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的另一书写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boy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晓苏的《花被窝》以反方言、反民俗、反文化的描写方式展现了新乡村小说的独特魅力。小说以平实简单的语言、独特的情节安排、细致的人物心理刻画展现了晓苏一贯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 《花被窝》 乡土 回归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53
  
  中国文坛讲故事高手、湖北作家晓苏在《收获》2011年第1期发表了其新作《花被窝》。《花被窝》以细致的笔触讲述了农村留守女人秀水怕偷情被发现,而想尽办法笼络与自己一直关系不好的婆婆秦晚香,在笼络中发现婆婆隐藏多年的秘密,又在发现秘密后亲近婆婆的故事。短短1万2千多字的篇幅却涉及了两性、家庭、经济、婚姻、婆媳、伦理等一系列的农村现实。平实的言语彰显着文化冲突,细细读之,回味无穷。
  乡村中国,在百年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重要的被叙述对象。当都市文学中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等问题几近爆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乡土中国的书写和表达是一种平静田园的一个诗意所在。方言叙述、民俗与文化的描写,这种“超稳定”的乡村叙事,可以说是百年来中国作者的最爱。而晓苏的“油菜坡”系列小说却是这平静田园的另一种书写。晓苏的乡土小说很少涉及民俗、文化,完全不用方言,呈现出了与以往乡土小说不同的面貌。《花被窝》就是“油菜坡”系列小说的新作,它秉承了晓苏一贯反方言、反民俗、反文化的描写方式,以平实简单的语言、独特的情节安排、细致的人物心理刻画讲述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
  一、平实简单的语言
  用一种十分简洁的语言直通故事,是晓苏乡土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花被窝》与晓苏以往的作品一样依然没有用方言叙述,也没有用特俗的地方用语,只是标准的普通话。也许这样的语言叙述缺少令人赏玩捕捉的深度意味,却扫清了读者因地域差异、风俗不同而产生的阅读障碍和情感阻隔。同时,语言虽然是普通话,却因其提炼精到而读起来极有趣味。虽然小说中的人物没有一句方言、土话,但因作者对生活的真实触摸,却让小说充满了乡土味道。小说虽没有华丽或特俗的语言运用,但一两句精到的比喻便让人物的个性、心理巧妙的呈现。如秀水偷情后的兴奋,作者如此描写:“站在窗口,秀水看见了安在枣树上的那个锅盖。太阳越来越好了,她看见耀眼的光斑在锅盖上欢蹦乱跳着,像一群兴奋的金丝鸟。”这“兴奋的金丝鸟”应该是秀水的兴奋心情,但同时她又怕婆婆察觉,当冷不防看见婆婆查看她晾晒的床单时,秀水是“一下子傻了,双腿骑在门槛上动弹不得,像是骑上了一匹木马”。然后因为心中有鬼,她发现婆婆的目光“直溜溜的,有点像从她眼里拉出来的两根铁丝”。为了笼络察觉端倪的婆婆,秀水决定主动出击,请在土屋居住的婆婆搬回新楼房,但因忐忑不安,秀水“退到门边靠墙站着,微微勾着头,像一株雨天的向日葵”。而当婆婆半推半就之际,“秀水把秦晚香拉在手里的样子,有点像牧童拉着一头牛”。这牧童拉牛正是乡村真实的情况描写,用在此时正好写出秀水隐隐的兴奋和婆婆秦晚香的犹豫。当今文坛喜欢用一些破碎的、不遵文法的、类似呓语的语言写作。而《花被窝》却只用了这些直露、简洁、精到的言语书写,毫无一丝的遮掩和做作。可以说这是对现代小说观念的一种反动,也是是对传统叙事文学的一种回归。
  二、独特的情节安排
  与言语表达的直露无隐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花被窝》峰回路转的情节结构。小说开场开门见山,直击事件,却已埋伏铺垫,悬念迭起,结尾处却突转而出、出人意表。
