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结构优化及试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例施肥泵是一种施肥比例稳定、施肥速度可调节的施肥设备,能够满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作为比例施肥泵的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良,且可方便切换纯灌水和施肥模式。但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存在的单次作业施肥量较低、施肥比例调节范围较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方面的应用。针对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满足大田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为目标,系统分析了施肥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混肥腔体和吸肥部件等核心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建立了施肥泵的关键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试验研究了施肥泵在水肥一体化系统中的运行性能。(1)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的关键部件设计。探究工作原理及运动过程,提出主要结构参数、工作参数及性能参数,理论分析了活塞周期运动过程和力学特性。以提高单次作业施肥量、简化吸肥部件结构为设计目标,采用UG构建三维模型,对施肥泵的混肥腔体及吸肥部件进行结构设计,试验对比了改进前后施肥泵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施肥泵性能良好,在进出口压差为0.04 MPa-0.40MPa时,单位周期吸肥量、施肥比例保持高稳定性,施肥比例上限可达0.62%。(2)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的吸肥部件参数优化设计。以提高施肥泵施肥比例调节范围为优化目标,试验研究了吸肥腔体、吸肥活塞杆各结构参数对施肥比例、单位周期吸肥量的影响,建立了吸肥部件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阀芯最大直径为10.0 mm、吸肥腔体内径为12.2 mm、吸肥活塞杆最小轴径为7.2 mm、密封圈行程为0.5 mm时,施肥泵的施肥性能最优,比原产品的单位周期吸肥量提高了2.6倍,施肥比例上限提高了2.81倍。(3)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水肥一体化系统运行性能研究。开展安装施肥泵与安装文丘里施肥器的水肥一体系统对比试验研究,考察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灌水、施肥特性。结果表明:施肥泵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达41.55%,比文丘里施肥器高近7个百分点,且安装施肥泵的滴灌系统的水量分布和肥量分布具有一致性。安装施肥泵与安装文丘里施肥器的滴灌系统水量分布及灌水均匀性基本相同,但前者的施肥均匀性优于后者。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但在网络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中,网络中可利用的漏洞也越来越多,攻击者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发起攻击,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网络流量中的漏洞攻击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威胁,因此针对网络流量中的攻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许多学者对网络流量中的漏洞攻击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主要有两个方面:(1)对漏洞攻击进行特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主要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而产生,它具有传播距离远、能量损失小、破坏力强等特点,海啸一旦发生,将会对沿海地区的人民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海啸波的首波爬高是对近岸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海啸波爬高与其运动状态对近岸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至关重要。对于海啸波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通常将其模型简化为孤立波,可通过研究孤立波性质来代替海啸波。为此,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量效率高,零排放,无污染等优点,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几年受到学者和企业的广泛研究。车用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将压缩空气输送至电堆,在电堆内部与氢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为满足燃料电池汽车全工况宽功率范围的需求,必须采用高功率的燃料电池,这要求进一步提高电动空压机供气流量和压比。电动空压机主要由压缩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组成,压缩机结构和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影响供气流量和压比。在压
紧固孔的疲劳断裂是飞机机身结构损伤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强化处理,以提升该处的疲劳寿命。但诸如冷挤压、干涉配合及机械喷丸等形式的传统抗疲劳强化方式存在着表面粗糙度值较高、加工范围较小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而绿色环保、加工表面质量高的空化水射流技术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抗疲劳强化方式的缺点。因此,本文将空化水射流技术应用至紧固孔内表面的抗疲劳强化加工过程中,研究该技术中各工艺参数对紧固孔内壁
铁作为多种重要代谢过程的关键营养素,严重缺乏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在缺铁时额外摄取补铁剂十分必要。目前,肽铁螯合物被认为是缓解缺铁性贫血的最佳补充剂之一。本研究以燕麦为原料,在采用酶法制备燕麦多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肽铁螯合物制备工艺,获得了一种新型燕麦多肽亚铁螯合物(OP-Fe2+),并对该螯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IDA)模型,观察OP-F
柔性电子作为一种新兴电子技术,对产品开发具有革命性意义,受到了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互连导线作为柔性电子器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可延展性是判断器件整体拉伸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思想对导线进行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同时创新性地采用模板印刷法制备出可拉伸互连导线,将其应用在自供能触觉传感器上。主要内容如下:(1)以成本低、导电性好的铜作为互连导线材料,柔性基底则是选用拉伸性能优异的
TC4钛合金以其优良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钛合金对氢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便进入材料中的氢含量很少,也会强烈增大其氢脆敏感性,导致氢脆断裂。本文为提升TC4钛合金关键零部件在海洋富氢环境中的服役寿命,采用理论研究、系列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激光喷丸诱导的应力和组织强化效应对试样残余应力、微观组织、氢致塑性损失及拉伸断口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揭示激光喷丸强
激光熔覆技术具有工件变形小、加工精度高、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零件的修复和强化,将其应用于对模具的凸曲面圆角型面进行修复和强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价值。本文以H13热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兼顾热冲压模面耐磨性和表面强度,在H13钢表面激光熔覆Co基和Fe基合金熔覆层,通过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硬度仪、OM、SEM、EDS、XRD等分析手段,分析不同熔覆层与基材的结合特性、耐磨性、
基于基底材料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光学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等领域。然而随着被检测对象的浓度极限不断降低,对拉曼散射光学检测基底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多孔硅(Porous Silicon)因其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孔径易调节及生物兼容性等诸多优势,多孔硅及其复合材料被视为最具竞争
二维材料具有许多独特且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但原子级的厚度限制了这类材料对光的吸收截面,成为阻碍其应用于光电子器件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构建二维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纳米结构的复合体系,可以增强二维材料与光的相互作用。一维的银纳米线相较于零维的银纳米颗粒,具有容易制备和可以同时激发传导型和局域型SPP等优点。对此,本工作介绍了银纳米线SPP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