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特点是感染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肠源性感染是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AP病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代谢途径,形成肠黏膜生物屏障,从而减少细菌过度增殖及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且有研究显示病程早期某些特定细菌的变化可能影响疾病的进展,因此某些特异细菌有望成为预测疾病预后的标志物,并指导早期临床干预。目前尚无关于SAP病程中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收集SAP发病72h内的粪便及每周行粪便随访,探究SAP患者肠道菌群结构随病程延长发生的改变及其与临床预后(感染、死亡)和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纳入消化ICU中符合入组标准的SAP患者,收集其和同期至消化科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的粪便标本,提取粪便DNA,选定16S rDNA V3-V4区段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结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序鉴定肠道菌群组成,最后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1、比较SAP患者入院后首次的粪便菌群与健康人的差异;2、根据是否死亡将SAP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好转组,观察其病程中肠道菌群动态变化与死亡的关系;3、根据是否出现感染并发症(胰腺感染和胰腺外感染)将SAP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之间入院时肠道菌群的差异,进一步根据不同病原学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入院时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的差异,观察后期引起感染的致病菌相对丰度的动态变化;4、根据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评估SAP患者在1周时肠功能是否恢复正常,分为肠功能早期恢复组(ER组)和未恢复组(NER),研究肠功能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包括SAP患者72例和健康对照组(HC组)28例,SAP组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为48±13.8岁,平均起病天数1.8±0.8天,HC组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为48.7±10.9岁,SAP组与HC组基线资料平衡。2、SAP组与HC组之间肠道菌群主要结果差异:α多样性显示:SAP组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指数如Sobs、Shannon均显著低于HC组(P<0.05)。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PCo A分析显示SAP组肠道菌群结构与HC组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行物种分析,结果显示门水平,SAP组Firmicutes、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较HC组显著减少(P<0.05),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HC组显著增多(P<0.05)。在属水平,SAP组条件致病菌Enterococcus、Klebsiella相对丰度较HC组显著增多(P<0.05),SAP组Blautia、Bifidobacterium、Romboulsia、Eubacterium_hallii_group、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度较HC组显著减少(P<0.05)。3、肠道菌群动态变化与死亡的关系:α多样性结果显示:随着病程的延长,死亡组Sobs指数、Shannon指数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好转组Sobs指数、Shannon指数入院后逐渐下降,出院前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有恢复的趋势。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PCo A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各时间点之间肠道菌群差异不显著(ANOSIM分析,P=0.551),好转组各时间点肠道菌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NOSIM分析,P=0.007)。物种分析发现死亡组随着病程的延长,致病菌Klebsiella相对丰度逐渐升高,好转组Klebsiella、Escherichia-Shigella、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逐渐下降且Escherichia-Shigella、Streptococcus出院时可下降至健康人水平。4、肠道菌群动态变化与感染的关系: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平衡,α多样性结果显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入院时的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Sobs、Shannon指数)无明显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PCo A分析结果显示:ANOSIM,P=0.23,进一步行PLS-DA分析,忽略组内差异后,显示两组样本分布在不同的象限,肠道菌群组成存在差异。进一步行T0时间点两组LEf Se多级物种判别分析,发现入院时感染组细菌相对丰度较非感染组升高的有g_Klebsiella、g_Faecalibacterium,非感染组较感染组升高的有f_Lachnospiraceae、o_Lachnospiraceae、f_Streptococcaceae、g_Streptococcus、g_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根据不同病原学结果将患者分为金葡菌组、不动杆菌组、克雷伯氏菌组、肠球菌组、肠杆菌组、假单胞菌,绘制细菌丰度动态变化柱状图,发现继发感染的SAP患者入院时存在同种细菌丰度较HC显著升高的现象,提示入院时细菌的过度增殖可能与后期发生同种细菌感染相关。5、肠道菌群动态变化与肠功能障碍的关系:临床基线资料组间平衡,NER组后期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ER组。α多样性结果显示: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ER组在1周后物种多样性会持续恢复,而NER组则是2周后才缓慢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PCo A分析结果显示,ER组各个时间点之间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ANOSIM分析,P=0.01)。而NER组ANOSIM分析,P=0.194,遂进一步行PLS-DA分析,忽略组内差异后,可见NER_T0与NER_T4明显分布在不同的象限,肠道菌群存在差异。