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凝并强化涡旋电除尘器脱除细颗粒物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除尘器(EP)作为燃煤电厂排放烟气的主要除尘设备,对较大颗粒物的脱除效率高达99.5%以上,但由于离子浓度和驱进速度低,导致细颗粒物(PM2.5)荷电、碰撞和收集效率低下。涡旋电除尘器(VEP)可提高放电电场的离子浓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有助于解决颗粒物荷电量低的问题,但对于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一般低于80%;而荷电凝并是提高细颗粒物脱除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本文将荷电凝并和VEP电除尘技术相结合,通过在烟道内放置荷电凝并装置,增强了细颗粒物和亚微米颗粒物的荷电凝并效果。在不扩大除尘器体积的同时,充分利用烟道内气体动量大的有利条件,使高速通过的细颗粒物与高浓度离子碰撞荷电,在交变电场中凝并增大成为大颗粒物,能有效解决VEP对细颗粒物脱除效率低的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进行了电凝并强化涡旋电除尘器机理研究。分别建立了直流电场和脉冲电场的颗粒物荷电模型,求解得出烟道中颗粒的荷电量理论值;利用建立的交流电场颗粒物振荡方程,分析得出影响颗粒振幅的主要因素为荷电量、交流电压和交流频率;利用建立的单极荷电和双极荷电凝并系数模型,得出双极荷电由于颗粒间的速度差大更利于碰撞凝并;并根据VEP结构,推导出VEP内部的驱进速度方程。其研究结果为电凝并强化涡旋电除尘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2)进行了电凝并强化VEP数值模拟研究。通过Fluent18.0软件模拟颗粒物在电场和流场中的运动状态,揭示了其在荷电凝并装置和VEP中的凝并碰撞演化规律。研究表明,荷电凝并装置的电场参数相同时,粒径大小是影响颗粒荷电和振荡幅度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颗粒在VEP中的运动情况,由于其压力损失小、离子动量大、颗粒停留时间长,极大地提高了颗粒荷电凝并和脱除效果。(3)进行了细颗粒物荷电特性试验研究。研究了直流电晕和脉冲电晕的放电特性。研究表明,电场接近击穿时荷电效果最好,正高压直流、负高压直流和正高压脉冲的最佳荷电电压分别为10.5 k V,-11.5 k V和7 k V(9 k Hz);在最佳荷电电压和风速5 m/s条件下,4种荷电方式离子浓度均达到峰值,单极正直流、双极直流和正脉冲荷电的正离子浓度分别为2.0×10~8/cm~3、1.5×10~8/cm~3和2.4×10~9/cm~3;单极负直流、双极直流和正脉冲荷电的负离子浓度为3.4×10~8/cm~3、2.7×10~8/cm~3和8.6×10~7/cm~3。通过调控荷电电压和颗粒中值粒径,分别研究了4种荷电方式中颗粒荷电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颗粒荷电量随电压和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最佳荷电电压参数下,中值粒径为1μm时,正高压脉冲中颗粒总荷电量最大;中值粒径为2.5μm和5μm时,负高压直流中颗粒总荷电量最大;双极直流荷电的荷电量测量值较低,是由于库仑凝并使颗粒发生电中和,荷电后中值粒径分别增至1.5μm、2.8μm和5.2μm。(4)进行了细颗粒物荷电凝并试验研究。通过调控荷电电压,进行了分级效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级效率随荷电电压的升高而增大。最佳荷电电压下,单极正直流、单极负直流、双极直流和正脉冲荷电方式中PM2.5和PM1的分级效率分别为38.2%和23.7%、43%和35.7%、46.9%和39.9%、45%和41.8%。同时进行了交流电压和频率对颗粒凝并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物的穿透率随交流电压的降低而减小,凝聚比与交流电压呈正相关,与交流频率呈负相关,得出最佳交流电场参数为电压20 k V,频率100 Hz;在最佳电场参数下,4种荷电方式中电凝并除尘效率分别为39.8%、45.3%、47.4%和49%。(5)进行了电凝并强化涡旋电除尘器脱除细颗粒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VEP工作电压为-16 k V时,除尘性能最好,对PM2.5和PM1的数量收集效率分别为77.4%和58.8%。当开启荷电凝并装置后,单极正直流、单极负直流、双极直流和正脉冲荷电方式的数量除尘效率分别为90.6%、92.6%、94%、95%,VEP脱除PM2.5的效率分别升至92.6%、94.4%、95.1%和95.5%,对PM1的脱除效率均高于90%。根据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情况,计算得出质量收集效率和质量增强效率,结果表明双极荷电优于单极荷电方式,单极负直流又优于正直流荷电。高压脉冲荷电对于0.5μm颗粒物(最难脱除的粒径范围)增效最优,质量增强效率为93.51%;双极直流荷电对于PM2.5和PM1的增效最显著,质量增强效率分别为35.37%和91.26%。
其他文献
铁作为多种重要代谢过程的关键营养素,严重缺乏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在缺铁时额外摄取补铁剂十分必要。目前,肽铁螯合物被认为是缓解缺铁性贫血的最佳补充剂之一。本研究以燕麦为原料,在采用酶法制备燕麦多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肽铁螯合物制备工艺,获得了一种新型燕麦多肽亚铁螯合物(OP-Fe2+),并对该螯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IDA)模型,观察OP-F
柔性电子作为一种新兴电子技术,对产品开发具有革命性意义,受到了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互连导线作为柔性电子器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可延展性是判断器件整体拉伸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思想对导线进行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同时创新性地采用模板印刷法制备出可拉伸互连导线,将其应用在自供能触觉传感器上。主要内容如下:(1)以成本低、导电性好的铜作为互连导线材料,柔性基底则是选用拉伸性能优异的
