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特征、企业生命周期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WIND咨询统计,截止2019年12月中旬,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093家,质押股数达到5862.16亿股。尽管质押业务受到广泛追捧,股东可以通过质押股权获得大量资金,但是股价下跌、股权质押爆仓、资金链断裂等消息也频频出现。因此,股权质押带来的经济后果也值得重点关注。
  目前,对于股权质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质押的动因,以及其对公司价值、盈余管理、市场反应、企业现金流量、股利政策等问题的影响上,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却鲜有研究。但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理论基础可知,控股股东将股权质押后,可能会出现股价下跌过快的情况,甚至会带来控制权转移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发生,大股东一般会想尽办法提升上市公司的短期经营效益,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大股东自身的地位来操纵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投资,非理性地兼并收购一些资本市场上的热点炒作项目,甚至不计成本地进行大幅度扩张,从而很可能致使上市公司出现非效率投资的现象。因此,本文选择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作为论题,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来探讨二者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以2009年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特征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相对于国有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公司中更显著;(3)相对于质押资金投向上市公司,当控股股东将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者第三方时,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4)相对于成熟期和衰退期,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质押比例达到高比例时,股权质押与过度投资的正向关系表现的非常显著。
  本文的贡献如下:(1)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进行分析,拓宽了国内关于股权质押和过度投资的研究领域。并且,本文重新定义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特征,不仅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衡量股权质押,而且还将股权性质和质押资金投向归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特征,为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股权质押现象提供了更多可能的解释;(2)本文还引入企业生命周期这一影响因素,以期在控股股东自身行为特征和公司发展状态两个层面上,深入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过度投资影响效果的异同点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3)本文结合最新的质押公告指引和样本特征设定质押比例分界点进行分组回归,进一步研究在不同质押比例下,股权质押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差异。
其他文献
201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6.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者第一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对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国家从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2015年1月“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国家随后不断推出和修订相关环境法律,确认环境污染的责任归属,引导经济的绿色发展。配合
学位
中国并购市场规模自2003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方式之一。然而并购失败率居高不下,一度超过80%,甚至存在大量对并购标的判断偏误,导致资源整合不到位,拖累企业自身发展,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如何提高并购效益,降低并购风险是我国一个不可避免的持续性问题。其中锐眼风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刚指出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并购尽职调查是目前最适合中国企业的并购风险管理
学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成为企业资本扩张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其日趋成熟,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在规模和强度方面也呈现出逐渐增强的发展态势。分析师作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中介,是证券市场中的专业分析人员,其通过优于一般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渠道和分析解读能力,向投资
学位
近年来,中国股市暴涨暴跌频发,尤其是股价暴跌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它极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并且可能危害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这一现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研究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可能致因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公司管理者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声誉的考虑,会产生掩盖公司负面信息的动机和行为,负面信息的持续累积和集中释放,造成
学位
民间诉讼是我国金融、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债权人诉讼。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对于债权人合法权利的保障不容忽视,这也体现了法制化的进程。同时,债务人在被诉讼前后的行为变化以及公司政策调整,直接反映了法制化的效果。  债权人保护制度成为债权人关注的重要部分,而诉讼则是债权人在保护和实现民间借贷债权过程中最为有效的维权方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占民事诉讼案
学位
设立科创板并在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我国股票的发行环节实行注册制进入正式试水阶段。与实行核准制的其他板块的企业上市时主要注重利润指标不同,试行注册制的科创板更加注重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上市指标采用了利润、市值、营业收入、现金流、研发投入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多种上市标准模式。多种上市标准给予了新兴科技公司更多包容性,很多上市企业还处于初创期,现阶段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很低
学位
自1998年国家颁布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房地产正常的运行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数据显示,房地产在开发与销售过程中所利用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达总资金用量的75%以上,表明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房地产的主要资金供应者。过度的依赖银行机构贷款已成为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普遍现象,这意味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回顾历次金融危
学位
非效率投资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表现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两种情况。近年来,企业间投资不足的现象愈加严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效率。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会损害企业价值,影响其长远发展。在引起企业投资不足的众多因素中,从债权人角度出发,融资约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债权人作为企业资金的主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加快转换,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新动能快速崛起。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驱动力。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科技创新,自2008年起就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于符合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与补贴。在2015年正式确立“2025中国智造”战略,更是凸显了国家对于高精尖制造领域的重视。但高新技术企
学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若企业不顺应创新发展的潮流,则很快会被时代淘汰。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研发支出的影响,企业投入的研发支出越多,就越有可能实现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的研发投入往往会受到高管决策的影响。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两权分离导致企业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