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方能回归本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20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给基础教育帶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折射在语文学科上,便是语文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提升发生着变化,但语文教学似乎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语文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甚至有很多非语文的东西混杂其中,使语文课很容易就变成了大杂烩,导致一些老师分不清主次,把很多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搬到语文课堂;还有一些老师只怕漏教却考到,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的是多元的教学目标,庞大的教学内容,纷繁的教学环节和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结果老师教的手忙脚乱,学生学得迷迷糊糊。细看语文现状,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教学仍然在指责中艰难前行。个人认为,回归常识,给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做到朴实、简单、真切,方能彰显语文课堂的真魅力!
  【关键词】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97-01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为语文教学“洗尽铅华”,真正践行语文教学规律呢?
  一、削枝强干,提炼清瘦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这样的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语文课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这样,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式就应该极其简洁,围绕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思来制定。同时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课标明确规定的年级目标,要对自己任教的年级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既不越位,也不能不到位。二是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们要以此为依据,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的叠加。心中要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和赖以支撑的应该落实在每节课中的小目标,在每篇文章以及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不忘循序渐进地紧扣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这四大块。不要硬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内,彻底解决一两个教学中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教材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去伪存真,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
  1.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语文本姓语”,钱梦龙说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范文的诵读、品味、赏析、生成语感,积累语料,学习民族语言丰富的表现力。”但是在对教材的处理过程中,一些教师喜欢过度引用大量与文本相关的教学材料,教学资源,生活事件,然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其进行讨论,而这些讨论大大侵占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时间,如此,文本就成了摆设。教者一定要分清每一篇课文中语文和非语文的因素,学会将“不姓语”的内容从文本中剥离开去,将语文课上成纯正的语文课,而不是语文加思品课,语文加历史课,语文加鉴赏课或是语文加科普课,教师必须必要紧紧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去教,去伪存真,合理取舍。
  2. 瞄准语文的重点、训练的重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很多教师为追求课堂效果,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热闹”,想尽办法让课堂轰轰烈烈,看似精彩纷呈,活力十足,却很少思考教学需不需要,是不是教学重点,在学生还没有对文本产生文化认同的时候,就已经跳出文本,游离了文本,教学就成了泡沫。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目标”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环环相扣,使课堂教学清晰明确。
  3.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的“深化”现象。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这是语文解读的妙处。网上曾流传一个过度解读语文课文的名段子,是对鲁迅先生一句平常的“晚安”的解读。语文老师解读说,“晚安”令人联想到黑暗,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暗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可见人们的麻木,体现鲁迅对人们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段子过度解读文本的极致,虽然可笑,但却存在于语文教学现状中。教师一味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意不骇人更不休”的效果,殊不知这是对文本教学精神价值的偏离解读。虽说诗无达诂,文难尽解,但教学必须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当下生命精神状态,在灵活处理语文教学内容时,必须与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或拓展,或深化,要有一定的指向性,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削尽冗繁,追求简洁的教学手段
  自从电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以来,语文课就变得声、电、光、图、文齐上。于漪老师认为,教学泡沫最多之处就是过滥的使用信息技术。老师片面的理解多媒体对语文课堂的优化作用,卯足劲在这方面做文章,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为教学主体作用,集中大量视频、音频、图片,制成精美课件,在课堂充分应用。滥用的音像资料是的语文教学外形华丽,但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被搁置,很多教师则未加深思。丰满的语文课并不排斥现在教育技术,但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把握不好尺度,就成了“作秀”,反而封杀学生的想象,让其思维不在灵活。语文的学习是要靠“读”去“悟”,“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魅力,才能感受语言的美,表达的美。课堂教学不作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直面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
