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股市暴涨暴跌频发,尤其是股价暴跌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它极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并且可能危害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这一现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研究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可能致因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公司管理者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声誉的考虑,会产生掩盖公司负面信息的动机和行为,负面信息的持续累积和集中释放,造成对公司股价的强烈冲击,这是引起公司股价崩盘的重要原因(Jin&Myers,2006);而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观点,由于控制幻觉、自利归因,缺乏参照与反馈模糊等因素,公司的管理者易有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高估项目未来收益低估风险、忽视负面反馈、做出过于乐观的解释和预测,因此造成负面消息产生、累积并隐藏,进而导致股价崩盘。因此,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影响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因素;同时,经过现有研究的发现,被称为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之外“第四权”的媒体关注,在减少企业盈余管理和违规行为、改善管理者行为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说明了媒体关注能够减少负面信息隐藏下的信息不对称,对管理者实行有效监督,压缩负面信息隐藏空间,所以,媒体关注也是影响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到2018年的数据,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以下问题: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何种影响及具体的影响路径?媒体关注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何种影响、不同态度倾向的媒体关注对股价崩盘风险又将产生何种影响?媒体关注、不同态度倾向的媒体关注能否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
  研究内容共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本文的相关研究背景与意义,同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旨在搭建本文的整体研究框架,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简要阐述本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并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主要归纳了关于股价崩盘风险的文献、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文献以及有关媒体关注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了评述。第三章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首先在理论分析部分阐述了过度自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并据此在研究假设部分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价崩盘风险、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媒体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三方面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章为研究设计,基于现有的文献和本文的研究假设建立研究模型,进行数据选取和模型变量的衡量。第五章为实证检验与分析,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回归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第六章为结论与建议,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最终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据此对相关部门和资本市场投资者提出对策建议。并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⑴管理者过度自信时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进一步地,管理者过度自信时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和过度投资水平更高,从而股价崩盘风险更高。⑵公司受到的媒体关注越多,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越低。进一步地,公司受到的媒体正面关注和负面关注越多,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越低,相较于媒体正面关注,媒体负面关注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⑶公司受到的媒体关注越多,越能够减弱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地,相较于媒体正面关注,当公司受到的媒体负面关注越多时,越能够减弱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
  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⑴本文为股价崩盘风险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已有文献都是从管理者理性假设出发,很少有文献立足于管理者非理性假设,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几乎没有文献深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作用股价崩盘风险具体的影响路径,本文丰富了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也扩展和细化了对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的文献成果。⑵本文深化了媒体关注的治理作用研究。现有文献虽然关注了媒体关注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但较少有文献从股价崩盘风险入手,并对媒体关注的正负面态度进行区别分析与研究,更鲜有文献关注了媒体关注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带来的消极后果,即增加的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中的治理作用,本文对此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在资本市场非常普遍。从2015年开始,我国A股上市公司期末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数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已经接近了75%,并且有部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高达100%。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与二级市场的股价有着密切的联系,股价的高低牵动着股权质押风险的大小,进而与企业的市值息息相关。而股权质押会加剧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控股股东的控股程度不同,其股权质押融资的影响也有
学位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以往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出未来工作部署,指出2020年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而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而推动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中可以看出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减税降费是我国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领域。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在不断完善中,但是我国股市股价暴跌现象时有出现,而这暴跌对市场的冲击不容小觑,由此,股价暴跌
学位
企业风险承担反映了管理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偏好与选择,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加快技术进步,而且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合理地选择并承担风险对自身价值提升和长期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在委托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问题的干扰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往往会偏离最佳值。随着大批“有闲钱但不成熟”的投资者涌入资本市场以及分析师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学位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健型的货币政策,社会资金总体呈现出偏紧模式,导致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尽管国家也一再强调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贷款,但现实中其融资难的情形依旧严峻。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有着较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许多投资选项可供挑选,中小企业并不占优势,尤其中小传统制造业企业更是存在资产价值变数大、资产变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体制僵化,自
学位
2018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对“高送转”制定了严格的门槛要求,导致2018年度实行“高送转”的公司数量锐减至个位数。“高送转”几近消失后,市场对送转比例的偏好也有了一定的转变。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发布相对较低比例的送转迎合投资者的高比例送转偏好进而完成利益输送,政策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依然有改善空间。  本文按照《指引》的规定界定“高送转”,并将送转比接近“高送
学位
在我国资本市场,重大资产重组一直有很高的话题讨论度。我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根据我们的统计,从2013年开始,我国重大资产重组在其数量和交易规模上都已经有了大幅增长,重大资产重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是企业重要的经济活动。在现有研究中,对重大资产重组绩效以及对媒体监督治理职能研究的文献有很多,本文以媒体职能作为切入点,以重大资产重组绩效作为结果,探讨媒体这一外部治理手段如何对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发挥作用
学位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并且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降低税费,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全民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重大战略机遇期。但是民营企业的目前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融资约束问题,为了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政府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对民营企业进行补贴,然
学位
201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6.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者第一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对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国家从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2015年1月“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国家随后不断推出和修订相关环境法律,确认环境污染的责任归属,引导经济的绿色发展。配合
学位
中国并购市场规模自2003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方式之一。然而并购失败率居高不下,一度超过80%,甚至存在大量对并购标的判断偏误,导致资源整合不到位,拖累企业自身发展,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如何提高并购效益,降低并购风险是我国一个不可避免的持续性问题。其中锐眼风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刚指出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并购尽职调查是目前最适合中国企业的并购风险管理
学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成为企业资本扩张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其日趋成熟,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在规模和强度方面也呈现出逐渐增强的发展态势。分析师作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中介,是证券市场中的专业分析人员,其通过优于一般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渠道和分析解读能力,向投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