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真相关论文
一史料的记述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外甥,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的唯一儿子。关于他的情况史书中见有五处记述。一、唐人刘肃撰《大唐......
大抵,今日人的摄影,界域是十分广大的了。于此,但说生命中,我所宝贵的。 每次看友人的家庭相册,我总有一种遗憾在。我的爸妈,一向不曾......
时间的特性——秩序性与空间方位上、中、下关系表象在古代书法品评实践中的体现和运用,由此而形成的书法空间立体审美视角,其实质......
本文通过分析唐代不同时期对“二王”的接受态度与该时期书法的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认为盛中唐书法的繁荣一方面依赖于对“二王”......
<正>一比起中国的文学史,中国的绘画史不算复杂,但是,如果要想清晰地描述它,却并不容易。这不仅因为中古以前的画史文献多半亡佚,......
<正>一、初唐的文化症候及太宗对"崇王"理论的建构与推广初唐是南北文化及各种思想大融合的时代,其承接南北隋朝遗风,可谓兼收并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尽管张怀瓘曾有批评王羲之语,但仅仅是指其草书,绝非指称并贬抑王羲之书艺。从初唐开始一直到李嗣真,王羲之一直得到书坛的尊奉,以......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以755年"安史之乱"为标志,唐代分为前期(618—742)和后期(743—907)。前期为唐朝的昌盛期,文化艺术以奔放、自信和大度为特征,在感性的昂......
唐后期的艺术批评除了体现对艺术自身的反观自省之外,其另一个特点是自唐后期开始,艺术批评史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历代王朝(自先秦至......
<正>汉魏至两晋,"精""工"一直是判断书法优劣的重要标尺。王羲之"书意"观念的提出以及琅琊王氏的书法实践改变了这种审美认知。至......
李嗣真的画学思想上承六朝,下启中晚唐,是我国公元七世纪一位颇为重要的理论家,遗憾的是其画学著作早佚。通过史实串联与原境之思,......
"逸品"是中国绘画批评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本身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文化性格逐渐丰富的过程。在李嗣真那里,"逸品"并没有......
李嗣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以独特的面目立足于书法史上,所撰《书后品》首开唐代书法品评之先河。“逸品”的提出,可谓是中国......
<正>批评就是鉴别,就是指出作品的优劣,给作品定出高低品次。谢赫在《画品》中开篇说道:"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可见,谢赫将......
【正】 自20世纪一百多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绘画品评中"神""妙""能""逸"等品评范畴与体系,最初是由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