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残缺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颇多,昔有《曾文正公全集》,今有《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家书》流传广,影响大。
  原文
  求阙斋记
  曾国藩
  国藩读《易》,至《临》而喟然叹曰:刚侵而长矣。①至于八月有凶,消亦不久也,可畏也哉!②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③
  物生而有耆欲,好盈而忘阙。④是故体安车驾,则金舆鏓衡不足于乘;目辨五色,则黼黻文章不足于服。⑤由是八音繁会不足于耳,庶羞珍膳不足于味。⑥穷巷瓮牖之夫,骤膺金紫,物以移其体,习以荡其志,向所扼腕而不得者,渐乃厌鄙而不屑御。⑦旁观者以为固然,不足訾议。⑧故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彼为象箸,必为玉杯。”⑨积渐之势然也。⑩而好奇之士,巧取曲营,不逐众之所争,独汲汲于所谓名者。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贵富以饱其欲,或声誉以厌其情,其于志盈一也。1 1夫名者,先王所以驱一世于轨物也。1 2中人以下,蹈道不实,于是爵禄以显驭之,名以阴驱之,使之践其迹,不必明其意。1 3若君子人者,深知乎道德之意,方惧名之既加,则得于内者日浮,将耻之矣。而浅者哗然骛之,不亦悲乎?
  国藩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1 4家承余荫,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强安顺。1 5孟子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抑又过之。《洪范》曰:“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不协于极,不罹于咎,女则锡之福。”1 6若国藩者,无为无猷,而多罹于咎,而或锡之福,所谓不称其服者欤?1 7于是名其所居曰“求阙斋”。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耆,皆使留其缺陷。1 8礼主减而乐主盈。1 9乐不可极,以礼节之,庶以制吾性焉,防吾淫焉。2 0若夫令问广誉,尤造物所靳予者,實至而归之。2 1所取已贪矣,况以无实者攘之乎?2 2行非圣人而有完名者,殆不能无所矜饰于其间也。2 3吾亦将守吾阙者焉。
  注释
  ①临:《易经》中的卦名。刚侵而长:阳刚之气渐渐增长。
  ②消亦不久也:消亡也就没多久了。
  ③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一増一减,此消彼长,是自然的规律。《易》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来解释自然和人事的变化。
  ④物生而有耆欲,好盈而忘阙:人生来就有贪欲,喜好盈满而忘记了缺失。耆欲,指耳目口鼻等肉体感官方面贪图享受的要求。阙,同“缺”,欠缺,不足,不完整,不圆满。
  ⑤金舆鏓(cōng)衡:形容华贵的车辆。舆,车。鏓衡,嵌金饰的车辕端横木。黼黻(fǔ fú)文章: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这里泛指华美鲜艳的衣服。服:穿着。
  ⑥八音:八类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泛指乐声。庶羞:各种滋味齐备的美食。这几句是说人的贪欲没有止境。
  ⑦瓮牗:以破瓮为窗户,指贫穷人家。骤膺金紫:意思是突然大富大贵。膺,受。金紫,金印和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这里指高官显爵。扼腕:握住手腕。表示激动、振奋、悲愤、惋惜等的动作。厌鄙:厌弃鄙视。御:使用。
  ⑧訾(zǐ)议:评论人的缺点,非议。
  ⑨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地位高了,就会骄横;财富多了,就会奢侈。不期,没有约定,意思是会不请自来。彼为象箸,必为玉杯:语出《史记·宋微子世家》。是箕子批评商纣王的话,指责他生活奢侈。象箸,象牙做的筷子。玉杯,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
  ⑩积渐之势然也:逐渐累积而成的势力让他这样的。
  1 1其于志盈一也:他们在心意满足方面是一样的。
  1 2一世:世间一切。轨物:法度与准则。
  1 3中人:常人。蹈:实行。不必:不求。
  1 4不肖:谦辞,不才的意思。备员:谦辞,指凑数、充数。东宫:太子居所。当时曾国藩在从事皇子事务的詹事府任左右庶子官。清秩:清贵的官职,位高而清闲的官职。
  1 5余荫:祖先的恩德。王父母:祖父母。康强:身体康健。
  1 6洪范:《尚书》的篇名,“洪范”即统治大法的意思。有猷:有谋略者。有为:有设施者。有守:有操守者。不协于极:不符合善。不罹(lí)于咎:不陷于恶。罹,遭遇。女:汝,你。锡:通“赐”。
  1 7不称其服:不符合他的地位,意思是不配拥有(福运)。称,与……相称,符合。
  1 8外至之荣:身外而获得的荣耀(指官位、名声、财富等)。
  1 9礼主减而乐主盈:礼主管减抑、节制,乐主管充实盈满。
  2 0庶以制吾性:希望能用以控制我的性情。防吾淫:防止我的贪欲泛滥。淫,雨水过多,引申为贪欲。
  2 1令问:令闻,好名声。问,通“闻”。广誉:广泛的赞誉。靳(jìn)予:吝惜给予。
  2 2攘:窃取,夺取。
  2 3完名:完美名声。矜饰:夸耀美饰。
  参考译文
