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公共空间声环境研究 ——以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为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rryama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建筑在满足医疗功能要求的同时,应该提供更优质的就医环境。然而人流最为密集的综合医院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声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对医患身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针对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的噪声问题,从声环境质量评价、声学性能提升等几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1)综合考虑医院建筑公共空间基本特征、声环境现状问题,对医院公共空间声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医院公共空间声环境评价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声环境的特征、医院整体布局、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等方面,对医院公共空间声环境质量问题进行主观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医院公共空间声环境不满意;根据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析得出:医患的性别、年龄和身份与声环境满意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医院整体布局设计、公共空间安静程度和噪声对身心的影响等因素与声环境满意度有显著相关性。(2)以某综合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为例,对该医院的门诊大厅、挂号收费区、取药区、科室候诊区等噪声超标空间,开展现场噪声监测试验并进行数据采集,得出各测点噪声级平均值普遍在75dB左右,并采用相关噪声评价指标分析了该医院公共空间噪声的声压级随时间、频率、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噪声源的类型;由噪声频谱分析得知医院公共空间的声能量主要分布于125Hz~2000Hz,频谱中显示大部分测点声压级在1000Hz时出现峰值,极少数测点声压级峰值出现在125Hz,且声压级峰值均大于72dB;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分布在47.22dB~75.62dB,从而确定了医院公共空间声能量的频率分布范围,并调查分析了噪声产生的根本原因。(3)基于声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检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建筑空间布局、流线组织进行优化,减少动线干扰引起的噪声;在公共空间增加透视分隔构件,减少各功能分区间的噪音干扰:对墙面、顶棚等硬质界面进行吸声处理,减少噪声在空间的传播路径与强度,降低环境背景噪音强度;设置显著的动静态引导及警示教育标识,降低医患流动噪声。通过以上建筑设计、降噪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医院公共空间声环境质量。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提升医院公共空间声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译员在进行中译日交替传译过程中,虽然能够将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基本都正确译出,但容易忽视语篇之间的衔接问题。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评价译语的标准之一,译员应当注重提升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意识,在平日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在译语产出阶段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文在第一章整理分析了前人对语篇及语篇衔接的定义,分析了中日语篇衔接的不同,刘宓庆(1985)指出在汉语的语篇衔接表现为“意合”,即尽管未使用连词等凸显
一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中与教材相关的研究多与其中设置的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等显性课程有关,而对隐含在教材显性课程之中的如语言知识、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隐性课程内容甚少关注。因此本文将隐性课程理论引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旨在梳理归纳出对外汉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了解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本文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发展汉语》综合系列教材为例,研究该套教材中的隐性课程设置,分
笔记是交替传译中重要的辅助工具,然而无效的口译笔记会大幅影响译员的口译表现。本文以笔者在伊恩·牛顿(Ian Newton)新冠疫情下人道主义援助及难民问题模拟会议的口译实践为研究案例,首先论述交传笔记的重要性并概括了有效笔记的主要特征。经过会议录音转写和笔记比对后,得出无效笔记是影响该案例口译表现的最大因素,其中无效笔记可分为三类,即符号选择不当、关键信息遗漏和结构划分不清晰。针对每种类型,本文详
数据分析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课程数学学科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中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构成进行深入研究,开发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等是必要且具有实践意义的。本研究以数据分析能力的已有研究为基础,对数据分析能力的内涵和要素及其培养和评价等展开研究述评,借鉴SOLO分类评价理论构建了“中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水平评价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开发中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测评工具,对国际学校的中学生数据分析能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全球跨文化交流的环境之下,我国通过建立孔子学院、汉语夏令营等等方式开始向世界推广汉语学习以及传播中华文化。在外籍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日益增加的背景之下,汉语夏令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孔子学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及各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汉语夏令营活动吸引更多的外籍学生来到中国参加夏令营,来华汉语夏令营逐渐成为普遍推广的短期汉语文化教学模式。汉语夏令营是“游学”模式发展的结果,是世界
“同”是中国古老的会意字之一,“同”所蕴含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国的儒道佛哲学体系文化中,“同”凸显着它深刻的思想涵义,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观念。“同”作为中华传统一个重要的能指符号,内涵深厚,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在参照前人对“同”研究的基础上,对“同”的语义系统进行分析;其次,以中国经典文化《礼记》《论语》《老子》《墨子》等为研究文本,研究“同
自我修正是沟通交流过程中正常的语言现象,但在口译中是非流利输出,译员应当尽力避免。在“新冠疫情对难民营的影响”主题模拟会议中,笔者进行了英到中的交替传译,出现了多达44次的自我修正,听众反馈表示频繁的自我修正影响了译员可信度,故本文探究了本次案例中出现的自我修正现象,分析其分类、原因和应对策略。本次案例中的自我修正可以分为三类:内容修正、表达修正和重复修正。内容修正基于原文,指当译出语与原文传达信
学术论文是学者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学者的论文产出受科研管理政策与科研资源的支配和影响,其的科研产出会有所不同。学者的科研产出直接与其的科研评价以及职称的晋升相关,由于受到科研管理以及外部激励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者的论文产出分布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对自我约束不严的学者而言,不合理的科研评价和职位晋升等激励政策,很可能会促使学者的论文产出只是为了更高的科研评价与职称晋升等奖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淮阴县1959~1962年饥荒时期疾病的发生和救治情况。关于大饥荒的研究,学界已经有很多讨论,特别是关于饥荒的成因和饥荒导致的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但是大饥荒除了导致大规模人口非正常死亡以外,还导致了大面积的疾病发生。学界对这个方面的讨论相对薄弱,本人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个案的梳理和考察,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努力,以丰富对于三年大饥荒的历史研究。本文对于淮阴县1959~1962年的疾病发生及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口译活动作为语言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跨文化交际起到了意义非凡的作用。翻译硕士专业(MTI)作为一种新兴专业学位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学习口译的学生数量稳定增长,然而其发展背后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文献综述显示,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口译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文献很少关注探索MTI学生口译表现的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