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并建立人的生命活动和言语表现之间的紧密联系。说到底,是引领学生走向言语上的自我实现的人生道路的教育,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潘新和语)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应该以表达为中心展开教学。当前人们对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颇多微词,就课型来说,有口语交际课、阅读教学课、作文指导课、课外阅读课等等,看似热闹,却难见成效。究其原因,恐怕与这些课各自为政有关,恐怕与教学目标的模糊有关。事实上,这些课往往缺少一条主线贯穿,即便在一个单元中教者也会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因而教学效益会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教师就必须让写成为语文教学的主线,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本着以上的教学思考。近年来,我校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加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言语主题”大单元习作教学主张。对1-12册作文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提高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围绕人物、动物、静物、景物、游记、活动、事件、想象文、应用文等主题展开,设置各大单元,每一单元实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阅读运用(小作)、作文指导、作文评讲等课型联动,让写的意识一直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感、积累写作素材,习得写作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比如,四年级的以“动物”为言语主题的大单元习作指导,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以下几种课型展开:
阅读教学《珍珠鸟》:采用动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想象。以人与鸟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是如何表现小鸟与作者逐步亲近的,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口语交际《我是动物解说员》:通过设置学校广播站要招聘动物解说员的情境,自然引出“学做动物解说员”的话题,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介绍熟悉的动物。
阅读运用《书海拾贝(动物篇)》:通过赏读师生从课外阅读中选摘的精彩片段,领悟写法,再学以致用,当堂观察一组小动物画面,学写片段。
作文指导《我与小动物》:由一组本班学生与动物亲密相处的照片展示导入,让照片上的同学讲与动物相处有趣的或难忘的事。然后老师用下水文引路,指导学生把动物写生动,把事情写具体。
作文评改《(我与小动物)评改》:老师根据上节作文指导课的重点,大面积欣赏学生习作的精彩语句和片段,然后出示典型问题段分析,找出典型问题,再让学生审视全文,当堂二次修改。
上述一组课例中的五节课紧密相连,始终贯穿着写的意识。
课内阅读教学课,《珍珠鸟》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教学中,老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人与鸟的对话为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合作、感悟、交流,感受文章是如何表现小鸟与作者一步一步地亲近,感悟这亲近背后作者无声的关爱,走进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适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珍珠鸟的外形(头、颈、肢、尾、羽等组成部分),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观察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即动态的发展过程)。注意动词运用的准确、传神;学习作者观察珍珠鸟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神形兼备、妙趣横生的方法。发挥教材作为范本语言的导写作用,为写有关动物的文章作了方法上的储备。
口语交际课通过设置情境,老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说,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由说得空泛到说得具体,由无头绪地说到说得有条理、生动形象:说动物的外形,说动物的生活习性,说动物有趣的事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最后播放有趣的动物视频,让学生现场解说,进行评比推荐“班级动物解说员”。整个过程不仅完成其交际功能,同时还让学生经过头脑风暴,解决了积累动物素材的问题,为写动物打开了思路。
阅读运用课是为读写结合设置的新课型,通过组内交流、推荐,在全班交流等方式,大面积展示赏读学生课前积累的描写动物的精彩语段。引导学生学习两个最精彩的片段和老师选摘的片段,领会写法,如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合理而有趣的想象、动词的妙用等。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观看一组有关动物吃食、玩耍、静态休息的照片,围绕一个方面当堂写难忘的瞬间片段,对学生积累的素材和语言进行梳理、提炼和升华。体现了让读指向写的拓展阅读过程,因需而读。在读中悟法:以写促读,让读为写服务,完成片段练习。让学生在走进作文课堂前就有了充分的语言积累和方法储备,为写好作文做好铺垫。
作文指导课,有了前面三节课的积累与铺垫。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没有面面俱到,如让学生说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也没有在细节上纠缠,而是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抓住动物特点把其写生动;如何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达对动物的真情实感。指导有针对性、有指向性。
习作评改课,则是对指导课的完善、延伸、再提高。老师从让学生学会拟题入手,通过对两组文题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拟题的重要性,进而修改自己的文题。然后,通过大面积地赏读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句,增强其写作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学会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发挥合理而有趣的想象等独特、有创意的表达。接着,重点通过对两个典型语段的欣赏和两个典型问题段落的分析、修改,让学生领悟将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诀窍。最后,让学生审视全文,整体修改。在评改中,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针对本次习作的指导重点,进行自主的比较、欣赏,突出二次修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此外,因本次作文主题的特殊性,四年级教研组提前一个月就布置学生尽可能养一种小动物,观察小动物,与小动物相处,并布置学生把观察所得写成日记,与此同时。布置学生阅读写动物的名家名作和小学生的优秀习作,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看《动物世界》电视,写观后感。这一系列作业,有批阅,有反馈,有交流,有评比。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到写该作文时,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