  国藩(我)读《易经》,读到《临》这一卦时深有感慨地叹道:阳刚之气渐渐增长。到八月便有不祥的兆头,消损也就不远了,真可怕啊!天地之气,阳气上升达到饱满鼎盛,就会逐渐消退而产生阴气;阴气达到充盈鼎盛,又会消退而生出阳气。一减一增,(此消彼长)是自然的规律。
  人生来就有贪欲,喜好盈满而忽略了缺失。因此,身体安然地享受了乘坐车驾的舒适,那么再华贵的车驾也不能满足他乘坐了;眼睛喜欢各种色彩,那么再艳丽华美的衣服也不能满足他穿着了。于是各种音乐纷纷交响也满足不了他的听觉,各种滋味齐备的美食也满足不了他的味觉。陋巷贫寒穷困的人,如果骤然获得高官厚爵,物质享受改变了他的外在行为,习气动摇了他的意志性情,从前急切欲求却得不到的东西,渐渐竟至于厌恶鄙弃而不屑于使用。一旁观看的人竟也认为本该如此,不值得非议。所以说:“身居高位不想骄傲而骄傲自至,享受厚禄不想奢侈而奢侈自来。你一旦使用了象牙所制的筷子,就一定会使用犀牛角和美玉做的杯子。”这是逐渐累积而成的情势让他这样的。而那些喜好猎奇的人,用尽巧思、多方谋取,不追逐众人所争取的,唯独热切而贪婪地谋求虚名。同正派人士志趣不同,追求也不一样,他们中有人追求大富大贵以满足欲望,有人追求声名以满足心意,但对于追求内心满足这一点而言则是一样的。所谓名,是古代贤明的君王用来将世间的一切都纳入法度与规则之内的东西。中等资质以下的人,不能实实在在地践行道义,于是便明里用爵禄来驾驭,暗里用名誉来驱使,使自己表面上在实行,却不明白其真实用意。而像君子一类的人,深深懂得道德的本意,才会畏惧声名施加到自己头上之后,从内心深处得到的体验就会一天天地浮浅,觉得是一种耻辱。而那些浅薄的人却闹腾腾地谋求,不是很可悲吗?


  国藩(我)不才,在詹事府的小官里充数,在世人眼里做着所谓清贵的官。我在家里承受祖先的恩泽,自祖父母以下,家人都健康安顺。孟子说“父母都在世,兄弟未遭变故”,我的境遇比这还要好。《尚书·洪范》说:“凡是百姓中,有谋略有作为有操守的人,不合规则,却没陷于罪恶的人,您都要赐给他们幸福。”像国藩我这样的,没有作为,没有谋略,犯下很多过失,却被赐给福运,这不正是所谓不配拥有这样地位福气的人吗?于是给自己的居所取名为“求阙斋”。凡是身外获得的荣耀,感官身体的嗜好贪欲,我都要让它们留有欠缺。礼的功用在于主导减损节制,而乐的功用在于主导充实饱满。但乐不可走到极致,要用礼加以节制,但愿以此来约束我的性情,防止我的贪欲泛滥。至于美好的名声与广泛的赞誉,尤其是造物者所吝啬给予的,有了实际的成就,名誉自然会随之而来的。刻意索取就已经是贪婪了,何况本来没有实绩却去窃取争夺呢?行动够不上圣人而享受完美名声的人,大概其间不能没有夸耀伪饰之处吧。我将要守住我的欠缺。
  解读
  “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曾这样说。
  曾文正何许人也?何以让一代伟人深深折服?要知道,哪怕是中国历史上那些顶级的人物,他也只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评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曾文正,说来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曾国藩。
  先说“文正”吧,那是他死后获得的谥号。谥号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的称号。而“文正”,则是明清时期对已故大臣最高规格的谥号,是当时的大臣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这个称号,位高权重、红得发紫的李鸿章没有得到,曾国藩得到了,因此他被称为曾文正。
  他创辦湘军,平定太平天国,镇压捻军,挽救了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清政府,从而改写了历史,被誉为“中兴名臣”“第一名臣”。
  他坚持改革,力倡洋务运动,创办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厂——安庆军械所,可谓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开拓者。
  他设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为启迪和培养中国近代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础,尤其对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支持、促成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的先河。
  这些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曾国藩,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
  他官居正一品,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他深受儒学精义浸染,一生奉行程朱理学,注重经世致用,讲求务实精神,是近代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文学方面,他开创了散文流派“湘乡派”,会集了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等众多文坛才俊,影响了整个晚清文坛。
  他善于发现、培养人才,他的幕府就是一个人才培训基地,吸引、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彭玉麟等政要高官,也有俞樾、李善兰、华蘅芳等一流的文人学者和科学家,成了一个史所罕见的人才群体。
