质的舞蹈,参加者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这种舞蹈以鼓、锣等打击乐伴奏。这种舞蹈的舞步简单,双脚前移后退,身体侧倾,前后摇摆。男女舞者成对原地或绕舞厅相伴而舞,也可分开来各跳各自的舞步。男舞者钟情于脚下各种灵巧的动作,两脚飞速移动或旋转。女舞者则以上身的抖动以及腹部与臀部扭动为主。
  桑巴舞可在舞厅和舞台上演出,而更多则是在露天的广场和大街上集体表演。舞者围成圆圈或排成双行,边唱边舞。舞者狂放不羁,动作幅度很大,节奏强烈,给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觉。在全世界人眼中,桑巴舞是巴西的国舞,代表着热情及多种族族群的艺术溶合,嘉年华会更是巴西人最重要的节庆,但巴西人对待桑巴舞,就不如异国人对待桑巴舞那么崇高了,因16世纪黑奴引进时所带来桑巴舞雏形的黑人舞蹈,因跳时身体有磨擦被列为“不入流”、“粗野”的舞蹈,属于低下阶层的,甚至当时殖民总督下令禁跳,再者,巴西政府对桑巴舞有卓越贡献的人并无奖励,对桑巴舞有历史性之事及物也未予以重视。故在20世纪初之前的年代,巴西人如跳桑巴舞就被视为游手好闲、无赖等之辈,有时警方也会制止。
  但在另一方面,原黑人的舞蹈具有宗教性、文化性的层面意义,因加入了巴西土著及欧式舞步,演变成多族群性的共同舞蹈,尤其所用的敲打式乐器所散发出的豪迈,深深打动人心,而舞蹈的挑逗性与律动性,对巴西占大部分人口的中下阶层而言,代表着是对现实社会不满情绪的抒发,是男欢女爱的媒介,也是打发时间的休闲娱乐,更是庆典节日狂欢的工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近四、五十年间国际社会接纳桑巴舞后,桑巴舞的地位才在巴西国度里向上提升,不过巴西仍未将其列入高尚艺术之厅。
  1984年,由巴西最著名的建筑师尼梅尔设计的里约热内卢桑巴舞场落成,从此这里年年成为吸引全球目光的巴西狂欢节桑巴舞游行的大本营。这是狂欢节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狂欢节桑巴舞游行演出商业化的标志性事件。桑巴舞场有800米长看台,分成不同的区,设贵宾席、包厢、普通看台等。桑巴舞学校开始拥有谈判权利,通过联盟与媒体谈判电视转播。
  桑巴舞大赛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项重大活动。赛场占地8.5万平方米,两侧是看台,中间是桑巴舞队伍行进的通道。每年狂欢节期间,要在这个赛场举行5场桑巴舞活动,其中以第三天和第四天的活动最为精彩。在这两天中,全市名列前茅的14个桑巴舞学校要在这里一决雌雄,评出当年的名次,名列前五名的还要再进行一场表演。每个桑巴舞学校上场参赛的人数为3800至4000人,分成32个方队,方队之间还设有8辆彩车。参赛内容和配唱歌曲都要有故事情节,全队服饰都要根据表演情节设计。每年各校编排的故事情节内容极其丰富,有表现印第安人历史的,有表现巴西足球的,有表现人们现实生活的。狂欢节不仅给巴西人带来了欢乐,并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刺激了经济,已成为巴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巴亥瑞康卡乌的圆圈桑巴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好评。从此,现代桑巴舞很快就风靡巴西全国。
其他文献
A教学:推门课  (在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出示图片)  师: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请同学们先数一数。怎样用加法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 2 2 2=8(台)]  师:这里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教师指着板书的所有算式)像刚才这样的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反思:  不容否认,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呈现的,教
[摘 要]“探索与实践”是苏教版数学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及苏教版数学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数学实践活动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认识不足,使得数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与竞争的素质发展目标上得不到体现。基于此,立足实验区毕业班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据其问题类型,观照其价值取向,根据教材编排的承接性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已经使得数学的学习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变成一种学生老师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  我对上《认识四边形》这节课的设计有四个要点:1用抽奖游戏将课程内容导入到课程当中,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四边形的例子;2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比赛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分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4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
【摘 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以政治课本中的《经济生活》为例,对学生理性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理性精神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理性精神培养;逻辑思维  目前高中生年龄还比较小,不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高中生处于青春
[摘 要]“乘法分配律”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定律的内涵,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学而导,让学生经历建立模型意识、构建模型、应用模型等过程,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内化,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模型;乘法分配律;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在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投票中,经济层面对于许多人似乎毫无吸引力,也很少有经济学家在提及这一话题时会强调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福利。经济是人们为获得个人成长、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工作的成果,而不仅是钱的问题。  特朗普劳民伤财的公司税减税政策并未带来其所承诺的投资和增长,主要作用是在他任期的前三年里推高了财政赤字。特朗普对这种财政挥霍熟视无睹,这为美国政府在日后的执政中出现不必要的
小学毕业复习的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作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并通过大量的针对性练习、对比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等,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合理、灵活地设计复习课,发挥复习课的作用,增强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知识要点,了然于胸    “复习课难教”是许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活动场所逐步向普通公众开放,中南海一度成为了北京的新名胜。    “中南海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这不仅因为它是北京城内著名的风景区,还因为它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一九八零年五月中南海部分对外开放。”这是1986年8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新名胜》一书里,关于中南海的介绍。  该书的《序言》对“新名胜”做了解释:“‘新’是相对的,有些是近年来新开发,新发现的,有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挖掘教材资源  1.创设情境,体现教材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感兴趣,思维易被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