综观这些安排。以“动物”为言语主题。始终贯穿着写的主线,使这一主题的习作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使学生一单元一得,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课堂作文时无材料及不会写的难题。引导学生学会细致、精确地观察,耐心、有目的地阅读,有效地刺激知觉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在作文教学。还是在阅读教学中都要有明晰的判断,要增强写的意识,要想方设法整合几种课型,让几种课型联动。特别是阅读教学课,要发挥教材作为语言学习范本的导写作用,让读指向写,使学教材为写服务。写作教学的重心还应该是在学生作文兴趣的激活、作文态度的端正上,写作方法的领悟应渗透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不能身陷在繁琐的内容分析和细嚼慢咽上。要重点从关注教材的言语形式着手来学习课文,始终把读写结合放在心里。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知识。要想真正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关键还在课堂教学。实现课型联动,让其课内学习,课外运用;课内取法,课外用法,要让写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本着以上的教学思考。近年来,我校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加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言语主题”大单元习作教学主张。对1-12册作文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提高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围绕人物、动物、静物、景物、游记、活动、事件、想象文、应用文等主题展开,设置各大单元,每一单元实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阅读运用(小作)、作文指导、作文评讲等课型联动,让写的意识一直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感、积累写作素材,习得写作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比如,四年级的以“动物”为言语主题的大单元习作指导,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以下几种课型展开:
阅读教学《珍珠鸟》:采用动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想象。以人与鸟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是如何表现小鸟与作者逐步亲近的,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口语交际《我是动物解说员》:通过设置学校广播站要招聘动物解说员的情境,自然引出“学做动物解说员”的话题,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介绍熟悉的动物。
阅读运用《书海拾贝(动物篇)》:通过赏读师生从课外阅读中选摘的精彩片段,领悟写法,再学以致用,当堂观察一组小动物画面,学写片段。
作文指导《我与小动物》:由一组本班学生与动物亲密相处的照片展示导入,让照片上的同学讲与动物相处有趣的或难忘的事。然后老师用下水文引路,指导学生把动物写生动,把事情写具体。
作文评改《(我与小动物)评改》:老师根据上节作文指导课的重点,大面积欣赏学生习作的精彩语句和片段,然后出示典型问题段分析,找出典型问题,再让学生审视全文,当堂二次修改。
上述一组课例中的五节课紧密相连,始终贯穿着写的意识。
课内阅读教学课,《珍珠鸟》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教学中,老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人与鸟的对话为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合作、感悟、交流,感受文章是如何表现小鸟与作者一步一步地亲近,感悟这亲近背后作者无声的关爱,走进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适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珍珠鸟的外形(头、颈、肢、尾、羽等组成部分),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观察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即动态的发展过程)。注意动词运用的准确、传神;学习作者观察珍珠鸟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神形兼备、妙趣横生的方法。发挥教材作为范本语言的导写作用,为写有关动物的文章作了方法上的储备。
口语交际课通过设置情境,老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说,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由说得空泛到说得具体,由无头绪地说到说得有条理、生动形象:说动物的外形,说动物的生活习性,说动物有趣的事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最后播放有趣的动物视频,让学生现场解说,进行评比推荐“班级动物解说员”。整个过程不仅完成其交际功能,同时还让学生经过头脑风暴,解决了积累动物素材的问题,为写动物打开了思路。
阅读运用课是为读写结合设置的新课型,通过组内交流、推荐,在全班交流等方式,大面积展示赏读学生课前积累的描写动物的精彩语段。引导学生学习两个最精彩的片段和老师选摘的片段,领会写法,如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合理而有趣的想象、动词的妙用等。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观看一组有关动物吃食、玩耍、静态休息的照片,围绕一个方面当堂写难忘的瞬间片段,对学生积累的素材和语言进行梳理、提炼和升华。体现了让读指向写的拓展阅读过程,因需而读。在读中悟法:以写促读,让读为写服务,完成片段练习。让学生在走进作文课堂前就有了充分的语言积累和方法储备,为写好作文做好铺垫。
作文指导课,有了前面三节课的积累与铺垫。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没有面面俱到,如让学生说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也没有在细节上纠缠,而是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抓住动物特点把其写生动;如何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达对动物的真情实感。指导有针对性、有指向性。
习作评改课,则是对指导课的完善、延伸、再提高。老师从让学生学会拟题入手,通过对两组文题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拟题的重要性,进而修改自己的文题。然后,通过大面积地赏读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句,增强其写作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学会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发挥合理而有趣的想象等独特、有创意的表达。接着,重点通过对两个典型语段的欣赏和两个典型问题段落的分析、修改,让学生领悟将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诀窍。最后,让学生审视全文,整体修改。在评改中,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针对本次习作的指导重点,进行自主的比较、欣赏,突出二次修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此外,因本次作文主题的特殊性,四年级教研组提前一个月就布置学生尽可能养一种小动物,观察小动物,与小动物相处,并布置学生把观察所得写成日记,与此同时。布置学生阅读写动物的名家名作和小学生的优秀习作,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看《动物世界》电视,写观后感。这一系列作业,有批阅,有反馈,有交流,有评比。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到写该作文时,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
综观这些安排。以“动物”为言语主题。始终贯穿着写的主线,使这一主题的习作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使学生一单元一得,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课堂作文时无材料及不会写的难题。引导学生学会细致、精确地观察,耐心、有目的地阅读,有效地刺激知觉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在作文教学。还是在阅读教学中都要有明晰的判断,要增强写的意识,要想方设法整合几种课型,让几种课型联动。特别是阅读教学课,要发挥教材作为语言学习范本的导写作用,让读指向写,使学教材为写服务。写作教学的重心还应该是在学生作文兴趣的激活、作文态度的端正上,写作方法的领悟应渗透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不能身陷在繁琐的内容分析和细嚼慢咽上。要重点从关注教材的言语形式着手来学习课文,始终把读写结合放在心里。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知识。要想真正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关键还在课堂教学。实现课型联动,让其课内学习,课外运用;课内取法,课外用法,要让写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