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相关论文
10月12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专业学生孙娜娜的作品《大学门面》获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暨齐鲁国际摄影周“金......
1872年10月,同治大婚。各国在京使节早已做好了受邀观礼的准备。岂料,送来的不是请柬,而是总理衙门的告诫,要他们切勿在这日上街行走,还......
在大多数人眼中,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慈安就是个摆设,其实不然。她16岁入宫就被封为嫔,在之后四个多月内,以火箭般的速度不断“飞升”......
一 同治十四年(1872年)九月十五子时,欢快悠扬的鼓乐声响彻北京长街,无数宫灯照亮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大清皇帝同治正在举行盛大的婚......
同治十一年(1872年),阿鲁特氏的凤舆穿过大清门,她成了同治的皇后。这位新皇后所走的大清门是紫禁城的正门,这是属于皇后的特殊待遇,其余......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国宝火了;从修了40年古钟表的王津师傅到管理180多万件藏品的故宫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匠人火......
“一得阁”墨汁自1865年问世以来就因制作精良、适宜拓裱,备受文人的追捧。著名书法家启功曾为一得阁题词:“砚池旋转万千磨,终朝碗里......
王仁福(1819年—1867年),江苏吴县人,出生在官宦世家,因公殉职在抗洪一线。殉职前任祥河同知。 据《清史稿》载:咸丰初年(1851年),王仁福......
“打掌” 历代皇帝中,道光至为节俭而吝啬。某次其套裤膝盖处不慎弄破,因不忍丢弃,而令内务府缀一圆绸,谓之“打掌”。大臣们见后纷......
国内已经面世的著述,写到容闳投身曾国藩幕府,几乎都是依据容闳本人的回忆录《西学东渐记》,认为是张斯桂和李善兰推荐的,只有中国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一把火将万园之园——圆明园烧掉,成为国人心头永久之痛。基于如此惨重的打击,清政府痛定思痛,开始谋求“自......
史家公认曾国藩能识人,会用人。做好此二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千难万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超越个人的好恶,认识到人才的优缺点,将其......
清史学家萧一山说,慈禧发动政变当天(1898年9月21日),大骂光绪,并赐光绪毒酒,让光绪自杀。亏得在场的一些王公大臣长跪不起,请求慈禧息怒,......
对于道光皇帝,历史学家的评价有褒有贬。褒贬双方事实上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道光是一个以“守成”为取向的皇帝。他的这个“守成”,也体......
曾左失和:两人唱的双簧? 欧阳斌(以下简称欧阳):我读了《曾国藩》第七章第八节“左季高是真君子”后,感觉“曾左失和”,是不是可以理解......
曾经遇到一些患者咨询,经常熬夜是不是可以吃点阿胶来补。说实话,阿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拿来补的。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会伤肝血,但是用......
读书贵在立志 翻阅《曾国藩日记》(以下简称《日记》),随处可见“读书立志,须以困勉立功,志大人之学”的字样,这既是他用以自勉、时时......
史家公认曾国藩能识人,会用人。做好此二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千难万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超越个人的好恶,认识到人才的优缺点,将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和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和哮喘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缺乏国际认可的循证医学证据......
同治九年(1870)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清朝一代“名臣”马新贻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将以千古疑云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 马新贻(1821—1870......
李慈铭(1830—1894),初名模,字式侯,后改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他在有清一代的学术史、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不过,李慈......
对曾国荃的兴家创业,曾国藩的态度有些矛盾。 首先,他对老九替他“照顾家族”的“功劳”是肯定的。 长久以来,曾国藩对家族怀有......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国宝火了;从修了40年古钟表的王津师傅到管理180多万件藏品的故宫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匠人火......
01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皇帝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
“秘密建储制”的实行在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之后,终究还是走到了绝境。咸丰帝膝下只有一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帝。既......
我叫李鸿章,字少荃,道光三年(1823)2月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道光进士。咸丰二年(1852)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屈居第二。光绪二十七年......
一壮汉身着长袍,头戴斗笠,右手握住木杖,左手捋衣,风尘仆仆向前疾行。这是“海上画派”代表作家任伯年(一八四0至一八九六)笔下的范湖居......
綵衣堂坐北面南,位于江苏常熟城区的翁氏府第内,是清代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故居中的主体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
1861年,咸丰帝忧病而死,年仅6岁的载淳继位。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共同“垂帘听政”。为挽救统治危机,同治时......
在“世知”连载了篇数不少的“残阳如血”,受编辑部邀请,我把“阵地”转到了这个专栏,既然还是百年往事,遵照编辑的安排,就把栏目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