物种分析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ER组条件致病菌Enterococcus相对丰度逐渐下降(ER_T1VS ER_T2),有益菌Faecallibacterium、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在病程早期会升高(ER_T0 VS ER_T2)。NER组条件致病菌Klebsiella入院后相对丰度持续升高,病程早期有益菌Blautia、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持续下降,住院期间持续处于较低水平。结论:1、SAP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主要体现在有益菌的减少,条件致病菌的增多,SAP患者好转出院时,物种多样性有较前恢复的趋势,但尚未恢复至健康人水平;2、SAP继发感染、SAP未继发感染的患者入院时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继发感染的SAP患者入院时的肠道内即出现同种细菌过度增殖的现象,提示入院时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及其变化可能在SAP继发感染的危险分层和早期诊断中起作用;3、SAP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的纠正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al,HPG)轴是调控机体生殖功能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视前区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分泌GnRH,调节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进而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HPG轴功能启动的时间决定青春期的开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引起的中枢性性早熟(CPP)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但目前肥胖
本课题拟选取消费量较大的发酵酱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检验酱油不同发酵阶段的营养成分与美拉德反应伴生危害物之间的相关性。此外,通过单反应动力学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进一步研究发酵过程中呋喃、CML和5-HMF的形成,同时探究了不同的外源添加物对这三种危害物的抑制作用,为后续精准调控酱油中其他危害性美拉德反应产物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应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发酵酱油不同阶段营养成分(
研究背景与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癌症死亡的第三个主要因素。胃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低,目前治疗胃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手术)、放疗及化疗,但其治疗效果有限。斑点型POZ蛋白(Speckletype POZ protein,SPOP)是一种E3泛素连接蛋白,SPOP突变位点主要位于MATH(Meprin and TRAF-C Homol
背景及目的:DNA复制应激(DNA replication stress)是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源头,也是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肿瘤中约2/3的突变是由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导致,所以减少复制应激,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是抑制肿瘤发生的关键。p53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可以防止DNA复制应激的产生从而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然而其具体机制仍有待澄清。本研究以p53敲除细胞系为模型,对p53缺失导致DNA复制应激
目的:阐明TP53INP1的表达情况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选取特定细胞系(T24和5637)对其进行TP53INP1的过表达及敲降,用以明确TP53INP1对膀胱癌细胞系相关表型及PD-L1的调控作用,探究TP53INP1对膀胱癌细胞系中相关信号通路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TP53INP1的表达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1、通过网上数据库分析TP53INP1在411例膀胱癌组织及
学位
概念隐喻与政治语篇密切相关,文章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小型语料库,归纳总结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本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隐喻三类隐喻表达,旨在分析政治语篇中的隐喻表达及其作用,使读者能够正确解读政治语篇,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目的:针对临床中发现的一例罕见且对维甲酸和砷剂治疗不敏感的STAT5B-RARα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探讨STAT5B-RARα易位在APL中的可能致病机理,为总结APL的特点、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思路。方法:运用T-A克隆技术和基因测序确定STAT5B-RARα融合基因的融合位点,PCR拼接方法克隆STAT5B-RARα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并构建STAT
目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胰岛素(insulin,INS)替代治疗为主,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不能使机体根据自身血糖变化调控胰岛素的释放,患者常面临血糖波动及低血糖风险。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保留和恢复功能性β细胞,目前许多研究认为最有效且具有长效性的方法是行β细胞替代治疗。胰管和β细胞关系密切,过去的基因谱系追踪实验显示胚胎胰腺的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和多粘菌素B的肺炎克雷伯菌(KP)菌株的毒力和耐药基因特征,并分析耐药菌株的分子同源特性;探究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机制以及携带mcr-1基因的转移和传播机制;探究多粘菌素B联合白藜芦醇是否对耐药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具有协同作用。方法:1.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临床分离的107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Vite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