  小说共分5节。第一节借由“偷情”交代了人物关系和事情缘由,交代中就已设下埋伏:婆婆经常在附近打猪草,能发现秀水的一举一动,这为后文发展埋下伏笔。而当爱干净的秀水洗掉了偷情中弄脏的床单,抱着被窝经过婆婆曾经住过的厢房时,“秀水的心不由紧张了一下。不过,秀水很快就放松了。婆婆早搬走了呢,还紧张什么?秀水在心里说。她想她真是做贼心虚了”。这一段话马上令读者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婆婆为什么不在楼房住,而独自居住不远处的土房?秀水的偷情会否被婆婆发现?这洗床单晾床单就为下文的发展做了铺垫。果真在第二节里婆婆秦晚香对这晾晒的被单产生了兴趣与疑问,一两句话就把秀水逼到了难以回旋的地步:一句是“这床被窝,好像前两天才洗过呢”,这个问题秀水支吾过去了,理由也不算牵强。而当秦晚香第二次观察床单,问出第二、第三个问题却令秀水猝不及防:“你的锅盖又坏了吗?”“锅盖没坏,李随来干什么?”这两个问题一下子就让“秀水的头一下子就晕了,好像被秦晚香猛地打了一闷棍”。奸情昭然若揭。接下去秀水怎么办?婆婆会是怎么样的态度?悬念又起。于是第三节秀水迅速出击,笼络婆婆回楼房住想以温情堵婆婆的嘴。这一节回应了第一节婆婆为什么在土房独自居住的原因:婆媳不和。然而新的悬念又起,婆媳关系能否修复?同时引起了故事的另一个隐藏的走向。文中描写秀水进土屋看见破败的景象,知道婆婆独自居住的艰难,“秀水心里猛地颤了一下,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的发酵以及掩盖偷情事实的强烈愿望,促使秀水一定要把婆婆拉回楼房居住,并竭尽所能讨好婆婆。于是在第四节就回应了第二节的问题:对于秀水的偷情,秦晚香只是只言片语的暗示,但不予揭破,这样既让秀水收敛又不用撕破脸皮,同时又享受着秀水的服侍,修复婆媳关系,找回家庭应有秩序和温情。由于婆婆的回归楼房,我们会觉得秀水该修心养性、“恪守妇道”的时候,在第五节却是峰回路转,趁婆婆走亲戚的时候,秀水又一次与李随幽会,并且在李随的嘴里听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婆婆年轻的时候也风流,而且去苞谷地幽会时总要扛一床花被窝。秀水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惊叫了一声,嘴巴张得像一朵怒放的喇叭花。脸上五彩缤纷,如雨后的彩虹”。故事的内容走向竟然来个大逆转,人物情感也来个大突转:“秦晚香的影子一出现,秀水便撒欢似地跑上去迎接。跑到秦晚香身边时,秀水真想张开两手和她拥抱一下,但怕吓着了她,才没伸手。秀水愣愣看了秦晚香好久,像看一个久别重逢的亲人。”然后这个晚上,秀水尽心伺候婆婆吃饭,婆媳俩还喝开了小酒,“后来,两个人都有点醉了”。故事在此戛然而止,却意蕴深长。铺垫与突转,本是相反的情节结构方式,但因为晓苏的合理运用却促成了情节的统一,结尾的出人意表,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微妙有趣,不荒诞,不突兀,很真实,很可信。
  三、细致的人物心理刻画
  《花被窝》的情节奇巧,是跟人物心理发展密不可分的。而人物心理发展又与细节描写息息相关。关于婆媳关系的修复问题,人物心理是层层推进,细节描写妙然生趣。为了让婆婆相信自己的诚心,秀水把平常睡惯的海绵床垫让给了婆婆。但秀水是舍不得这个床垫的,只不过为了讨好婆婆才忍痛割爱。当婆婆推辞时,秀水立马顺水推舟“走进厢房,麻利地把床垫扛出来了,又匆匆扛进了她的卧房里”。“麻利”和“匆匆”一下就点出了秀水对婆婆的假意和农村女人独有的真性情。这是修补婆媳关系的第一回合。第二回合是吃饭,“秦晚香最喜欢吃薰猪蹄,秀水一连往她碗里夹了好几块。”一连好几块的夹菜动作把秀水笼络婆婆的殷切心理展露无遗。第三回合是洗头,秦晚香说自己头痒,秀水马上说帮她洗头,并且“很快提来一桶热水,在土场上帮秦晚香洗起头来”。一天里,三个细节的描写,似乎这对婆媳已经好的没有间隙了。然而第二天婆婆访亲,秀水为婆婆做饭时的一段描写,就又一次展现秀水心理的微妙变化:“秀水立即去厨房煮面条,还拿出两个鸡蛋放在锅边,只等面条快煮好了打进去。但是,临到打鸡蛋时,秀水犹豫再三,最后只打了一个,另一个被她重新装进了厨柜里。秀水想,眼下鸡子下蛋少,不能让秦晚香一次吃两个,给她吃一个已经够意思了。”一个鸡蛋与两个鸡蛋只是数量上的差别,但多年婆媳的不和不可能马上修复。第一天已经稳住婆婆的心了,第二天完全就可以暂缓心情了。两个鸡蛋变成一个鸡蛋正是秀水对婆婆态度改变的心理外化。读之有趣,令人忍俊不禁。而就在这一天,秀水知道了婆婆的秘密,原来婆婆与自己是同路人。她看着婆婆像看一个久别重逢的亲人。这种亲人的感觉又在小细节中展露了:“秀水就把一碗热气腾腾的蒸肉端到了桌子上。妈,你趁热吃吧!秀水说。她说着就伸出筷子夹起了一片。开始,秀水本来是想把蒸肉夹了放在秦晚香碗里的,但夹起来后她突然改变了想法,直接喂进了婆婆的嘴里”。这种人物心理的变化借助一系列细节描写而成,这些细节又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事,读之可信,人物展现也真,情节的推进和突转也就变得自然顺畅。
