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染料敏化光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而氢能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但目前制取氢气的方式仍主要依靠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这些方法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将用之不竭的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可利用的氢能,这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中,助催化剂可以有效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降低析氢所需的过电位,从而大幅度提高产氢效率。目前最高效的析氢助催化剂当属Pt类贵金属,但由于其含量稀少,而难以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过渡金属(如Fe、Co、Ni等)由于其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且原料易得,成为近年来非贵金属助催化剂研究的主角。其碳化物及氢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及电催化领域。然而单一组分的过渡金属及氢氧化物,容易团聚而使得比表面降低,活性位点减少,析氢活性也会随之降低。而另一类明星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有着巨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电子传输能力,可做为光生电子的捕获肼,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被广泛用作催化剂的载体、助催化剂等,同时由于其表面残留的含氧官能团可作为纳米材料的铆合点,是制备复合催化剂的理想组分。由此,本文以过渡金属的盐类及氧化石墨烯为原材料,合成了一系列的石墨烯基过渡金属复合物,用于染料敏化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该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两部分内容:(一)首先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O)溶胶,再加入不同比例的CoCl2·6H2O溶液,得到Co2+/GO前驱体,将此前驱体在N2氛围中于不同温度下煅烧2 h,制备得到了多孔钴基化合物/RGO复合材料(将其标记为CG-T),通过XRD、XPS以及HRTEM等分析可知,在较低煅烧温度下(350、400℃),所得复合物的主要成分为Co2(OH)3Cl/cobalt carbide/RGO,且其形貌呈现多孔无定型状;而在高温(500、600℃)下煅烧所得样品的主要成分则为CoO/Co/cobalt carbide/RGO,其形貌与前者大不相同,为球状空心结构。低温下所得样品的产氢活性明显高于高温下所制备的样品,其中CG-350复合物在420 nm处的AQY达到了 28.3%,产氢量是单一 Co2(OH)3Cl及RGO的23.1和161.8倍,表现出了优异的析氢协同效应。这可归因于低温下所得样品中RGO与Co2+生成了碳化钴及Co2(OH)3Cl,合适的能带位置,以及两者之间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能。(二)以石墨烯溶胶作为原料,向其中分别加入过渡金属Co和Cu盐,先在低温下(120℃)水热处理两小时,再在适当温度(200、250和300℃)下通Ar气煅烧2h,得到了 CuO/Co(OH)2/RGO的复合物(标记为CCG-T),其中CCG-250复合物表现出了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活性,在420 nm波长下,其表观量子效率可高达30.4%。同时该复合物具有较小的析氢过电位和Tafel斜率,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析氢过电位仅为200 mV,Tafel斜率为115.2 mV·dec-1。
其他文献
本课题拟选取消费量较大的发酵酱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检验酱油不同发酵阶段的营养成分与美拉德反应伴生危害物之间的相关性。此外,通过单反应动力学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进一步研究发酵过程中呋喃、CML和5-HMF的形成,同时探究了不同的外源添加物对这三种危害物的抑制作用,为后续精准调控酱油中其他危害性美拉德反应产物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应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发酵酱油不同阶段营养成分(
研究背景与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癌症死亡的第三个主要因素。胃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低,目前治疗胃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手术)、放疗及化疗,但其治疗效果有限。斑点型POZ蛋白(Speckletype POZ protein,SPOP)是一种E3泛素连接蛋白,SPOP突变位点主要位于MATH(Meprin and TRAF-C Homol
背景及目的:DNA复制应激(DNA replication stress)是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源头,也是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肿瘤中约2/3的突变是由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导致,所以减少复制应激,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是抑制肿瘤发生的关键。p53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可以防止DNA复制应激的产生从而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然而其具体机制仍有待澄清。本研究以p53敲除细胞系为模型,对p53缺失导致DNA复制应激
目的:阐明TP53INP1的表达情况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选取特定细胞系(T24和5637)对其进行TP53INP1的过表达及敲降,用以明确TP53INP1对膀胱癌细胞系相关表型及PD-L1的调控作用,探究TP53INP1对膀胱癌细胞系中相关信号通路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TP53INP1的表达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1、通过网上数据库分析TP53INP1在411例膀胱癌组织及
学位
概念隐喻与政治语篇密切相关,文章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小型语料库,归纳总结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本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隐喻三类隐喻表达,旨在分析政治语篇中的隐喻表达及其作用,使读者能够正确解读政治语篇,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目的:针对临床中发现的一例罕见且对维甲酸和砷剂治疗不敏感的STAT5B-RARα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探讨STAT5B-RARα易位在APL中的可能致病机理,为总结APL的特点、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思路。方法:运用T-A克隆技术和基因测序确定STAT5B-RARα融合基因的融合位点,PCR拼接方法克隆STAT5B-RARα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并构建STAT
目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胰岛素(insulin,INS)替代治疗为主,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不能使机体根据自身血糖变化调控胰岛素的释放,患者常面临血糖波动及低血糖风险。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保留和恢复功能性β细胞,目前许多研究认为最有效且具有长效性的方法是行β细胞替代治疗。胰管和β细胞关系密切,过去的基因谱系追踪实验显示胚胎胰腺的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和多粘菌素B的肺炎克雷伯菌(KP)菌株的毒力和耐药基因特征,并分析耐药菌株的分子同源特性;探究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机制以及携带mcr-1基因的转移和传播机制;探究多粘菌素B联合白藜芦醇是否对耐药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具有协同作用。方法:1.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临床分离的107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Vitek2
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特点是感染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肠源性感染是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AP病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代谢途径,形成肠黏膜生物屏障,从而减少细菌过度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