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内压荷载下钢带缠绕增强复合管力学性能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tao631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型金属增强复合管,钢带缠绕增强复合管(钢带PSP)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合理的制造成本使其同时兼具纤维增强复合管和钢丝增强复合管的优势,并在海洋油气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目前钢带缠绕增强管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亟需解决,主要包括:1)作为一种新型非粘接复合管,需建立可靠的模型分析其在外荷载下的力学性能;2)钢带管采用的扣压式接头会改变管道端部的边界条件,使管道端部在内压荷载下易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破坏;3)接头法兰之间的螺栓可能会因腐蚀、蠕变等原因而产生松弛,从而引发泄漏。针对钢带缠绕增强管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1)分析了在内压、拉伸+内压、弯曲+内压等荷载作用下钢带管的力学性能,通过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管壁各层中应力的变化趋势,提出以最内层增强层的Mises应力是否达到其极限强度作为管道破坏的判据。同时通过有限元模型详细分析了组合载荷下各种载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钢带管性能的影响。2)基于薄壁壳理论分析了内压荷载下带有扣压式接头的钢带管中应力集中效应。运用力平衡条件推导了各层之间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表达式并将其作为计算管壁变形的一重要参数。针对内压爆破试验中出现的爆破点靠近接头的情形,采用该理论计算管道的爆破压力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证明在此情形下该理论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值。3)研究了螺栓法兰接头的密封性能并确定了其密封性能的判定准则。分析了接头在预紧及加载荷载条件下密封圈的应变、Mises应力和表面接触应力,凹槽唇面的变形等,证明预紧后八角环形金属密封圈与凹槽接触面上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重新选型换用金属透镜密封圈后应力集中现象得到缓解,密封性能有较大提升。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接头在内压以及外压荷载下的密封性能,证明在内外压测试中接头连接满足密封要求。
其他文献
本次翻译材料选自《滇西抗日战争史》第六、七两章,主要讲述云南各族人民及海外侨胞联合抗日以及世界上不同国家共同协作反抗日军侵略。该书采用大量细节、事实描绘抗日情景,以客观公正的言语重现战时滇西风貌。《滇西抗日战争史》不仅能作为史学材料供相关学者阅读研究,也警示后人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报告指导理论为阐释学理论(Hermeneutics),其理论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语单词“herm
索穹顶结构是一种轻质高强的大跨度索杆结构体系,需要支承于钢筋混凝土圈梁或环形钢桁架上,因此不是严格意义的自平衡张拉整体结构。论文采用新型张拉整体环作为索穹顶的环梁,生成一种真正“张拉整体式的”、完全自平衡的索穹顶。其中新型张拉整体环结构具有较好的环向刚度,可平衡内部索穹顶施加的径向力,同时内部索穹顶也提升了张拉整体环的面内面外刚度,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论文对自平衡张拉整体索穹顶结构
鉴于结构非线性反应分析的复杂性,各国均用地震性能系数将依据弹性反应谱计算的弹性地震力折减来获得弹塑性地震力。本文基于多自由度(MDOF)体系串杆与强柱/弱梁设计的框架模型,计算了 102条C类场地地震波,利用双特征周期标准化保留谱的峰值特性,重点分析了多自由度体系中,刚度比、屈服强度比、结构破坏模式等因素对地震性能系数的影响。通过静力与动力分析,研究了结构在承受竖向荷载时而产生的重力P-△效应对地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最具效率的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不断提高,城市拥堵的问题日益突出,钢-混凝土组合梁广泛应用于改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拓展城市快速路路网中。在交通繁忙的地区建造,更换和维修桥梁的过程中,传统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需要经历安装支架、架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和养护等工序,这些现场施工活动会耗费大量时间,并导致交通拥堵,进而削弱交通路网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作为一种满足高速、重载的长寿命和高性能路面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其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研究和冲断等病害的评估与预防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CRCP混凝土板的冲断与板底支撑能力和裂缝传荷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对CRCP的原位层间粘结状态的评估和横向裂缝特性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构建CRCP全寿
"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在税务领域也有这么一群拼搏奋斗、昂扬奋进的人。从2018年到2021年,他们说的最高频的词语是"划转",他们攻克了非税收入划转的一个个难题,他们总被人评价为"敢拼",以使命担当擘"划"美好未来。
期刊
大量的工程实践以及理论、试验研究表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易出现疲劳损伤。到目前为止,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失效这一难题仍是学术界和工程界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先进传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理论的不断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为钢桥疲劳性能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然而,目前基于监测的疲劳评估工作大多只关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节点构件层次的疲劳性能,评估其整体疲劳性能的研究工作相对
近年来,自媒体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自媒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加的同时暴露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辨识度低等问题。本文将《日食记》作为研究对象,探析《日食记》广告传播策略的优势,对其他自媒体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帮助自媒体努力创作出独特且具有人生意义的广告内容,推动我国自媒体行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铁建设过程中,路基结构层往往直接铺设在地基上,两者间并不设置隔离层。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在路基原始结构层与地基之间,路基粗颗粒土与地基细颗粒土的相互内嵌导致了粗-细颗粒夹层的形成。现场调研结果发现,夹层中粗颗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该夹层在承受和传递列车荷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粗-细颗粒夹层所含粗颗粒的粒径很大,对其力学特性
钢板墙作为优秀的抗侧力构件,有着较高的抗侧刚度、极限承载力和良好的滞回性能,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大多数设计规范中要求钢板墙仅用于抵抗侧向荷载,且应避免承受竖向重力荷载。然而,在实际工程当中,由于建设工期的限制和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性的要求,钢板墙与边缘框架的最终连接安装往往无法等到上部结构全部完成之后进行。因此,钢板墙将不可避免的承受部分重力荷载,而压应力的出现将会削弱钢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