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张怀瓘曾有批评王羲之语,但仅仅是指其草书,绝非指称并贬抑王羲之书艺。从初唐开始一直到李嗣真,王羲之一直得到书坛的尊奉,以至于李嗣真将"书圣"的桂冠首次加在王羲之的头上。不过也是从李嗣真开始,王献之的书法在书论家那里凭借对其草书的褒扬而悄悄潜入"崇王论"的内质,即在独尊王羲之的基础上试图增加一个王献之,即"崇二王"。今很多人藉此推论出中晚唐存在所谓的"抑王论",显为断章取义之举。纵观中晚唐书法,尽管此时并称"二王"或"羲献",但无论张怀瓘还是其他人,都还是认为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而于王献之则时有间言,故知"崇二王"中王羲之的地位始终处于核心,并无贬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