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和FPGA的激光表面微织构加工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加工技术以其无接触、柔性强、绿色环保等优势在众多工业领域中取代传统加工方式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激光表面微加工技术为工件表面微织构加工提供了新方法,并成功应用在内燃机缸套、机械密封环及轴承等摩擦副表面的织构处理。激光微织构技术已成为解决润滑和减摩问题的重要手段。现有的激光微加工设备多为通用型设备,其控制系统采用数控系统或专用的工控机并且需要搭配专用的激光控制器,设备造价高、适应性差、集成度低。以ARM、DSP、FPGA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可对多轴电机和激光器进行集成控制,多用在激光切割、雕刻等领域。目前,多数激光微加工控制系统仅可实现平面和柱面的微织构加工需求,鲜见针对球面微织构加工的相关研究。本论文针对现有激光微加工设备的不足,结合微织构的主要应用场景:平面、柱面和球面摩擦副表面,研发专用的激光微织构加工设备至关重要。本文设计完成了基于STM32+FPGA的激光表面微织构加工控制系统。结合不同表面的激光微织构加工需求和激光加工系统的工作特点,研究不同表面的微织构加工工艺,确定激光表面微织构加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完成了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并进行加工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完成激光微织构加工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分析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设计要求,针对不同表面的激光微织构加工提出对应的控制策略。简要分析了实现主要功能系统平台所需的机械结构。通过对不同控制器的控制架构分析,确定控制器控制核心为“STM32+FPGA”双核结构。使用CycloneⅣE系列EP4CE6E22C8N的FPGA芯片实现控制系统底层驱动,由于FPGA工作在并行时序下,可控制电机进行多轴联动,完成对电机和激光器的实时控制。使用STM32F103C8T6芯片实现控制系统上层逻辑,包括激光微织构加工工艺等。(2)完成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具体包括电源电路、调试下载电路、通讯电路、伺服接口控制电路和激光接口控制电路。在立创EDA软件中完成了控制系统控制电路设计,并完成PCB焊接与测试。(3)完成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具体包括:FPGA底层驱动程序设计、STM32主程序设计和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三部分。FPGA程序使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编写,包括通讯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伺服控制底层驱动模块和激光控制底层驱动模块;STM32程序实现对上位机命令接收、处理和发送命令给FPGA,包括通讯模块、伺服控制模块、激光控制模块、工作台定位程序设计和激光表面微织构加工程序设计;上位机界面使用C#语言编写,实现微织构加工参数输入、平台手动移动控制及加工状态显示等功能。(4)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整体测试表明:该控制系统可实现对电机和激光器的参数控制。使用该控制系统进行激光表面微织构加工试验,在不同表面的微织构加工效果及形貌检测结果表明:本论文研究的激光微织构加工控制系统可实现特定表面(平面、柱面、球面)的微织构形貌加工,加工效果满足微织构加工的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主要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而产生,它具有传播距离远、能量损失小、破坏力强等特点,海啸一旦发生,将会对沿海地区的人民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海啸波的首波爬高是对近岸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海啸波爬高与其运动状态对近岸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至关重要。对于海啸波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通常将其模型简化为孤立波,可通过研究孤立波性质来代替海啸波。为此,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量效率高,零排放,无污染等优点,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几年受到学者和企业的广泛研究。车用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将压缩空气输送至电堆,在电堆内部与氢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为满足燃料电池汽车全工况宽功率范围的需求,必须采用高功率的燃料电池,这要求进一步提高电动空压机供气流量和压比。电动空压机主要由压缩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组成,压缩机结构和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影响供气流量和压比。在压
紧固孔的疲劳断裂是飞机机身结构损伤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强化处理,以提升该处的疲劳寿命。但诸如冷挤压、干涉配合及机械喷丸等形式的传统抗疲劳强化方式存在着表面粗糙度值较高、加工范围较小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而绿色环保、加工表面质量高的空化水射流技术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抗疲劳强化方式的缺点。因此,本文将空化水射流技术应用至紧固孔内表面的抗疲劳强化加工过程中,研究该技术中各工艺参数对紧固孔内壁
铁作为多种重要代谢过程的关键营养素,严重缺乏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在缺铁时额外摄取补铁剂十分必要。目前,肽铁螯合物被认为是缓解缺铁性贫血的最佳补充剂之一。本研究以燕麦为原料,在采用酶法制备燕麦多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肽铁螯合物制备工艺,获得了一种新型燕麦多肽亚铁螯合物(OP-Fe2+),并对该螯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IDA)模型,观察OP-F
柔性电子作为一种新兴电子技术,对产品开发具有革命性意义,受到了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互连导线作为柔性电子器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可延展性是判断器件整体拉伸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思想对导线进行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同时创新性地采用模板印刷法制备出可拉伸互连导线,将其应用在自供能触觉传感器上。主要内容如下:(1)以成本低、导电性好的铜作为互连导线材料,柔性基底则是选用拉伸性能优异的
TC4钛合金以其优良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钛合金对氢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便进入材料中的氢含量很少,也会强烈增大其氢脆敏感性,导致氢脆断裂。本文为提升TC4钛合金关键零部件在海洋富氢环境中的服役寿命,采用理论研究、系列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激光喷丸诱导的应力和组织强化效应对试样残余应力、微观组织、氢致塑性损失及拉伸断口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揭示激光喷丸强
激光熔覆技术具有工件变形小、加工精度高、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零件的修复和强化,将其应用于对模具的凸曲面圆角型面进行修复和强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价值。本文以H13热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兼顾热冲压模面耐磨性和表面强度,在H13钢表面激光熔覆Co基和Fe基合金熔覆层,通过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硬度仪、OM、SEM、EDS、XRD等分析手段,分析不同熔覆层与基材的结合特性、耐磨性、
基于基底材料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光学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等领域。然而随着被检测对象的浓度极限不断降低,对拉曼散射光学检测基底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多孔硅(Porous Silicon)因其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孔径易调节及生物兼容性等诸多优势,多孔硅及其复合材料被视为最具竞争
二维材料具有许多独特且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但原子级的厚度限制了这类材料对光的吸收截面,成为阻碍其应用于光电子器件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构建二维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纳米结构的复合体系,可以增强二维材料与光的相互作用。一维的银纳米线相较于零维的银纳米颗粒,具有容易制备和可以同时激发传导型和局域型SPP等优点。对此,本工作介绍了银纳米线SPP对单
比例施肥泵是一种施肥比例稳定、施肥速度可调节的施肥设备,能够满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作为比例施肥泵的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良,且可方便切换纯灌水和施肥模式。但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存在的单次作业施肥量较低、施肥比例调节范围较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方面的应用。针对阀门调节式比例施肥泵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满足大田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为目标,系统分析了施肥泵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