  他以书生统军,戎马倥偬,可无论多忙,给家人的书信不断,事无巨细,不厌其烦,谆谆告诫。在他晚年家书刊行问世后,备受推崇,风行于世,历久不衰,被无数人奉为治家宝典和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他严于律己,家风严谨,生前即严格约束建有战功的兄弟克己守法,而他身后,曾氏家族两百多年间不仅无一“败家子”,还人才辈出,涌现了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昭抡、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他还擅长书法,行书和楷书都有很高造诣;他长期坚持写日记,为后世留下了将近 130万字的书法范本和读书感悟、人生心得。
  无论在治家、治军、治国,还是在文学、教育、书法诸多方面,曾国藩都有重大建树,古今罕见,令人称奇。对照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标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生模式,他的人生堪称完美,功德圆满。他也因此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
  “古今第一完人”,也就是“史上最完美的人”,可令许多人意外的是,这位“古今第一完人”的人生准则却并不是追求完美、追求圆满,恰恰相反,他的人生信条是“求阙”——追求残缺。
  难不成他的完美人生与他“求阙”的人生准则密不可分?事实就是如此。世人但知求全求满,曾国藩却以求阙之心处世,反而获得成功人生。这是一种人生大境界、大修养,蕴含了人生的大智慧。
  曾国藩的“求阙”智慧集中体现在他的《求阙斋记》以及一些家书之中,贯彻于他走上仕途之路后的整个人生历程。曾国藩经历多次科考失败之后,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以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在京任职不久,他即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阙斋”,道光二十五年(1845)又写下《求阙斋记》一文,解释说明了将居室命名为“求阙斋”的缘由,表明了自己求阙、守阙的心志。
  曾国藩饱读诗书,勤学不辍,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求阙”的智慧来自《周易》的启发。“阙”,即“缺”,就是“残缺”“欠缺”之意。《周易》以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与变化来解释自然和人事变化。他从《易经》中领会到,天地之气,阳气达到鼎盛,就会逐渐消退而产生阴气;阴气达到鼎盛,又会消退而生出阳气。盈极则损,过缺则满,一减一增,一退一进,此消彼长是自然的规律。因此物盛必衰,盛不可终保,好景不会长久。他对此悚然有感,深感“可畏”,继而悟出“物生而有耆欲,好盈而忘阙”的社会规律,指出人们只知“志盈”,却不知它的危害而加以节制。然后,他联想到了自己。这时的曾国藩,虽入仕途不久,却春风得意,一路接连升迁,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正如他自己所说,身处清贵的职位,家人健康安好,处处顺心如意。但是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沾沾自喜,而是保持着难得的理智和清醒。他从阴阳盛衰的自然之理联想到,自己虽仕途顺遂,但恐自己无为无猷却所得过多,担心盈满之时,便会走向衰败,所以欲防盈戒满,必须反过来求阙。因为“礼主减而乐主盈”,乐极生悲,盈极则损,必须用礼来节制,礼主减,“减”即减少、亏缺,也就是“缺”,所以要用缺来节制盈。“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耆,皆使留其缺陷。”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求阙斋”,就是要时时警戒自己,“庶以制吾性焉,防吾淫焉”,“吾亦将守吾阙者焉”。文章反复论证,逻辑严密,说理周详而辞气谦和。   《尚书》有言,谦受益,满招损。懂得求阙,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才能寻找差距,发现不足,才能精益求精,臻于完美。如果稍有长进,就自鸣得意,骄傲自满,就等于堵死了自己的提升空间。因此他特别强调要保持虚心,戒骄戒躁——“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指父亲)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他强调要克服惰性,每天早起,要踏踏实实,不急于求成,要耐心专一,持之以恒,肯下笨功夫。他认为,“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曾国藩的居室挂着一副著名的对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他终身遵奉的座右铭。
  一个人如果不追求高尚做一名圣贤,那么就是在做禽兽。上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道出了曾国藩的志向和追求的高远,那就是力求达到圣贤的高度,达到至善的境界,绝不苟且。下联“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好一个“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求阙于“收获”而求全于“耕耘”,于是就能淡泊明志,俭以养德,排除一切外在的纷纷扰扰,踏踏实实,默默耕耘,然后功到自然成,收获尽可能完美的人生。可以说,曾国藩就是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种精神要求自己,朝着内圣外王的心灵终极目标不懈努力,而最终成就了圣贤气象。
