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和谐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能让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学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在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要创设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生为本,重视体验过程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叶圣陶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探求和创造。
  课堂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讨论,力争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和老师平等地讨论问题,师生之间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是自己通过思考把问题搞懂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知识。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内容的难易之间的和谐,使课堂成为教学思想萌发的源泉。
  
  二、营造条件,感受成功过程
  
  一个能鼓舞学生学习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做诱发物,以此来激起学生的情思,启发他们的生活感受,使学生思路活跃;要做到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分析、总结,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充满热情、带着愉悦欢快的情感基调去积极地从事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指导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由师生共同建构而成,老师要明白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新者和延伸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把创新的机会留给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解决关键问题时,如果学生中有了独到见解,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来讲解,来表达,并给予热情鼓励,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保持求知欲望,发展和谐过程
  
  教师的工作既体现教师的个体劳动,又更具有团结协作的整体性质。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评价体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个体成绩,以至于造成部分学生严重偏科,给学生造成损失。学习具有双重性,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难易程度要與学生的整体实际相和谐,要让学生能学懂,因为只有在学会中才能会学。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一名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教学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把它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我想那就可以逐步做得更好。这样我们就会努力去做到关注学生的各科学习,减少课业负担,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让各科之间和谐良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所必须的知识基础。
  
  四、人格之表率,和谐之根本
  
  教师的个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和谐程度。有些教师总觉得当教师不好,心情悲观,因个别学生违犯课堂纪律就怒不可遏;在工作中既缺乏热情又没有激情,使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这些都能够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条件。当教师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走上讲台时,“同学们好。”“老师好。”的互致问候就显得是那样真诚、实在,形成热烈、渴望、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听讲,教师一个示意性的眼神,一句幽默的一语双关都在和谐的气氛下悄然进行。当老师处于和谐的课堂之中时,常会激情不断,才华横溢,灵感突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总目标,用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让学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这将是我们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也将是现代化教育永恒的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中学生的体育教学结构也发生着变化.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促进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推动中学教学结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磨炼学
我国对新世纪中学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历史教学当随时代,历史教师当随时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更应该体现出历史教学服务于现实和时代的特点。因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其理论现代化,即用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培养适应于21世纪的现代人。为此,我认为有效的历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学生。    一、学会做人   
正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得到培养,而情感也需要养成,在这一阶段,语文课程作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其他观念的培养发挥着举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中的审美教育早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美妙的乐曲,还要引导学生感知乐曲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包孕丰富,蕴藉深厚,她甘甜的乳汁滋润了一代代的英才。纵观五四时期著名作家,哪位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汲取其语言的精粹而形成的清新、隽永的冰心的“美文”更迷醉多少读者?现当代作者如云,有的甚至轰动一时的作家也竟昙花一现,固然有个人才华及多方面的原因,然和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底蕴不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讲古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之魂,想以独特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向古文化
新课改要求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评自改及互判互评是增强学生作文自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但是,学生习作毕竟要学习一些方法,借鉴名人名作或他人的优秀作文,给他一支拐杖,以让他学会上路,扶他一程。创作和仿作,是辩证地统一,相辅相成。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  一、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