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顿相关论文
长久以来,诗歌翻译通常被认为是翻译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领域,极具研究价值。日本人深受我国汉唐文化的影响,自古便喜爱吟诗咏......
17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盛行,宛如一座花园,园内奇葩朵朵,以独特的美挑战着当时文学艺术主流———古典主义。英国巴洛克艺术的主要......
4月27日,波音公司研制的“鬼怪鳐”(Phantom Ray)验证机在位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NASA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秘密完成了首次飞行。出于......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 引言: 作者与译者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翻译史上的核心问......
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突破了西方翻译传统上的两分法,即意译与直译的区分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此外,其诗歌翻译理论被看作是西......
2009年5月1日,英围王室宦布卡罗尔·安·达菲(Carol Ann Duffy)为新任桂冠诗人,此项殊荣341年来一直被男性垄断的神话终于被打破,......
本文通过剖析英语著名诗人及翻译家约翰德莱顿的著名翻译理论"诗歌翻译三分法"赏析比较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三个英译版本。......
清朝末年,“豪杰译”出现并盛行于中国译坛。“豪杰译”与英国翻译家德莱顿提出的“拟译”都主张在翻译时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
德莱顿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是17世纪英国翻译史上的最高峰。他是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对诗歌翻译提出来很多自己的原则和观点,他提......
期刊
梳理严复与德莱顿的翻译实践和译论,比较分析两者在翻译标准与方法、翻译之难、翻译目的与功用和译者素养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中外翻译......
德莱顿和王朝复辟时期的英国戏剧何其莘在20世纪读者的心目中,德莱顿是英国王朝复辟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是当时诗歌新流派──英雄双韵......
<正>2012年英国伦敦举办奥运会,开幕式上莎士比亚的一段经典对白"不要害怕,这个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传遍全球。英国文化协会在全球......
<正> 春节前,收到了北京大学许渊冲先生寄来的回忆录,扉页上有他用法文题给我的一句话,意思是“创造,是无愧于人的唯一乐趣”。书......
德莱顿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提出了“诗歌翻译三分法”。本文结合杜甫《月夜》三个版本的翻译来运用“三分法”,并赏析《月夜》三个版......
<正> 实用说因此,诗歌是一种摹仿的艺术,亚里士多德用Mimesis来称呼它,就是说,它是一种再现、一种仿效或者一种描绘——打个比喻,......
<正> 约翰·德莱顿(1631—1700)是英国王政复辟时期的桂冠诗人、剧作家、文艺理论家。一生创作能力经久不衰。他的批评著作对十七......
【正】 第十届国际美学会议于1984年8月14日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到会的有近40个国家的代表三百多人,是一次四年一度的国际......
本文对17世纪的英国诗人及剧作家德莱顿与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纳博科夫的翻译思想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略......
本论文以共时与历时、微观与宏观的综合方式与视野,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与英国古典话剧理论史中各自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戏剧理......
<正> 一国内讨论翻译实践的文章以观察从外文译成中文的成果为多,译者都是中国人。是否也可以看看另一方面,即从外文译成英文的情......
<正> 英国文艺复兴衰落以后,一直缺乏声势浩大的占有绝对领导地位的文学运动。而在法国却恰恰相反,文艺复兴以后新古典主义在文坛......
翻译活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研究却是出现在近代。在翻译活动的早期,人们也发表过一些对翻译的认识。需要指出的......
<正> 线段上的任何一点,都是来自过去而通向未来。一西方的“莎学”有如中国的“红学”,在作者寂寥一生、默默辞世之后,似乎突然由......
德莱顿在《翻译的三种类型》一文中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个术语,分别是逐字译、释译和拟作。本文将从德莱顿的诗歌翻译三分法的角度......
从西方“翻译三分法”的起源出发,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西方主流的“翻译三分法”进行详细探讨和比较,发现“翻译三分法”的内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