  梁启超对曾国藩这两句话也深有感触,他曾在信中对儿子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我们知道,梁启超不仅自身成就斐然,而且其子女个个成才,“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也是令人称道的佳话。


  综上所述,可以说,曾国藩就是以“求阙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也”的自我要求,而成就了他作为“完人”的功名事业、道德文章,以及他家族的人才辈出、长盛不衰。求阙而得完美,求阙而得圆满,求阙而得万全,求阙而得至善。求阙的用意,可谓远矣;求阙的智慧,可谓深矣;求阙的境界,可谓高矣;求阙的功用,可谓大矣。然而,求阙的含义或者说“求阙”给人的启发,又还不止于此。请读者诸君以“求阙”之心,容我再申述几点。
  其一,对于“求阙斋”的命名,曾国藩其实还有更多的思考,《求阙斋记》虽没有道及,但在写作本文的头一年(道光二十四年)的一封家信,即上文提到的三月十日给诸弟那封长信中,他对弟弟们说:“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今吾家椿萱重庆(指祖父母及父母都健在),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闕斋。”这大概是他最初命名求阙斋的原因。简单地说,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未有常全而不缺者”,有缺陷很自然,更重要的是,要时时让自己处在有所欠缺的状态中,才不至于由盈而虚,盛极而衰,从而保持长久发展。二是不能“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一人把好处占尽。因为世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也因为世人都追求圆满完整,从而难免存在着怨愤之心、忌妒之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看到身边有人什么都得到的话,就会认为天道不公,“羡慕、嫉妒、恨”就会一齐向他袭来,很可能招致无妄之灾。曾国藩说这番话,起因是一件家事。
  道光二十三年(1843),曾国藩担任四川乡试主考官,
  得到了千两银钱的收入,他把这些钱寄回老家,并注明其中六百两作为家里还债和日常生活之用,另外四百两用来接济穷困的亲戚,并开列了一长串名单。结果弟弟们非常不满,认为自己家里欠债都不止千两,还拿那么多给别人,指责他不顾家,甚至怀疑他是在沽名钓誉。曾国藩坚持己见,并语重心长地给弟弟们做了解释。他说,盛衰无常,十年前那些亲族都不比自家差,现在窘迫难堪,“槁饿无策”,有的“陶穴而居”,甚至快活不下去了,他们都是自己的长辈、亲戚,不忍心看着他们落难,理应分多润寡,体恤接济。曾国藩没有停留在同情友爱、怜贫恤寡、乐善好施等一般常理的层面,而是从万物盈虚消长、盛衰变化方面来讲道理。他说,上天让我们家今天丰衣足食,兴旺顺利,也可以让我们家明天穷困潦倒,说不定风水轮流转,所以“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另外,要抱着“境地须看不如我者”的心态,才能知足常乐,才能“持盈保泰”。他在同一天写给祖父母的信中说:“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因此他开导弟弟说,天道是公平的,如果人世间的什么好处都占尽,既不公平,而且很危险。“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够圆满幸福了,要懂得惜福,如果还一味追求更多的好处,将会因此而损害现有的美满。因此他有意求阙。拿出四百两银子馈赠接济亲族,就是求阙之举。“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求阙守阙,反而能保持顺境,好景常在,好花常开,接近完美。他考虑得确实比他弟弟深刻得多,长远得多。
  其二,抛开曾国藩的寓意不说,单从一般常理而言,懂得求阙,也能给我们诸多思考启发。比如,对待人生,要正视人生的不完美,以平常心看待缺陷。世事违人,不如意者十八九。懂得求阙,才会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才会有满足感、幸福感,知足常乐嘛。如果万事求全,奉行“完美主义”,只能是自取烦恼,陷入无穷无尽的烦忧之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待他人,懂得求阙,就能懂得包容,宽以待人,不求全责备,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从而赢得朋友,获得众人的支持。如果傲慢自大,目空一切,刚愎自用,或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我膨胀,就会失去朋友,影响团结合作。对待事业、处境,懂得求阙,才能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励精图治,不断进取。甚至在自然资源、艺术欣赏上,也应该有求阙之心,才不至于竭泽而渔,才会欣赏到“残缺之美”……
  花未全开月未圆,到底是完美还是残缺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张实,字子京,生卒年不详。北宋作家,作品仅存文言传奇小说《流红记》一篇,收录在宋人刘斧《青琐高议》中。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也收入此篇。  原文  流红记  张实  唐僖宗时,有儒士于祐,晚步禁衢间。①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素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②视御沟,浮叶徐徐而下。③祐临流浣手。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于其上。④浮红泛泛,远意绵绵。祐取而视之,果有四句题