  综上所述,“洗尽铅华”的最终目的是求倍,求得学生习得知识的倍增,求得老师专业成长的倍增,求得教育教学质量的倍增。我们语文老师只有拨开层层迷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把语文课教得“简单”和“专一”,才能以少胜多,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 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83-01  正能量是一个暖炉,在冰冻三尺的严冬为人们提供温热;正能量是一个香甜的馒头,让肚子饿的人带来一顿午餐;正能量是一把折扇,能够扇走热风,为人们带来一丝凉意……正能量可以感动我们的内心,可以让我们努力拼搏,这种能量能在社会中产生积极上进的精神品质。正能量,仿佛一首没有写完的诗篇,等着我们去续
期刊
相较于传统两电平PWM变换器,三电平变换器因其输出谐波含量低、开关频率低、效率高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三电平变换器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善变频器性能,提高电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电网的谐波干扰。本文以T型三电平双PWM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针对三电平变换器动态性能、谐波干扰、中点电位平衡和共模电压等问题开展了理论分析和控制方案研究。
  本文在分析三电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推导了三电平双PWM变换器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三电平60°坐标系下SVPWM算法以及实现方法,研究了三电平变换器产生中点
四象限变频器由于具有能量可双向流动、网侧电流谐波小、功率因数高和直流母线电压可控等优点常应用于油田抽油机、电梯和提升机等电机可进行能量回馈的场合。但传统四象限变频器仍存在逆变侧恒压频比控制下低频机械特性差、整流侧周期性扰动不可消除、整流和逆变独立控制下负载突变时母线电压波动大以及变频器并联时环流影响系统稳定性等问题。本文针对四象限变频器系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分别从增强低频时电机机械特性、减小整流侧输入电流谐波、减小母线电压波动和减小变频器并联环流等方面展开研究。
  针对逆变器,本文以异步电机为控制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由此产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保护等问题成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电能是工业生产中主要的能源消耗形式,而以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代表的电机是工业结构中最广泛使用的组成设备之一。为了更进一步简化电机带动控制系统结构,降低电机运行的环境要求,出现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本文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的动态响应,简化控制结构为目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基于流频比(I/F)技术和模型预测控制(MPC)技术的全速度范围
在计算机视觉中,三维语义分割是三维场景理解和分析的重要基础,在无人驾驶、自主机器人、增强现实等三维感知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提高语义分割的精度对于语义理解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语义分割算法的性能大大高于传统的分割算法,但在准确性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精度仍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提高三维语义分割精度为目标,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语义分割算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PointNet是点云三维语义分割中的先进算法之一,本文在PointNet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语义分割的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54-01  《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澳大利亚女作家南茜·加图的作品,原名叫《All The Rivers Run》,赵金基老师把它翻译成《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英文原名来自《圣经》,大河奔流,汤汤不息,象征着生命力的永恒勃勃,象征着人类代代迢递,生生不灭。  黛丽是个很强悍的女人
期刊
【摘要】插图是小学英语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小学英语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实际英语课堂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度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输出训练,关注知识的机械化传授,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PEP教材中Let’s talk板块的教学实例,提出通过巧妙挖掘教材插图,实现对话课中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的转变。  【关键词】对话教学 挖掘插图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86-01  自信,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自幼随父亲长大,父亲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他很少批评我,似乎在父亲的眼里,我总是特别乖,就算我爬到墙头上跑来跑去,就算我把裤子摔破,就算我把褂子划了个大口子,父亲也总认为很正常。相反,如果我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父亲则会担心的摸摸我的头,着急的
期刊
疵点是影响纺织布质量的主要因素。传统基于机器视觉的疵点检测均使用人工特征提取的方法,检测精度不高。近几年出现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疵点检测方法,检测精度得到提升。但这些大型网络只能在高性能服务器上仿真,无法在工业上速度很慢的嵌入式设备上使用。为了能满足工业上的需求,本文基于实际课题,在嵌入式TX2平台上设计了一种两层次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纺织布疵点检测。
  第一个层次进行纺织布疵点预分类,用来滤除正常纺织布。该层次任务简单,本文基于目标检测领域的轻量级网络MobileNetV2进行改进设计,通过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等技术发展,并网变换器应用增加,提高并网变换器的电流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电力电子设备的开关频率进一步提高,但死区时间不能与开关周期等比例减小,增大了死区效应的影响,较高频率的死区谐波增加,要求控制系统能提高谐波电流的抑制能力;另一方面大量的非线性设备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污染,电网含背景谐波或不平衡的情况时有存在。鉴于此,本文针对死区效应、电网背景谐波和不平衡电网等条件下的非期望低次谐波电流抑制策略开展研究。
  本文首先在充分考虑计算、调制延时,利用帕德近似建立了三相并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