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钦定版圣经》的翻译看中文《圣经》的翻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英文《圣经》翻译相比较,中文《圣经》翻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并非从自古希伯来、古希腊语翻译而来,而是转译自英文《圣经》的权威版本。但是在转译过程中中文《圣经》并没有遵循英文《圣经》的翻译原则,没有很好地把握其文体特征,逊色于英译版圣经。本文可分二个层次,第一层对钦定版圣经翻译特点进行总结概括,第二层对中文圣经翻译做了简单评介并具体到对中译圣经中和合本的翻译与钦定版圣经翻译做了比较。
  关键词:钦定版圣经;中文圣经;翻译对比
  作者简介:黄娟(1990.2-),女,甘肃天水市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语用学、认知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一、钦定本圣经翻译
  英译版圣经翻译最早出现于7世纪末8世纪初,今已失传(朱树飏,1998)。后来的学者们也纷纷不示弱,翻译出了好多版本,但结果差强人意,没有大的改变,然而17世纪《钦定版圣经》译本的出现开启了新的局面。“《钦定版圣经》是翻译史上的一部杰作,英文中的一部经典,它的影响是空前的(陈恒,2002)。”
  我们看一下这个版本的翻译特点有哪些:其一,“国王詹姆士选拔了47名十分出色的神学家和学者执笔翻译,其影响巨大是由于这是继希腊《七十子译本》以来第二次极具规模的集体翻译(陈恒)。”詹姆士在译者翻译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以确保译本忠于原文:不能,也决不允许由于个人偏好去增减原文意义,翻译时讲求科学性。其二,译者们认真研读了16世纪以来各个译本的优点,吸取英文既古雅庄严,又简洁流畅的特点,使原作的语言特色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三,译者们从读者角度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对语言通俗流畅易懂等高度关注,着重处理。最后,也是该版本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个版本再一次展现了原文的整体风貌,辞藻使用方面为了避免行文趋于重复枯燥无味,译者运用了大量意思相近的词语相互替换;更可贵的是在行文的韵律与节奏上,译者也竭力效仿原文。
  总而言之,《钦定版圣经》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不仅取其精华,留存了《圣经》原本精彩的部分,而且去其糟粕,予以创新,充分发挥英语语言自身的优势,为读者从全新的视角再一次展现了圣经文采的魅力。
  二、中文圣经翻译
  《圣经》慢慢被译成中文是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而且各种版本如同雨后春笋般涌来。中文《圣经》翻译由于各方面原因,它都是转译自英译本,所以英语本身的语言特点对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那时候中国学者在翻译方面的建树远远不足以撑起整个圣经翻译的重担,因而最初的译者都是由外国传教士来担任,中国学者鲜有独当一头的。加之早期白话文未能普及流行,中文版本的圣经译文中,古典文言文被大量引用,译文效果不想而知,行文曲折不顺畅,读来拗口别扭,难以理解,还对此后的圣经翻译制造了障碍。
  “官话和和合本是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圣经版本。现在中国通行的中文《圣经》就是在这一译本的修订和完善基础上完成的(马乐梅、王红印)。”该版本最初是以《钦定版圣经》为参照物,由狄考文、富善、鹿依士等人花费几十年时间翻译而成的。译者为了使译文切合原文,用了通行的白话文,避免使用方言,以便于诵读等(张利伟)。与之前的译本比较,这一译本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还是存在很多缺陷:对翻译原则的不重视导致了它和钦定本圣经风格大相径庭,;虽然较之前的文言文版本,现代汉语大篇幅出现,但行文中还是夹杂了一些文言文的句法,半文半白,读起来不够通顺流畅。另一方面,读过钦定本的人都深有体会,钦定版本中行文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而在该版本中,行云流水般的文风成了平铺直叙的记叙文;辞藻使用也不规范,多偏生硬、古怪,与钦定版翻译原则背离,这也是该译本最大的失误。
  三、结语
  《圣经》众多出色的译本,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如今,《圣经》已不单方面的是一部宗教文献,它已然成为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了解《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就很难了解西方的思想精神。然而,与《钦定版圣经》相比,中文版本的《圣经》不免显得粗糙、暗淡,文学价值不高。也许,更好的译本正期待着一大批学者去仔细斟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宏薇.《圣经》汉译及汉译《圣经》在中国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陈恒. 早期翻译《圣经》的诸种说法[J]. 宗教知识,2002(4).
  [3]蒋骁华.《圣经》汉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35(4).
  [4]刘丛如,吴向军.《圣经》英译与《钦定版圣经》[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2).
  [5]马乐梅,王红印. 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原则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1.
  [6]麻天祥. 中英文《圣经》翻译中本体论和人性论的文化差异[J]. 世界宗教研究,2004.
  [7]朱树飏. 谈圣经翻译[J]. 外语研究,1998(3).
  [8]张利伟. 施约瑟及其《圣经》汉译的原则和方法[J]. 中外文化交流,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中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动词的多个义项不是肆意产生的,而是从人类的认知本能和认识规律出发,在对客观外部世界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扩大而形成的语义链条。动词「よる」是日语中频繁使用的一个动词,表示“靠近、依靠、因由、根据”等语义。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其语义扩展过程进行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日语动词「よる」。  关键词:「よる」;多义性;认知  作者简介:牛丽娜(1989-)
摘 要:网络语言指的是产生于网络,后来成为社会广泛流行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诙谐的特征。网络语言的产生开始源于一些人的创造发明,随着网络的传播,这种具有诙谐效果的语言迅速为大众所知,成为网络聊天中常被引用的语言。它的产生和蔓延都是时代进步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网络语言的社会化既有丰富语言的进步作用,也有冲击母语的危害。  关键词:网络语言;流行语;社会化  作者简介:邱晓岚,女,1962年10月出生,汉
摘 要:翻译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翻译伦理的制约和影响。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存异伦理”就是翻译伦理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莫言作为中国文学领域最有声望的作者之一,其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莫言的小说在全世界的文化输出与其英语译者葛浩文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莫言作品的首席英语译者,葛浩文很好地保留了莫言原作中的异质成分。本文将从存异伦理的角度浅析《丰乳肥臀》的英译本,进而为今后中
摘 要:颜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颜色词是人认知的结果。人类一直尝试通过各种角度和方法解读颜色与颜色词。笔者总结三种主要理论,试从颜色词语义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同颜色词在不同语言系统的比较,以及同一语言系统内不同颜色词语义的比较,发现无论是单一的进化论或者相对论都无法全面解释颜色词语义上的复杂多变。应该鼓励跨学科跨文化对话,才能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颜色词。  关键词:颜色;颜色词;语义;相对论;进化论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40万例新发病例和69万例死亡病例,很多结直肠癌患者由于缺乏简便易行的大规模筛查而被确诊时已是晚期。远处转移,尤其是腹膜和
基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色科研项目“国际媒体倾向性指数”【TS3-05】。  摘 要:在八个葡语国家间,虽然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但各葡语分支尤其在书写法方面,仍存在不少分歧。推行正字法是多年来葡语国家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将着重分析葡语正字法的推行过程,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由此得出对规范汉语书写的启示。  关键词:葡语;书写法;规范汉语  [中图分类号]:H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汉语正反问句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语言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通过对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地位,构成形式,句法功能和否定词的选用几个方面来分析。旨在给学者们提供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汉语正反问句;句法功能;否定词  作者简介:李婷(1989.6-),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