期刊
1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悶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走暴迹象。走暴不是预兆,在我们这个城市,夏天的走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11  晚饭异常地丰盛。还是由食堂送到我们站里来的。荤菜有红烧肉、糖醋带鱼,蔬菜有冬瓜、豆角,豆制品有家常豆腐、干子炒榨菜,汤有丝瓜鸡蛋汤。二号病疫区处理现场指挥部的领导同志都来了,与我们一同在大会议室吃饭,以汤代酒为我们壮行。  六点整,总指挥长挥
期刊
校门外的墙边倚着一件宽大的风衣。  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头发斑白,瘦削的身形隐在风衣中,蜡色的脸上有一双锋利的眼睛,眼神里蕴藏着一种胆怯心虚但又犀利的光芒。  那天是临放假的前一天,家长陆续进校接寄宿的学生,到处都是长卷的被褥,硕大的行李箱,沉重的书包。陆续出入的人员开始稀疏,男子不时向校门口张望着,像是等待着什么。  我心中疑惑,这个人不进校接孩子,怎么在这里等着?孩子是走读生吗?既然等人为什么在
期刊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究竟是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形状正好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毛姆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纯粹的付出、灌输,为了填补为人父母的责任,传递着600余万年的血缘历史。孩子在没有成为父母之前永远都在索取爱
期刊
云朵飘浮的速度平均可以达到每小时36公里,犹如行驶在天上的小汽车,形成一条长长的绵软的河流,流淌过湛蓝的天空,偶尔遮蔽住太阳的光芒,从间隙中漏下万斛金剑,再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温柔地贴服在脸上,形成一块块小小的光斑。少女的脸展露在这些光斑下,可以看见细小的金色绒毛。  贺老师正在讲台上踱步,深情朗诵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期刊
双子杀手  导演:李安  编剧:戴维·贝尼奥夫/比利·雷/达伦·莱姆克  主演:威尔·史密斯/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克里夫·欧文/本尼迪克特·王  片长:117分钟  距离李安的上一部长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有四年时间,当时120帧技术并未得到普及,去年李安携新作《双子杀手》再次以120帧的革新技术为卖点跟大众见面。  《双子杀手》的剧情并不复杂,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特工亨利在感到疲倦想
期刊
之前两期,兰姐带着你们读了朱光潜先生的书,会不会有种听老先生讲课的感觉?正襟危坐,不敢造次,有些话看得半懂不懂的。诚然,老先生思路很清晰,格局很高远,但读久了同类的书,就像是连上了两节课,是不是会特别期待响起“下课铃”,溜一趟小卖部,买两包辣条缓缓?这次兰姐要给你们推荐的是一本名著圈里的“辣条”,足以刷新你们品尝名著的味蕾,它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一个典型的
期刊
颜陌:歡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传递”。我特地查了一下,传递其实是一个生物学术语,概念表述为:神经纤维的兴奋通过突触或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于以后的神经元或肌肉等效应器,称为传递,以与兴奋在神经或肌肉纤维中的传导过程相区别。传递通常是单方向的。这么说来,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信息。胡锐,你作为一名资深房地产策划,对传递是怎么理解的呢?  胡锐: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
期刊
正是在一座气体补给站,我第一次听说了促使我进行调查并导致我最终发现的那些谣言。很简单,事情始于我们区公告员的一番话。按照传统,在每年头一天的中午,公告员要朗诵一段很久以前为这样的年度仪式而创作的诗文,这个过程需要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公告员提到,他最近一次朗诵的时候,钟楼在他结束之前就敲响了整点报时的钟声,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另一人说这是一个巧合,因为他刚刚从附近的一个区回来,那里的公告
期刊
白话文的自然跳脱、清新随性是今人得以直抒胸臆的关键。今声聚焦现当代美文与时文阅读,今人所思所想自然是振聋发聩,声声入耳。活在当下,既严肃又幸福。  ★★★  广场上熙来攘往,多半是学生。二十多岁的男人,瘦削的脸上有棱有角,二+多岁的女人,散着头发,摆着细瘦的腰肢。他们有的骑着车横冲直撞,有的背着书包,素着脚,边笑边走。  再过二十年,你们也会和我一样,皮肤逐渐千掉,眼角拉下来使本来圆溜溜的眼睛慢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