TC4钛合金以其优良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钛合金对氢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便进入材料中的氢含量很少,也会强烈增大其氢脆敏感性,导致氢脆断裂。本文为提升TC4钛合金关键零部件在海洋富氢环境中的服役寿命,采用理论研究、系列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激光喷丸诱导的应力和组织强化效应对试样残余应力、微观组织、氢致塑性损失及拉伸断口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揭示激光喷丸强
激光熔覆技术具有工件变形小、加工精度高、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零件的修复和强化,将其应用于对模具的凸曲面圆角型面进行修复和强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价值。本文以H13热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兼顾热冲压模面耐磨性和表面强度,在H13钢表面激光熔覆Co基和Fe基合金熔覆层,通过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硬度仪、OM、SEM、EDS、XRD等分析手段,分析不同熔覆层与基材的结合特性、耐磨性、
基于基底材料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光学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等领域。然而随着被检测对象的浓度极限不断降低,对拉曼散射光学检测基底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多孔硅(Porous Silicon)因其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孔径易调节及生物兼容性等诸多优势,多孔硅及其复合材料被视为最具竞争
二维材料具有许多独特且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但原子级的厚度限制了这类材料对光的吸收截面,成为阻碍其应用于光电子器件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构建二维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纳米结构的复合体系,可以增强二维材料与光的相互作用。一维的银纳米线相较于零维的银纳米颗粒,具有容易制备和可以同时激发传导型和局域型SPP等优点。对此,本工作介绍了银纳米线SPP对单
比例施肥泵是一种施肥比例稳定、施肥速度可调节的施肥设备,能够满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作为比例施肥泵的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良,且可方便切换纯灌水和施肥模式。但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存在的单次作业施肥量较低、施肥比例调节范围较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方面的应用。针对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满足大田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为目标,系统分析了施肥泵的结构
激光加工技术以其无接触、柔性强、绿色环保等优势在众多工业领域中取代传统加工方式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激光表面微加工技术为工件表面微织构加工提供了新方法,并成功应用在内燃机缸套、机械密封环及轴承等摩擦副表面的织构处理。激光微织构技术已成为解决润滑和减摩问题的重要手段。现有的激光微加工设备多为通用型设备,其控制系统采用数控系统或专用的工控机并且需要搭配专用的激光控制器,设备造价高、适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铝合金构件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强化技术,包括机械喷丸、冷挤压、热处理等,都存在着加工周期长、工艺流程繁杂、强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激光冲击强化是目前较为高效的表面强化手段,可以在强化后的构件近表面区域形成一层较深的残余压应力层并且能够使晶粒得到细化,但是当工件较厚时,强化效果有限。而脉冲电流辅助加工技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多种能量耦合场(热-电-力)输入进材料,可
为缓解黄淮海地区在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中的水资源压力,以及长期浅层施肥导致的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在限水灌溉和推荐施肥量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玉米的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变化、植株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以期通过以肥调水,以水促肥,为当地小麦-玉米生产的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种底肥施肥模式:农户模式(F1),为小麦季旋耕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