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健型的货币政策,社会资金总体呈现出偏紧模式,导致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尽管国家也一再强调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贷款,但现实中其融资难的情形依旧严峻。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有着较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许多投资选项可供挑选,中小企业并不占优势,尤其中小传统制造业企业更是存在资产价值变数大、资产变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体制僵化,自身盈利能力差,难以达到各种业绩考核标准,但是其资金充足且信用优势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和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就容易达成合作协议,开展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融资性贸易业务。
融资性贸易是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当,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能为大中型国有企业带去收益,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可忽略的是在现实操作中,融资性贸易的负面效应更为明显,一些盲目参与其中的国有企业就遭受到了重大损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国资委为此也一再强调央企不要单纯为了扩张规模、追求利益而进行盲目投资。但是,本文认为企业在开展融资性贸易时造成资产损失的原因更多在于企业自身而非融资性贸易本身的固有风险。例如,由于企业对融资性贸易业务不够了解、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内部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去识别并评估业务中的风险、监督货物和资金流向等,使得企业不能提前或者对突发风险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再者,完全禁止融资性贸易是不现实的,目前能做的更多是不断揭露融资性贸易所存在的风险,使得企业对融资性贸易有更清晰的认知,同时提出更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帮助企业降低业务中的风险。
本文首先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识别融资性贸易及其主要模式、各模式下的风险及风险应对措施分别进行了归纳分析。然后,本文通过对C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和A钢铁集团之间的融资性贸易业务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梳理融资性贸易业务需涉及的从业务最开始至结束的全部交易流程,识别并分析出各个流程中存在的对资金提供方不利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风险控制措施。本文意在帮助资金提供方更充分地认识到融资性贸易中所存在的风险及如何加以控制,降低融资性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企业需要做的是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即可。因此,本文建议企业应就此类融资性贸易背后的利弊进行充分剖析,在风险可控且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再谨慎决定是否开展该业务。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融资性贸易风险管控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分析,同时引入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更便于理解并将理论加以运用。其次,融资性贸易较常见于金额较大的大宗商品贸易中,而本文案例中融资方正是生产大宗商品之一钢铁的A钢铁集团,对融资性贸易风险管控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最后,由于我国融资性贸易领域缺少深入的专业学术研究文献,为了弥补此不足,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的学术研究。
融资性贸易是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当,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能为大中型国有企业带去收益,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可忽略的是在现实操作中,融资性贸易的负面效应更为明显,一些盲目参与其中的国有企业就遭受到了重大损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国资委为此也一再强调央企不要单纯为了扩张规模、追求利益而进行盲目投资。但是,本文认为企业在开展融资性贸易时造成资产损失的原因更多在于企业自身而非融资性贸易本身的固有风险。例如,由于企业对融资性贸易业务不够了解、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内部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去识别并评估业务中的风险、监督货物和资金流向等,使得企业不能提前或者对突发风险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再者,完全禁止融资性贸易是不现实的,目前能做的更多是不断揭露融资性贸易所存在的风险,使得企业对融资性贸易有更清晰的认知,同时提出更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帮助企业降低业务中的风险。
本文首先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识别融资性贸易及其主要模式、各模式下的风险及风险应对措施分别进行了归纳分析。然后,本文通过对C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和A钢铁集团之间的融资性贸易业务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梳理融资性贸易业务需涉及的从业务最开始至结束的全部交易流程,识别并分析出各个流程中存在的对资金提供方不利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风险控制措施。本文意在帮助资金提供方更充分地认识到融资性贸易中所存在的风险及如何加以控制,降低融资性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企业需要做的是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即可。因此,本文建议企业应就此类融资性贸易背后的利弊进行充分剖析,在风险可控且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再谨慎决定是否开展该业务。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融资性贸易风险管控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分析,同时引入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更便于理解并将理论加以运用。其次,融资性贸易较常见于金额较大的大宗商品贸易中,而本文案例中融资方正是生产大宗商品之一钢铁的A钢铁集团,对融资性贸易风险管控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最后,由于我国融资性贸易领域缺少深入的专业学术研究文献,为了弥补此不足,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