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敬相关论文
“居敬”既是一种传统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要保持的一种持久的心态。它既是对于普遍的道德法则和义务的敬畏,也......
格物、致知、居敬和穷理是朱熹忠德修养的主要方法与实践路径。格物和致知主要体现为朱熹的忠德认识论,是属于“道问学”的修养进路......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流传时间最长、传播领域最广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兴盛与清代的理学思潮有很大的关系。桐城文人恪守程朱......
程颐、朱熹在《中庸》已发未发问题上的理解并不一致,程颐主要是从形而上下的角度来理解未发、已发,并视之为心之体、用,相应地,其......
【正】 宋麻沙刘通判宅仰高堂刻有《音注老子道德经》2卷,傅增湘先生《藏国群书经眼录》曾著录.《天禄琳琅丛书》本即据此影印.又......
【正】 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对立的思考为本的世界观,来解释说明宇宙论、生成论、存在论、人生论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易经》......
儒释道三教在收心法的层面上的居敬、止观、坐忘三种身心修养工夫存在结构及思想上的关联。首先在智顗的天台止观中,止(定)是指向......
"居敬"思想作为朱熹修养论的一大特色,其本身是一个完备的体系.理性自觉原则体现在这一体系的每一环节,即体现在"居敬"作用的自我......
朱子哲学的研究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其工夫论更是集理学一系相关理论的大成。"中和旧说"发生的前后是朱子工夫论形成、发展......
在中国伦理传统思想史上,“居敬”既是一种传统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要保持的一种持久的心态。“居敬”在本质上是......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认为价值之源存在于人的内心,人心具有价值自觉的能力,这是道德修养论的逻辑前提。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敬”方......
朱子将"志"解为"心之所之",是心所发出的一种情态,在"成德"的过程中,"志"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立志"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夫。"意"作为"心之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