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抗弯和抗扭刚度的平行钢丝缆索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缆索结构通常不考虑抗弯和抗扭刚度,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忽略缆索的抗弯与抗扭刚度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因此对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考虑平行钢丝缆索的钢丝间滑移影响,把平行钢丝缆索的弯曲问题转化考虑层间滑移的多层组合梁平面应力问题,提出考虑钢丝间滑移效应的平行钢丝缆索弯曲问题的分析模型,然后采用状态空间法求解,获得缆索弯曲变形特性和应力沿截面的分布,并根据已有的试验结果标定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然后研究了考虑钢丝间滑移影响的平行钢丝缆索的抗弯刚度。为此,提出了允许层间滑移的多层组合梁模型,导出了控制方程,并求得了挠度的解析解,进而通过折减刚度法得到缆索的等效抗弯刚度;结合已有的试验数据,标定得到了钢丝间抗滑刚度与截面平均拉应力的线性关系。通过参数分析,给出了几种常用平行钢丝缆索截面在不同平均拉应力和不同长度下的等效抗弯刚度,分析了抗弯刚度对缆索自振频率的影响。接着分析了考虑钢丝间滑移影响的平行钢丝缆索的抗扭刚度。缆索扭转时截面的翘曲变形导致钢丝间的相对滑移,忽略这种相对滑移会过高地估计截面的抗扭刚度。本文采用虚拟弹簧模拟钢丝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变分原理推导了考虑钢丝间滑移的平行钢丝缆索截面的圣维南扭转控制方程,并构造了相应的有限元列式。参数分析表明平行钢丝缆索截面的抗扭刚度类似于抗弯刚度同样具有上下限,平均应力使钢丝间约束增强,从而使抗扭刚度增大,平行钢丝缆索的抗扭刚度与其上下限抗扭刚度的比值只与钢丝数量和排列组成形式有关,与钢丝直径无关。最后基于几何精确梁理论推导了考虑抗弯和抗扭刚度影响的缆索结构计算方法,可以精确分析缆索的大变形小应变特性;同时,根据缆索截面抗弯和抗扭刚度分析得到的它们与截面平均拉应力的关系模型,使抗弯与抗扭刚度在计算中随应力不断更新;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抗弯和抗扭刚度极小时收敛于悬链线解,在抗弯和抗扭刚度极大时收敛于经典梁理论解;考虑抗弯和抗扭刚度后对一般的缆索结构线形及内力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但对于悬索桥主缆,虽然抗弯和抗扭刚度对合理成桥状态影响不大,但对施工控制参数有较大影响。
其他文献
"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在税务领域也有这么一群拼搏奋斗、昂扬奋进的人。从2018年到2021年,他们说的最高频的词语是"划转",他们攻克了非税收入划转的一个个难题,他们总被人评价为"敢拼",以使命担当擘"划"美好未来。
期刊
大量的工程实践以及理论、试验研究表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易出现疲劳损伤。到目前为止,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失效这一难题仍是学术界和工程界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先进传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理论的不断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为钢桥疲劳性能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然而,目前基于监测的疲劳评估工作大多只关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节点构件层次的疲劳性能,评估其整体疲劳性能的研究工作相对
近年来,自媒体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自媒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加的同时暴露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辨识度低等问题。本文将《日食记》作为研究对象,探析《日食记》广告传播策略的优势,对其他自媒体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帮助自媒体努力创作出独特且具有人生意义的广告内容,推动我国自媒体行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铁建设过程中,路基结构层往往直接铺设在地基上,两者间并不设置隔离层。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在路基原始结构层与地基之间,路基粗颗粒土与地基细颗粒土的相互内嵌导致了粗-细颗粒夹层的形成。现场调研结果发现,夹层中粗颗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该夹层在承受和传递列车荷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粗-细颗粒夹层所含粗颗粒的粒径很大,对其力学特性
钢板墙作为优秀的抗侧力构件,有着较高的抗侧刚度、极限承载力和良好的滞回性能,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大多数设计规范中要求钢板墙仅用于抵抗侧向荷载,且应避免承受竖向重力荷载。然而,在实际工程当中,由于建设工期的限制和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性的要求,钢板墙与边缘框架的最终连接安装往往无法等到上部结构全部完成之后进行。因此,钢板墙将不可避免的承受部分重力荷载,而压应力的出现将会削弱钢板墙
作为一种新型金属增强复合管,钢带缠绕增强复合管(钢带PSP)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合理的制造成本使其同时兼具纤维增强复合管和钢丝增强复合管的优势,并在海洋油气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目前钢带缠绕增强管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亟需解决,主要包括:1)作为一种新型非粘接复合管,需建立可靠的模型分析其在外荷载下的力学性能;2)钢带管采用的扣压式接头会改变管道端部的边界条件,使管道端部在内压荷载下易产生应力集中效
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盆之一,自渐新世扩张以来,南海接收了大量的陆源沉积物,成为西太陆缘区沉积“源-汇”过程研究的重要场所。深海盆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沉积通量研究是南海沉积过程研究的关键,可以建立起南海沉积过程与重要构造事件、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之间的系统响应,从而增强对南海,乃至整个西太陆缘沉积“源-汇”过程的认识。本文选取南海西北与西南次海盆,通过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随着机动车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城市快速路和城际高速公路出现严重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科学合理地构建宏观交通流模型有利于描述和重现快速路网的交通动态、研究交通拥堵的产生及传播机理;研发有效的交通控制策略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道路安全状况。既有宏观交通流模型多假设快速路网交通流具有均质化特性,路网边界条件充分可用;已有的快速道路交通控制策略不能有效应对现实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全部问题。有鉴于此,本论文
汇聚型板块边缘是全球板块构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俯冲板片的后撤作用在岛弧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弧后盆地。这种汇聚背景下的弧后盆地已有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盆地多期次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其沉降方式的控制因素(如断裂、海山/海脊的俯冲碰撞等)都尚不明确。欧亚板块的东缘由于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集中了全球近75%的边缘海盆地,绝大多数为弧后盆地,这其中东海东部的冲绳海槽是全球少数的发育于陆壳基
二维材料石墨烯自发现以来,因为其优异的性能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其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和优异的力学性质,为微纳米力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研究者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的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系。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石墨烯的力学行为是微纳米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目前的实验测试手段存在样品困难、加载困难、测量困难,极大的限制了对二维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因此,针对二维材料,需要发展一套具有一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