  四、隐藏的内容
  《花被窝》以“偷情”开场,以隐藏“偷情”的行动发展,又以另一个“偷情”秘密的发现结束。似乎这只是在写两代女人的“情事”。然而揭开“情事”的面纱,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秀水为什么会偷情?作为婆婆的秦晚香为什么对儿媳妇秀水“偷情”的事实如此宽容?难道只是为了搬回楼房居住吗?一系列的问题不由得我们去慢慢探访。
  从文中我们知道,秀水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只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而秀水在家里留守,住着新建的楼房,花着丈夫打工赚回的钱,丰衣足食,却独守空房,寂寞难耐。而婆婆秦晚香呢?早年因为丈夫“被派到谷城一带修铁路去了,一去就是大半年不回家”,所以也和儿媳妇一样有过一段风流往事。促使两代女人有同样经历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生存”。无数人,为了生存而抛家别子,奔赴前程。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农村大发展是个大成效。然而这种大成效这种能生存却是需付出无数代价无数牺牲的。两代女人的留守只是这些代价和牺牲中小小小小的一个代表。小得会被人遗忘,小得被不屑一顾。历史的洪流中,“偷情”何其多,如今在这社会转型时期,这些事情又何足一提?秦晚香因为自己曾经风流而宽容了秀水,这只是秦晚香的宽容吗?不是,这是晓苏的宽容。因为他同情着这些被牺牲的人们,关注着平民生活,关怀着农村现实看见了数十年的社会变迁和人性隐秘。这不是《花被窝》独有的,在晓苏的其他小说长篇的、短篇的,都有。
  《花被窝》貌似轻松地讲述了一个其实沉重的现实问题。只是中国人惯来爱笑,在无数时候都是用笑面对生活、面对一切的。所以晓苏用了“花被窝”这么喜庆亮丽甚至艳俗的名字。这是乡土的写照,是乡土的回归,也是晓苏可贵的民间立场。
  
  作者简介
  李东雷(1973—),女,山西大同人,文学硕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导演将影片的情感处理得很好,略带伤感的基调,轻柔的音乐,淡淡的画面,灰沉沉的小镇,和女孩许多超现实的幻想,娓娓道来,不煽情,不做作,没有刻意渲染祖孙情,却处处体现出这种亲情。我和你,平淡的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直到有一天,你离开我永远地去了,但我没有哭,因为,我们说好的,我们天上见。  [关键词] 意象符号 演员演技 以情感人  doi:10.3969/j.issn.1002-
[摘要] 《沂蒙六姐妹》没有《集结号》的杀戮暴力,没有《南京!南京!》的惨绝人寰,也没有《建国大业》的明星大牌云集,她的独特之处却在于一种令人顿足的惋惜,令人扼腕的痛苦,令人绝望的希望久久挥之不去。影片用女性的勇敢、坚毅和无私谱写着感动国人的沂蒙精神,诠释着沂蒙红嫂的美丽。  [关键词] 《沂蒙六姐妹》 女性之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25 
[摘要] 影片《听风者》与电视剧《暗算》中的第一部《听风》均取材于长篇小说《暗算》的《听风者》部分,讲述的是解放之初,我方秘密部队701寻找到听力出众的盲人天才,化解了监听敌方电台方面的静默危机,并帮助盲人天才成长的故事。故事内容虽然相似,但在叙事人称、角色设置、主题表达方面,影片和电视剧却截然不同。  [关键词] 比较 人称 角色 主题  根据麦家长篇小说《暗算》改编的影片《听风者》
