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相关论文
作者简介:宋平(199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4级外国哲学研究生,方向:宗教哲学。 摘要:“庄子”作为道家的重要代......
庄子“至人”的审美标准是: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正是笔者所推崇的:至人最美,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知......
《淮南子》认为真人、至人和圣人分别为上世、中世和末世的理想人格。这些理想人格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各具特征,但也有着共性,就是他们......
庄子认为,人的一生面临着命运、社会、自我以及环境等带来的难以摆脱的困境。其中,生态之困主要是指环境之困,是指人身处其中的自然环......
《内经》对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的寿命有超常的记载,结合道家经典综合分析,可以认为这主要是指的一种与自然、与“道”合一的精神......
本文试图以庄子的《齐物论》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探讨二者关于理想社会人的特质的看法。庄子逍遥王国的实质是至......
李长白教授是浙江兰溪人,曾任教于杭州国立艺专,1952年以来任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是新中国以来继于非、陈之佛之后的又一......
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两大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谐之道,主要体现在"归根曰静"的心理和谐指导原则,"无......
上学的时候曾借过一本叫︽世说新语︾的书觉得里面的人和事都很奇怪可看到一半又从曾国藩家书里知道︽世说新语︾少儿不宜当时......
《荀子》对《老子》有诎无伸的思想,对《庄子》乐天安命、顺应自然的思想都有尖锐而中肯的批判。《荀子》对“至人”的论述与《庄......
庄子明显地区分了“知”的层次,他所追求的是真知或大知,以把握宇宙整体状态的道为指向。属于最高层次的“知”与“乐”之间存在必......
“圣人”是先秦诸子不同思想学派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时的核心观念之一,诸子各家的思想主张,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身上,因此把能最终......
庄子发现,世俗之人(俗人)喜欢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或喜好,而厌恶别人与自己的观点或喜好不同。问题在于,如果拥有巨大权力的君侯或......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
对于《逍遥游》向郭义与支遁义,研究者多有辨析,但尚不全面。向郭与支遁在注解《逍遥游》,阐明其哲学观点时的重要区别主要表现为:......
在庄子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既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待"就得"无己",从而达到......
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分别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派别和不同的思想策略与方法路径。孔子的儒家美学和庄子的道家美学,两者之......
魏晋之时,古琴艺术从形制到思想皆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琴的文化角色,从守以自禁的载道之器转型为宣和情志的书斋良友;琴的精神载体,......
尼采和庄子是东西方两位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却都将一个理想人格形象作为实现最高境界的代表,他们分别是尼采笔......
庄子笔下的至人、真人、神人、圣人洒脱旷达 ,超尘脱俗 ,他们常以“游”的方式来处世 ,且能忘怀一切。描绘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塑造了一位睥睨万物、独立世表、不受世俗礼法束缚、豁达任性与天地为一的“大人先生”,这是魏晋易代之际,阮......
几千年来,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对国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心理调节以及教育思想起着极强地指导作用。其"至人"、"真人"的育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