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嘉相关论文
袁可嘉作为九叶诗派中的“一叶”,和朦胧诗人一样活跃在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在创作背景大致相同的......
20世纪40年代末期,袁可嘉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诗歌理论体系,并将其中产生的新的诗歌美学原则总结为“最后必是现实、象征、玄学......
如何传达原作风格是诗歌翻译中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困难的问题。本文以威廉·巴特勒·叶芝的《当你老了》为例,分析了傅浩、袁可嘉......
冥冥之中,我感到自己与品特有缘。正式接触品特,是在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之后。在此之前,零星读过他的《看管人》(许真译,收入袁可嘉、董衡......
1946 -1948年间 ,京派文人或近京派文人占据平津文坛的主导地位 ,他们以其文学坚守精神 ,对文学发展的方向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副刊......
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英国著名诗人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一诗的三种有代表性的译文,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了英诗汉译中风格再现的......
1、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诗教的国家,《诗经》《楚辞》培养了我们对自然生活、人类世界和个人品格的理解,杜甫、李白等把中国古典诗歌......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对希尼和希尼的诗歌做一些全面、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因为希尼和希尼的诗歌从一开始对我就是一种教育。我这一......
袁可嘉一看,哈哈乐了,还拿起笔题了一行字:“好一个脑袋!” 纽约时间11月8日,“九叶派”著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在女儿家中与世......
2008年11月9日,我在做一些去东北三省的准备,把新买的几本书插入书架。不知咋的,“啪”的一声,一本放在书架里的书掉了下来,拾起一看,是......
劫后余生的巫宁坤用一句话概括他三十年的“牛鬼”生涯:“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他的个人史,也是同时代诸多知识分子的苦难史。 ......
以利奇和肖特的文学文体学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衔接与语境四个方面对叶芝诗歌“When You are Old”及袁......
翻译传承关系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译文“承受”了原文“传出”的意向性部分.传承关系的发生是基于主体间意向性的......
本文旨在对袁可嘉与艾略特的诗论进行比较,梳理二者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从而了解袁可嘉的诗论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艾略特诗论的影响,同时......
与传统诗歌相比,新诗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对现代化的追求。这一追求过程深受西方话语影响,留下了一条由移植、借鉴到逐步融合的发......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肇始之日起,现代诗歌的理论倡导从未停歇,语言里的古今对抗、形式上的自由与格律、渊源影响中的中西体用之争,深......
袁可嘉坚信:“译诗不是一种不可能的传达方式,而是一种不完善的传达方式”,“翻译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一样,所追求的就是要超越那不完美......
1940年代中期,袁可嘉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观点,并称穆旦为“最彻底”的新诗现代化的追求者。从袁可嘉的诗歌理论入手,可讨论穆旦19......
艾青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问题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首先要和现代派诗歌区别开来,后者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诗歌流派.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也......
本文标题如果叫“袁可嘉诗歌批评理论探源”可能更确切,这也是本文的初衷,然而,袁可嘉是因建构九叶派诗论而成名的,而这正是他后来......
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它的文学院不仅出大学者,还出大作家。”当时联大的中国文学系教授朱自清、闻一多、杨振声、沈......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以开拓“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道路为己任,袁可嘉则是这一诗派的理论代言人。袁可嘉在诗美原则、诗......
本文拟以艾略特对袁可嘉的影响为个案,从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两个方面,探讨艾略特对袁可嘉造成的巨大影响。此个案研究既扩充了国内......
【正】 袁可嘉同志在《译林》创刊号上《谈谈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一文中,对现代派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英美新批评理论对袁可嘉的诗学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袁可嘉不仅借鉴英美新批评的诗学观念,提出了一整套“新诗现代化”理论,而且......
"政治感伤性"是袁可嘉40年代现代诗理论中较早涉及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视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之一。但现代诗的"政治感伤性"不同于"政治性......
“十七年”(1949-1966)是袁可嘉诗歌翻译的高峰期,他以深厚的英语文学与汉语写作的功底,将翻译作为展示自己诗艺的舞台,为中国新诗发展......
提起九叶诗派,人们似乎总是最先想起穆旦、袁可嘉、郑敏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而很少有先想到杭约赫的。近年来学术界对九叶诗人的个......
袁可嘉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英关现代派诗歌在中国的重要译介者。他不仅翻译了艾略特、叶芝、奥登等诗人的代表诗作,还利用这些诗人诗......
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上承二三十年代中国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理论和京派文艺理论思想精髓,并借鉴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等西方现代主......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设想,广义地讲,体现在他28篇论文里,除了收进他广为人知的《论新诗现代化》的26篇外,还有本文发现的袁可嘉的两......
<正>西方现代派文学于19世纪后期产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我国的接受也经历了一个由避而不谈到争议再到肯定的漫长过程。这......
在对立中唱响春之歌 ——穆旦《春》赏析 春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
20世纪80年代,袁可嘉把他在40年代关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一系列诗论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论新诗现代化》,这本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
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派"的理论家袁可嘉说:"诗是经验的传达而非热情的宣泄。"这一说法主要针对了当时浪漫主义诗歌的滥抒情,还有前......
作为一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在其丰富的译诗实践中,形成了精辟入里的译学思想:肯定译诗的艺术性,秉承“宽严有度”的翻译原则,择取“陌生......
袁可嘉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和诗论家,他在全面考察当下诗坛现状的情况下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重要主张,并对这个主张进行了多方面探......
九叶诗人是1945-1949年间出现的一群诗歌探索者.其诗歌语言陌生化、词序颠倒、割裂、错位等方面有突出风格,是中国现代诗坛中西文......
袁可嘉的诗论即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诗的本体论、有机综合论、诗的艺术转化论、诗的戏剧化论、戏剧主义论等内容。总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胡苏珍副教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戏剧化”“戏剧性”出现于闻一多、卞之琳、袁可嘉、......
袁可嘉借鉴西方现代派诗学理论,用“包含的诗”修正象征主义纯诗疏离现实的倾向,拓展了新诗的表现内容;他对人生经验与诗经验的关系、......
在中国现代新诗流派中,“九叶诗派”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现代主义诗派,成员较多,各有艺术个性,但又凝聚成相对统一的共性特征。袁可嘉......
二十世纪不仅是西方现代文学繁荣发展的世纪,也是中西文化频繁交流与融合的世纪。欧美现代文学的兴起,尤其是自由诗的出现,对中国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