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相关论文
本文节选自平井俊荣《法华文句成立的相关研究》一书,文中对佐藤哲英的相关推论作出回应。首先总结了佐藤提出的吉藏《金刚般若疏......
<正> 佛教虽以根除生老病死等苦为主旨,大乘更发愿“于诸病苦,为作良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但着眼于众生无明烦恼之心病的根......
<正>'一心三观'是智■止观学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天台佛教哲学的确立具有特殊意义。智■(538—597)字德安,俗姓陈。他......
元晓是韩国新罗时期著名高僧,撰有多种佛典“宗要”.本文以《法华宗要》为例,分析元晓“宗要”的解经体例,揭示其与天台宗智顗、三......
大陆对天台宗特别是对智的研究,近几年有了一点热度,专题会议、文章、专著三者齐上。胡适在其《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把智列为唐代......
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的佛教思想,十分丰富,且富于创新精神,但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往往只停留于一般性的介绍上,浅尝辄止。......
智顗创立天台宗,与其讲经说法普及医学知识有关.他的治病法杂采众长,综合运用佛教、道教与民间方术的治病法,兼具汤药、禅修与忏悔......
“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的称号是隋朝隋炀帝杨广封的)法号智顗(公元538——597),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智顗晚年居住浙江......
谈"善"论"恶"是宗教中的永恒话题,但宗教中的"善恶"并非仅仅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恶,而是包括宗教修持意义上的"善恶".一般而言,"善"......
天台智顗与禅宗道信都将一行三昧纳入了自己的修行体系,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此,本文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文章先对智顗与道信的一行三......
本文对浙江佛教第一人──智一生的经历、佛学成就和深远影响作了介绍。智长期在浙江天台山传教弘法,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教宗......
《维摩诘经》是一部著名且影响汉传佛教甚深的经典之一,译本有多种,且历代祖师为其注疏颇丰,其中以僧肇、慧远、智顗以及吉藏的注......
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般若学与佛性思想先后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知识僧侣的佛教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种种思......
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缺乏直接的记载.我们必须全面明了鉴真对慧(惠)思、智(岂页)的崇敬,对智满、弘(恒)景的师承,梁肃为鉴真撰塔铭......
本文以考察《摩诃止观·释名章》之内容为中心,分析天台"止观"之含义及其在整个天台佛学中之地位,认为止观既是天台宗修行之核心内......
弥陀净土信仰在中国普遍流行,但它执著于净土和弥陀的实有;主张发愿念佛可借助阿弥陀佛愿力(他力)往西方极乐世界;认为极乐世界之享受永......
隋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以其简单的修行方法(易行道)、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他力)死后升西方净土为号召力,博得了许多信徒。佛教其他各宗派......
东晋时,中国道教外丹派的集大成者葛洪(公元281-341年)周游全国寻找炼丹宝地,晚年重返浙江,定居于宁海,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成为葛洪后......
在崇尚佛教的共同社会背景下,陈、隋王朝与智顗的关系是相似的。无论陈朝宣帝、后主还是隋朝文帝、炀帝,对待智顗的态度都没有超出......
就佛教而言,"数论"一词除了指代数论外道(Sākhyā派)之外,在中国佛教文献中也经常出现,但所指称的对象并不固定。智顗多用"数论"一词指......
本文从汉地著名的佛教偈语"烦恼即菩提"入手,重点考察它的提出者智顗所依据的佛典及两者之间的思想关系。首先,根据对智顗论著的探......
佛教、道教的静坐法对于中医具有重大贡献。基于比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可能性,本文主要探讨了天台宗智顗的静坐方法以及止观思想,并......
学界常把天台智顗的思想误判为"真常唯心系"。本文认为,智顗主张"如来藏即实相""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他在思想上依据《法华经》的......
借助"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的理论观点,探讨智顗"一念心"以及"心"作为认识对象的合理性问题,兼论这种认识论方式所具有的时代意义。通过层......
"圆顿止观"法门是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秉承大乘经论所述的理论与方法,依据自身止观体验与"解行相应"的佛教传统,整合南北朝以降传入中......
龙树以双边遮遣的中道思想提出不执空以否定有、不执有以排斥空的空有相摄的二谛理论。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大师上承龙树,师事慧......
智顗与吉藏同是陈、隋之际的佛学宗主。智顗向被尊为天台智者大师,吉藏则被视为三论宗祖师,二人生平背景有许多相似之处。南北朝时......
禅修是佛教修行禅定、增长智慧的重要法门。因其身心兼修、故有祛病养生的医学价值。佛教禅修关于祛病养生的理念,它与传统中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