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正反问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ei8133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正反问句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语言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通过对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地位,构成形式,句法功能和否定词的选用几个方面来分析。旨在给学者们提供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汉语正反问句;句法功能;否定词
  作者简介:李婷(1989.6-),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汉语正反问句指的是“是不是”“明不明白”等这类句式结构,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也是众多语言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
  一、A-not-A问句的句法地位
  大多数语言中,基本的疑问句式通常有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而汉语正反问句是汉语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关于它的句法地位众说纷纭。把汉语正反问句归于是非问句,主要代表人物有吕叔湘,邵敬敏,张伯江等;把正反问句归于选择问句主要代表有朱德熙,胡裕树等;还有一种是将正反问句看成是单独的疑问句式,主要代表人有刘月华,黄伯荣和廖旭东等。而把汉语正反问句当成单独的一类处理也成为如今语言学界的主流观点。
  二、A-not-A问句的构成形式
  汉语正反问句一般标示为“A-not-A”问句或“X-not-X”问句。A通常作为一个谓词性成分,可以由形容词,动词,介词等构成。
  (1)张三来不来? (动词)
  (2)张三帅不帅? (形容词)
  (3)张三经常不经常去图书馆? (副词)
  上述只举简单的例子,而构成A-not-A的类型通常有以下三种:
  (4)AB-not-A
  张三喜欢这本书不喜欢?
  李四看电影不看?
  (5)A-not-AB
  张三喜不喜欢这本书?
  李四看不看电影?
  (6)AB-not-AB
  张三喜欢这本书不喜欢这本书?
  李四看电影不看电影?
  除上述三种类型外,有些学者把AB-not也纳入A-not-A的行列,然而事实上在现代汉语中以否定词结尾的AB-not结构已经丧失了其原始的语义,除非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因此,文章并没有把AB-not看成是A-not-A结构。
  三、A-not-A问句的句法功能
  “A-not-A”结构可以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出现。
  A-not-A结构作主语
  (7)“看这小梨,颜色是颜色,味道是味道。先尝一个,买不买不要紧。我拉个主顾!地道北山香白梨。” ——(老舍《牛天赐传》)
  A-not-A结构作定语
  (8)“英国人擤鼻子的时候是有多大力量用多大力量,可是喝东西的时候不准出声;风俗吗,没有对不对的理由;你不照着人家办,便是野蛮。” ——(老舍《二马》)
  A-not-A结构作谓语
  (9)“比如康东过去划有县,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了,现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还保存不保存县呢?” ——(《邓小平文选》)
  A-not-A结构作宾语
  (10) “我和母亲都以为他再也回不了家了,甚至向亲朋好友们发出了病危通知。没想到父亲渐渐康复了。你说怪不怪?” ——(梁晓声《冉之父》)
  A-not-A结构作补语
  (11)“鸿渐放了心,才发现丝衬衫给汗湿透了,一壁脱外衣,关切地说: “对不住,把你闹醒了。睡得好不好?身体觉得怎么样?” ——(钱钟书《围城》)
  A-not-A结构作状语
  (12) “胡雪岩说,‘小张,我托你,问问那老周看,愿意不愿意改行?”——(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四、否定词的选用
  汉语正反问句中的否定词通常指的是“不”和“没”。但具体选用哪一个,在通过大量的翻阅资料与总结后,我发现“不”通常适用于静态的,习惯表现,非完成表现和主观表现的评判,而“没”通常适用于动态的,暂时性的,完成表现和客观表现的评判。如:
  (13)张三吃不吃苹果?
  (14)张三吃没吃苹果?
  (15)张三去不去上海?
  (16)张三去没去上海?
  (17)你觉不觉得张三唱歌好听?
  (18)你觉没觉得张三唱歌好听?
  汉语正反问句在口语中很常见,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探讨,如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生成,语用功能,作为话语标记的用法等等。
  参考文献:
  [1]Huang,C. T. James, Y. - H. Audrey Li
其他文献
中华文明是古代世界的四大文明之一,对亚洲国家甚至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越南文化就受到中华文化很深的影响,其中,中国对联对越南对联的影响对联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现象.对
摘 要:语言中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动词的多个义项不是肆意产生的,而是从人类的认知本能和认识规律出发,在对客观外部世界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扩大而形成的语义链条。动词「よる」是日语中频繁使用的一个动词,表示“靠近、依靠、因由、根据”等语义。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其语义扩展过程进行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日语动词「よる」。  关键词:「よる」;多义性;认知  作者简介:牛丽娜(1989-)
摘 要:网络语言指的是产生于网络,后来成为社会广泛流行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诙谐的特征。网络语言的产生开始源于一些人的创造发明,随着网络的传播,这种具有诙谐效果的语言迅速为大众所知,成为网络聊天中常被引用的语言。它的产生和蔓延都是时代进步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网络语言的社会化既有丰富语言的进步作用,也有冲击母语的危害。  关键词:网络语言;流行语;社会化  作者简介:邱晓岚,女,1962年10月出生,汉
没有优良的种质基础,就不可能培育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本文对美国和中国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两国主要玉米种质类群及其所属的部分优良自交系。为有目的的
摘 要:翻译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翻译伦理的制约和影响。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存异伦理”就是翻译伦理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莫言作为中国文学领域最有声望的作者之一,其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莫言的小说在全世界的文化输出与其英语译者葛浩文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莫言作品的首席英语译者,葛浩文很好地保留了莫言原作中的异质成分。本文将从存异伦理的角度浅析《丰乳肥臀》的英译本,进而为今后中
本文以煤炭部命名的第一批现代化矿井之一——石圪节煤矿的实践为例,阐述了该矿在主提升系统上不断挖潜改造的过程和经验,为情况类似的兄弟矿指出了一条逐步扩大提升能力的路
摘 要:颜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颜色词是人认知的结果。人类一直尝试通过各种角度和方法解读颜色与颜色词。笔者总结三种主要理论,试从颜色词语义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同颜色词在不同语言系统的比较,以及同一语言系统内不同颜色词语义的比较,发现无论是单一的进化论或者相对论都无法全面解释颜色词语义上的复杂多变。应该鼓励跨学科跨文化对话,才能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颜色词。  关键词:颜色;颜色词;语义;相对论;进化论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40万例新发病例和69万例死亡病例,很多结直肠癌患者由于缺乏简便易行的大规模筛查而被确诊时已是晚期。远处转移,尤其是腹膜和
基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色科研项目“国际媒体倾向性指数”【TS3-05】。  摘 要:在八个葡语国家间,虽然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但各葡语分支尤其在书写法方面,仍存在不少分歧。推行正字法是多年来葡语国家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将着重分析葡语正字法的推行过程,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由此得出对规范汉语书写的启示。  关键词:葡语;书写法;规范汉语  [中图分类号]:H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要如何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电影教学以多媒体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使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通道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