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相关论文
支遁既是名僧,亦是名士,兼具玄学家与诗人两重身份,其美学思想是玄学美学至禅宗美学波峰之间的关键节点。本文依托玄佛交流的思想......
2006年12月3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神骏图》。 《神骏图》画的是东晋高僧支遁爱马的故事。图中支遁袈裟零落,他与对坐......
《世说新语》之“文学”门,可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即学与文.“学”是指博学经典子史,“文”则更多地与现代概念的文学相一致,表现出......
支遁对郭象"逍遥义"的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从玄学内部看,他抓住并利用郭象言"性"却不严格界定内涵的理论缺陷,颠覆了其"适性"说的立论逻辑;......
公元4世纪在中国东南地区活跃着一批新型的“士大夫僧人”,他们“擅长义学、玄学和清谈,精通高雅艺术和世俗文献,推动佛教深人并植根......
支遁是魏晋时期中国佛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研《庄子》,又治学般若,成为魏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交融的重要环节。文章对他的审美逍......
支遁提出的'逍遥游'新义在东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由于其《逍遥论》已佚,因此,对其内容和新意历来颇多争论。东晋时期,玄......
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均非常重视对'成人之道'这一实践方法、途径与过程的探讨,并分别都将'圣人'人格境界化、审......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
【正】支遁,东晋名僧,两晋时代般若学即色宗的代表人物。他与东晋名士交往甚密,为当时名士所崇奉。因此支遁在东晋的佛教界与士林......
东晋时期,大量佛经出现了汉译本,佛经对汉地本土文化的浸润加强。作为东晋高僧,支遁的诗文不仅在题材层面容摄了佛与菩萨之行事等,......
支遁,东晋名僧、名士,也是清谈家、诗人,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支遁文学的接受为研究方向,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
<世说新语>一书关涉佛迹之处甚多,其所记僧人与士人的交往尤其令人瞩目,这为考察佛教对东晋士人的影响提供了路径.支遁在以会稽郡......
东晋名僧支遁在其《即色论·妙观章》及《逍遥义》中展示了他对于大乘般若中观双遣显中思想的高妙解悟,提出了"色即为空,色复异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在魏晋玄学与般若学相互交涉和激扬的思想背景中.在与名士公卿交游清谈的学术环境下.具有名僧与名士双重特征的支遁在般若学上立即色......
《维摩诘经》《般若经》从宗教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将佛教由出世转为入世。藉助玄学、玄谈,二经在中土相辅而行,为两晋僧侣所弘传,为......
永嘉南渡之后,玄学在东晋时期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主要是玄释合流带给玄学原有概念的变化,以及对逍遥论的新解等方......
《世说新语》是晋人清谈总汇,所载东晋名僧支遁出现次数最多。支遁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与之交游的名士有谢安、王羲之、孙......
作为"三玄"之一,《庄子》是魏晋思想家表达思想的核心载体之一。玄学家向郭与高僧支遁对《逍遥游》都有所诠解。将两家诠解加以勘......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
在支遁"即色游玄"的般若空观和"模山范水"的诗歌创作影响下,谢灵运形成了"融合玄释,模写山水"的山水审美观;开创了"以山水通于理道......
庄子的"逍遥"观,主要有三种理解,即"以儒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无论是郭象的"以儒解庄"还是支遁的"以佛解庄",均不符庄......
本文以《道贤论》残篇为线索,探讨魏晋时代僧人与士大夫的关系。文章首先梳理了竹林七贤与七位高僧的事迹,比较了他们的异同。进而......
据史载,支遁曾在向秀、郭象之外另立新说,阐发《庄子》逍遥义。但何谓支遁"逍遥新义",因相关资料有限,异说纷纭。本文指出:支遁新......
孙绰所提出的"以玄对山水"美学命题,在理论内涵上,既融贯玄释,又贯穿于山水创作之中,从而沟通了人生哲学、宗教情怀与文学创作。具体......
"即色论"的本质是不灭假色.在支遁看来:"色不自色,虽色而空",缘来即来,缘去即灭,但另一方面"色复异空"、"非色灭空",色相又是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