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相关论文
性、理之说是宋明理学发展中的两个核心概念,“穷理尽性”更是理学思想家深入诠释的一句话。探讨从张载到“二程”对于这句话的领......
朱子在“格物致知补传”中提到的“已知之理”一直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但它却是理解朱子格物穷理思想的必要一环.已知之理首先是穷理......
“静中常用存养”是朱熹静养观的重要主张,朱熹以身心皆养建构了“静中常用存养”的主体论,以“定—静—安—虑”建构了“静中常用......
朱熹继承程颐讲“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强调涵养与穷理相互贯通,并且认为涵养为穷理之本.然而,朱熹之后,宗朱派把涵养与穷理......
二程继承了唐末宋初以来突破注疏、借经言事的要求,把探究圣人之道作为研究儒家经典的根本目标。他们认为汉唐的经学流于注疏文章,是......
朱子在“格物致知补传”中提到的“已知之理”一直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但它却是理解朱子格物穷理思想的必要一环。已知之理首先是穷......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将"格物致知"与诗歌创......
李退溪是朝鲜李朝时期著名的性理学家,被推为“朝鲜五百年第一儒宗”。他对中国儒家“敬”的修养方法极为推崇,从心学意义上发挥朱......
格物、致知、居敬和穷理是朱熹忠德修养的主要方法与实践路径。格物和致知主要体现为朱熹的忠德认识论,是属于“道问学”的修养进路......
现代新儒家马一浮在《复性书院学规》中提出了一套既秉承儒学生命教育基本精神又适合现代人生成长的"学生守则",强调"主敬"、"穷理"、"博......
儒家德性论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度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令来被人们......
魏象枢是清初理学名臣。他的理学思想虽承夏峰之学,既不反朱学也不反王学,提倡躬行践履之学,但总体上倾向于朱子之学。在本体论层......
马一浮的“复性书院”四学规是其工夫论的集中体现。在对四学规的阐述中,马先生本儒家经典以立言,并融入了佛学之精华思想,兼听并观而......
关键词: 穷理;尽性;知命;《论语》;君子 摘要: 《论语》以“学而”章开篇,首言学。孔子率先垂范,一生学而不厌,好学不已,教弟子博学约礼,多......
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创办于1960年,2010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位于长江之滨,左牵世界第一斜拉索桥--苏通大桥,右擎国......
【正】 有关《周易·说卦传》首二章的说解,从汉代以来即聚讼纷纭,本文的目的,是想就其中关键性的“理”、“性”、“命”等问......
张我哲学生动、深刻地阐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以及天人关系的形成,论证了"天"与人合一的现实性.张载哲学把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上升到形......
在对《大学》"格物"的诠释中,张载将安立了儒学根基且很有可能亦吸收了佛教思想成分的道家之"虚心"置于其前,并认为二者是一对互动......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盲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
自朱熹将《大学》结构分为经传两部分,并为“格物致知”补传,由格物至平天下的八条目便逐渐成为对《大学》修养次第的通行解读。张......
朱熹以一己之见错解《大学》的"格物致知"为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误导读书人纷纷向外追逐名利,不知道从心地上革除私欲。而革除私欲是修......
“格物致知”是儒家工夫论的重要内容。在宋代,“格物”的问题受到了儒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出现了多种阐释方向,受到宋代儒家理学与心......
朱子的"格物致知"补传是朱子《大学章句》诠释的核心,而"格物"思想则是其最重要的内容。朱子的"格物"说是一套非常严密的思想体系,......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微信传播最为广泛和迅捷。微信传播的核心在于揭示和探究事理,日常说理词尤显重要......
“静中常用存养”是朱熹静养观的重要主张,朱熹以身心皆养建构了“静中常用存养”的主体论,以“定—静—安—虑”建构了“静中常用......
在朱子思想中,格物致知是一种以道德为进路的人生修养工夫。格物工夫的对象是生活世界中的切近之“物”,其前提与出发点是善端良知......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建立于2001年,占地135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目前拥有专职教师170余名,......
在生死问题上,张载揭示了一切皆气化,生死只有此两端,免于生死的寂灭不可能。在心的问题上,张载认为佛教割裂了天人的统一性,心不......
作为程门弟子,谢良佐不仅承继师门极务力于为己之学,且其思想学术切近平实,不尚虚玄高远,程颐赏识其"为切问近思之学"。"切问而近......
"学而时习"展现了先秦儒学的笃行精神,这一精神深刻关联着儒学的实学性,儒学因其"为己性"与"事功性"而彰显实学品格,此品格之落实......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汉代几乎没有人将《大学》独列出来讨论。到唐宋,佛学大兴,韩愈奋起排佛,《大学》开始受到关注,......
程颐在表彰《大学》时重点对其中的"格物致知"思想作了诠释发挥。在程颐"格物致知"思想中,所格之"物"主要不是客观世界的"物",而是......
朱子的格物穷理说自经明代阳明心学批评后,其理论基础及实践方法受到了极大挑战。陆世仪处朱子学式微之际,学宗朱子,如何面对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