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一个宇宙的毁灭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ch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是在一座气体补给站,我第一次听说了促使我进行调查并导致我最终发现的那些谣言。很简单,事情始于我们区公告员的一番话。按照传统,在每年头一天的中午,公告员要朗诵一段很久以前为这样的年度仪式而创作的诗文,这个过程需要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公告员提到,他最近一次朗诵的时候,钟楼在他结束之前就敲响了整点报时的钟声,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另一人说这是一个巧合,因为他刚刚从附近的一个区回来,那里的公告员也对同样的事情提出了抱怨。
  没有人过多地思考这件事,只是把它当作看似正常的简单事实。仅仅过了几天,有人再次提到了一个类似的情形,又一位公告员的朗诵与钟楼的时间不符,有人认为这种异常情况也许体现出所有钟楼共有的机械缺陷,比较奇怪的是,缺陷导致了时钟变快而不是变慢。钟表匠检查了出现问题的钟楼,但是没有发现任何缺陷。其实,经过与那些在新年庆典中走时正常的钟楼相比较,人们发现这些钟楼后来都一直在准确地计时。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有些蹊跷,然而我的精力过多地集中在自己的研究上面,没法更多地思考别的事情。我一直都是一名解剖学学生,为了提供后来一些事情的背景信息,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与这门学科的联系。
  因为我们的生命力旺盛,致命的灾难也不常见,所以死亡很少发生。这是一件幸运的事,然而这令解剖学研究难以进行,尤其是很多非常严重的事故导致的死者的遗体受损,从而不能用于研究。假如充满空气的肺破裂,爆炸的威力可以撕碎我们的金属钛躯体,仿佛那是锡做的一样。过去解剖学家把精力都用来研究四肢,因为这是最有可能完整保留下来的部分。一个世纪之前我上了第一堂解剖课,讲师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完整的断臂,为了露出里面密集的连杆束和活塞,外壳已经被除去。回想起来,当时的情形我仍然历历在目。讲师把那只手臂的动气管连接至挂在墙上的肺,这是他储存在实验室里备用的,然后他就能操纵从手臂的残端伸出的操纵连杆了,那只手也断断续续地随之张开与合拢。
  从那以后,解剖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可以将残臂修复的程度,偶尔还能实施断肢再植的手术。同时,我们也开始有能力研究世人的生理学。我也给别人描述过我亲身参与的第一堂解剖课,在描述的同时,我打开自己手臂的外壳,指导学生在我移动手指的时候仔细观察缩短和伸长的连杆。
  尽管有了这些发展,在解剖学领域的核心仍然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巨大难题:记忆。虽然我们了解一些大脑的结构,但是由于它极其精密复杂,脑生理学研究的艰难尽人皆知。在一些典型的死亡事故中,颅骨被打破,大脑喷出一股金粉,里面除了少量破碎的细丝和箔片几乎没留下什么,留下的东西却一点用处也没有。几十年来关于记忆的主导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所有经历都被刻在了金箔上,脑部破裂时气体的冲击力撕碎了这些金箔,形成了后来发现的那些微小碎片。解剖学家收集起这些小块的金片——它们薄得可以透过光线,只不过光的颜色会变绿——花上好些年的努力把碎片拼成原樣。他们希望最终能够破译死者最近的经历在金箔上留下的记号。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不断增加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我发现空气管分生出微小的毛细管,与毛细管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张由金属丝编织成的致密的格子网,网上挂着金质的叶片。毛细管逸出的气流使叶片各自保持着不同的状态,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关,因为没有气流的帮助,它们就无法维持自身的状态。但是我猜这些叶片就是我所寻求的开关,存储记忆的媒介。我看到的涟漪一定就是回忆的表现:叶片的排列方式被读取出来并传送回识别引擎。
  拥有了这样全新的理解,我就可以再将显微镜对准识别引擎了。在那里我也观察到了金属丝网格,不过上边承载的金叶没有固定在哪个状态,而是在迅速地前后扑动,快得我几乎都看不清。实际上,整个引擎似乎都在运转,它所包含的网格多于输送空气的毛细管,我奇怪空气如何能连续不断地吹动所有的金叶。我对叶片进行了好几个小时的仔细观察才发现,它们自身也起到了毛细管的作用,叶片组成临时的管道和瓣膜,在短暂的时间里使气流转向,依次吹向其他的叶片,最后管道和瓣膜还会消失。这是一台连续变化的引擎,它的一部分作用其实就是改变自身,网格结构还算不上一台真正的机械,因为它相当于一张纸,识别引擎不停在上面书写。
  可以这么说,我的意识被编码成这些微小叶片的状态,不过更准确的描述是不断改变方向并驱动叶片的气流。看着这些不停摆动的金叶,我明白了空气不像我们通常所想的那样,仅仅为实现思维的引擎提供动力。其实,空气恰恰就是我们思维的媒介。我们的思维就是一种气流的模式。我的记忆被记录下来,不是通过金箔上的刻痕甚至开关的位置,而是依靠持续不断的氩气流。
  我领悟了这种网格结构的性质之后,一系列结论接二连三地反映在我的脑海里。第一个也是最普通的一个,我明白了为什么造就大脑的唯一成分是金这种最具延展性和韧性的金属。只有最薄的叶片才能满足这种机制对于移动速度的要求,只有最精致的细丝才能充当叶片的转轴。我用笔在铜板上刻下这些文字时会产生一些铜屑,每刻完一页,我就会把它们扫下来,相比之下,这些铜屑简直就是粗糙笨重废料。只有金质媒介才能实现记忆的快速擦除和存储,而且比任何开关或齿轮的组合要快得多。
  接下来我明白了为什么缺少空气致死的人在安装充满空气的肺之后仍然无法恢复生命。持续的气流形成气垫,使网格结构中的叶片在它们之间维持平衡状态,也使得它们来回的摆动非常迅速。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气流停止,一切就都丢失了,所有的叶片都垂下来,呈现同样的悬挂状态,它们所代表的思维模式和意识都被擦除了。恢复空气供应无法复原失去的一切。这也是速度的代价,存储思维模式的媒介越稳定,意识运作的速度就越缓慢。