[摘要] 希区柯克和诺兰都是善于运用悬念的高手。希区柯克对纯粹电影的实验精神主要运用在构图和视觉传递信息的核心上,诺兰把镜头当成叙事线索,赋予了镜头更多的表达空间。希区柯克是他那个时代的先锋,他对视觉语言的实验不仅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意识,而且最难得是具有他的鲜明个性,诺兰也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他吸取了急需的营养,不断地突破电影的界限,将新的概念灌输到电影中,诺兰也已经为后人建立了新的巨人丰碑。  
[摘要] 节奏是构成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停顿的运用对于塑造动画节奏,体现角色生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动画人应从剧情、角色情绪变化、心理因素等方面考虑,合理利用不同时间长度的停顿来塑造运动节奏,塑造出充满生命力的生动形象。  [关键词] 节奏 停顿 零速停顿 短时停顿 长时停顿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1.035  “动”是动画的基本特征,是构成
[摘要]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风靡荧屏、获得八项电视艾美奖和四项金球奖提名的美剧《急诊室的故事》开始,医疗剧已经在全球遍地开花。随着医疗剧的兴盛,各国纷纷效仿,在世界各地刮起了医疗风。除了美国以外,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都出现了不少医疗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医疗剧已经成为电视剧中受众广泛,个性成熟的类型产品。在医疗剧“西风东渐”的过程中,沉淀了一定的类型特征,但也出现了不同的本土化演绎。  
[摘要]从叙事角度出发,梳理影片《人生边缘》的叙事时间、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影片中的细节出现的场景以及重复之处的含义,把握细节在影片中的叙事功用。通过从叙事角度对影片的探讨发现,整个影片的叙事没有在观众所期待的叙事因果关系中展开,但是细节的重复,以及对叙事的缝补却加深了影片人物的命运色彩。影片自然的叙事角度转换,流畅的镜头链接,使得影片在波澜不惊中却感人至深。  [关键词]《人生边缘》
[摘要] 《失去的金铃子》是聂华苓在恐惧、寂寞、孤独的时空中借以与自我、外界对话的一部作品。小说在“传统”与“现代”、“女性悲剧”与“主体成长”等矛盾对峙之外,还具有跨时空的多重对话的意义。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对话、“经验主体”和“叙述主体”的抢话和交融、跨时空的自我对话等多重对话,小说实现了作者在离散之后,对“她”过去的历史或“无历史”处境的回投。  [关键词] 聂华苓 《失去的金铃子》 跨时空 多
摘要:二十二大明星是十七年电影当中的一道短暂又靓丽的风景,在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语境当中,二十二大明星的选定、产生、落幕都有明显的时代络印。  关键词:二十二大明星 历史语境 中苏关系 政治化符码  一、二十二大明星溯源  上世纪六十年代各大影院都曾悬挂过22位中国电影明星巨大的黑白宣传海报。在那个运动不断激情万丈的年代里,给无数的中国影迷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角色被写进
[摘要]从电影《窃听风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没有自由,没有民主,一个畸形化的社会。人们的身上都披着一件带有浓厚色彩的政治厚衣来伪装自我。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国家安全局调查的对象,生活在身边的每个人都可能是监视、调查你的便衣,家里的每个角落中都可能藏有窃听器。影片所反映的社会和人性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窃听风暴》 人性 释放  doi:10.3969/j.issn.1002-6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