  随后我查清了时钟异常的原因所在。我看出叶片移动的速度取决于吹向它们的空气,充足的气流几乎可以使叶片无摩擦地移动,要是它们移动得比较缓慢,那是因为它们受制于较大的摩擦力,只有在支撑它们的空气垫比较薄和吹过网格的气流比较弱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他文献
你还是坐在最里面  那个靠窗的位置  我还是坐在你对面  看龙凤木的影子  在你的身上逐渐拉长  又恢復原状  有时我也会把它移开  只看阳光中的你  然后,是道别  我站在你的身后看你  先穿左脚的鞋子  再穿右脚的  然后,你回头看我  看门在你的身后关上  我又回到最里面  那个靠窗的位置  我让我的对面空着  风从窗口吹进来  已经有了雨的气味  大概不等下起来  你就已经到家  荐诗丨
期刊
或许你没有看过《玩偶之家》,但你一定听说过该剧的作者易卜生。这个名字我从小耳熟,总能在各种场合听到,加上这个名字翻译得着实像模像样,以至于直到正式接触戏剧之前,我都以为他是一个中国人。实际上,他是一位来自挪威的剧作家。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他在19世纪70至90年代间创作的一系列剧本。作为戏剧史上自然主义流派的重要奠基人,他在该时期的作品主要特征是深刻反映现实,并加以辩证
期刊
【作者简介】  张实,字子京,生卒年不详。北宋作家,作品仅存文言传奇小说《流红记》一篇,收录在宋人刘斧《青琐高议》中。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也收入此篇。  原文  流红记  张实  唐僖宗时,有儒士于祐,晚步禁衢间。①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素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②视御沟,浮叶徐徐而下。③祐临流浣手。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于其上。④浮红泛泛,远意绵绵。祐取而视之,果有四句题
期刊
1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悶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走暴迹象。走暴不是预兆,在我们这个城市,夏天的走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11  晚饭异常地丰盛。还是由食堂送到我们站里来的。荤菜有红烧肉、糖醋带鱼,蔬菜有冬瓜、豆角,豆制品有家常豆腐、干子炒榨菜,汤有丝瓜鸡蛋汤。二号病疫区处理现场指挥部的领导同志都来了,与我们一同在大会议室吃饭,以汤代酒为我们壮行。  六点整,总指挥长挥
期刊
校门外的墙边倚着一件宽大的风衣。  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头发斑白,瘦削的身形隐在风衣中,蜡色的脸上有一双锋利的眼睛,眼神里蕴藏着一种胆怯心虚但又犀利的光芒。  那天是临放假的前一天,家长陆续进校接寄宿的学生,到处都是长卷的被褥,硕大的行李箱,沉重的书包。陆续出入的人员开始稀疏,男子不时向校门口张望着,像是等待着什么。  我心中疑惑,这个人不进校接孩子,怎么在这里等着?孩子是走读生吗?既然等人为什么在
期刊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究竟是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形状正好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毛姆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纯粹的付出、灌输,为了填补为人父母的责任,传递着600余万年的血缘历史。孩子在没有成为父母之前永远都在索取爱
期刊
云朵飘浮的速度平均可以达到每小时36公里,犹如行驶在天上的小汽车,形成一条长长的绵软的河流,流淌过湛蓝的天空,偶尔遮蔽住太阳的光芒,从间隙中漏下万斛金剑,再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温柔地贴服在脸上,形成一块块小小的光斑。少女的脸展露在这些光斑下,可以看见细小的金色绒毛。  贺老师正在讲台上踱步,深情朗诵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期刊
双子杀手  导演:李安  编剧:戴维·贝尼奥夫/比利·雷/达伦·莱姆克  主演:威尔·史密斯/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克里夫·欧文/本尼迪克特·王  片长:117分钟  距离李安的上一部长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有四年时间,当时120帧技术并未得到普及,去年李安携新作《双子杀手》再次以120帧的革新技术为卖点跟大众见面。  《双子杀手》的剧情并不复杂,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特工亨利在感到疲倦想
期刊
之前两期,兰姐带着你们读了朱光潜先生的书,会不会有种听老先生讲课的感觉?正襟危坐,不敢造次,有些话看得半懂不懂的。诚然,老先生思路很清晰,格局很高远,但读久了同类的书,就像是连上了两节课,是不是会特别期待响起“下课铃”,溜一趟小卖部,买两包辣条缓缓?这次兰姐要给你们推荐的是一本名著圈里的“辣条”,足以刷新你们品尝名著的味蕾,它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一个典型的
期刊
颜陌:歡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传递”。我特地查了一下,传递其实是一个生物学术语,概念表述为:神经纤维的兴奋通过突触或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于以后的神经元或肌肉等效应器,称为传递,以与兴奋在神经或肌肉纤维中的传导过程相区别。传递通常是单方向的。这么说来,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信息。胡锐,你作为一名资深房地产策划,对传递是怎么理解的呢?  胡锐: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