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社会化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l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语言指的是产生于网络,后来成为社会广泛流行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诙谐的特征。网络语言的产生开始源于一些人的创造发明,随着网络的传播,这种具有诙谐效果的语言迅速为大众所知,成为网络聊天中常被引用的语言。它的产生和蔓延都是时代进步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网络语言的社会化既有丰富语言的进步作用,也有冲击母语的危害。
  关键词:网络语言;流行语;社会化
  作者简介:邱晓岚,女,1962年10月出生,汉族,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陇南方言。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出现历史短暂,但发展速度迅猛。它的出现主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网络出现之后。发展的高峰时期还是本世纪初,网络普及之后。
  网络语言有鲜明的特点,它由人们常用的字词组成,还有一部分是英语字母和数字,以及图形。主要特点是简洁化、符号化、图像化、新奇化和多媒体化。
  网络语言的简洁化是将冗长的句子浓缩成词语、符号来表达,这样的效果比较适合快节奏的社会。
  网络语言的符号化指的是在利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聊天时,语言系统中除了汉字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情符号,点开它就能代表一句话。例如对一件好笑的事,点上一个龇牙的表情符号就代表对对方的语言感到好笑;还有表示气愤的滴血的菜刀表示很生气等。
  网络语言的图像和符号表情相似,只是图像表现的更加生动,有些图像是在语言系统中固有的,还有一些是将电视剧的画面截下,用电视剧人物的表情来代表喜怒哀乐,有的还配上文字。
  网络语言的新奇化,指的是那些图像、符号都是原来纸质文本上没有的,随着网络的出现,这些语言现象逐渐被人们了解熟悉并使用,它丰富了人们的语言交流,正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网络语言的多媒体化,主要是指这种语言开始只限于QQ交流出现在电脑上,后来逐渐出现在手机上,电视屏幕上。不管如何变化,网路语言始终离不开网络媒体,它无法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交流和手写交流中。
  二、网络语言从的产生和表现形式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一种群众性创造,它不是一种文化运动,而是一些网民无意中随手拈来的。
  网络语言也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伴随着网络出现的一些专有名词,如软件、黑客、浏览器、虚拟空间这些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名词;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在网络QQ聊天、微博上使用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文字形式,但这种文字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是电影电视台词改编的,像“顶你个肺”最早出现在周星驰的电影中;还有的来源于方言,如“偶”代表“我”,最早是台湾的许纯美普通话不准说出来的,还有“额滴神”就是陕西方言“我的神”转变来的,还有台湾腔的“蜀黍”(叔叔),“麻麻”(妈妈),“酱紫”(这样子)“表”(不要)。
  除了文字表现的之外,还有英语字母和数字谐音的形式,但这种英语字母大多数是汉语拼音的大写缩写,像“GG(哥哥),MM(妹妹)”,数字谐音有“1314”(一生一世)“886”(拜拜喽),“9494”(就是就是)。
  还有一种就是表情符号和图形,有“害羞”“翻白眼”等一目了然的表情,以及截取的电视画面图形等。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将俗语和诗句进行改动,来表示夸张和幽默,像“鸡皮疙瘩掉一地”来形容肉麻和做作,“鸡皮疙瘩”是用来形容听到肉麻话的不快感觉,加上“掉一地”就将这种感觉进行了夸张,变得更加形象。还有“雷的外焦里嫩”,是建立在“雷人”的基础上的,形容电视剧表演夸张过分,“雷的外焦里嫩”则是对不符合历史和生活实际的电视剧的评价。
  还有是对俗语的故意误用,像“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就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故意误用;还有“黑夜给了我一双黑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是将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一双黑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做了幽默修改。
  三、网络语言的社会化
  网络语言的社会化指的是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和使用的范围、对母语的影响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网络语言使用人群按年龄划分,一般在15岁——45岁之间使用者较多,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网络使用者,高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对网络不熟悉,有的是因为不懂汉语拼音,还有的是年龄大,操作电脑有困难。超出这个年龄范围的老年人使用电脑的,大多数是教师一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在使用网络聊天时,还是习惯于用正宗的文字交流,除了偶尔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外,也是文字为主,很少用英语大写字母和数字化代替。
  按照职业划分,使用网络语言较多的还是大中学生较多,这些人在前几年被称作“新新人类”,指的就是他们在网络上大量使用符号和数字表情聊天,当年的“新新人类”如今已经成为年届三十的成年人,大多都不再纯粹使用数字表情,而是在文字中夹杂表情符号。
  网络语言对于母语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效果,一方面,一些新兴的语言丰富了母语表达效果,这些网络语言大多是夸张,给人诙谐可笑的感觉,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新网络语言出现,代替了曾经流行一时的语言,能够留下来的一般都有自己的特点。
  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都有时代的特点,在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就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只能顺应时代发展,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不能一棒子打死和否定,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乔建华. 汉语网络新词的认知阐释[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于学敬. 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及教育对策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3.
  [3]周霜艳.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电影电视对人们的生活日益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字幕翻译应运而生并受到各国翻译学者的关注。然而,国内的字幕翻译,尤其是纪录片
摘 要:当今世界已经是个国际化的社会,各国之间联系加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沟通或者提升自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第二语言。在这种拥有很好动机的现象背后,却有不令人满意的很多个例,也就是今天想说的哑巴语言。哑巴语言有很多种,我们熟知的包括中国人的哑巴英语与外国人的哑巴汉语。本文论述的即是依据这两种现象。  关键词:哑巴英语;哑巴汉语;英语教学;对外汉语  作者简介:马金铭,1994年出生,女,辽宁
摘 要:从历史来看,翻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到了方方面面。然而,在积极作用之外,还有一些负面影响。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扮演重要的角色,对译文的影响很大。本文旨在说明翻译带来的影响,以及对译者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积极作用;负面影响;译者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2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所涉及的内
摘 要:安徽郎溪方言隶属江淮官话,本文将对安徽郎溪方言的若干语法特点加以简要阐述,具体包括特殊的程度副词“老”“上好”“[t?i?23 kuan21]”;特殊的正反问句式以及结构助词“得”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郎溪方言;语法;特点  作者简介:鄢彬,女,安徽宣城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其语言表述正式、规范又不失严谨。相对于基础通用英语而言,信用证中的词汇具有专业术语繁多,古体词频现,以及外来词常见等特点。了解并把握信用证的词汇特点是我们准确理解信用证内容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信用证;词汇特点;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一、引言  
摘 要:语言的三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而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则是一种语言的全部建筑材料单位总汇,词是词汇的基本单位,是构成词汇的主要成员,代表了一种语言中词汇的基本面貌,词汇系统中的一类特殊词群——颜色词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依托。不同国家的人对于颜色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国家的人们
摘 要:语言中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动词的多个义项不是肆意产生的,而是从人类的认知本能和认识规律出发,在对客观外部世界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扩大而形成的语义链条。动词「よる」是日语中频繁使用的一个动词,表示“靠近、依靠、因由、根据”等语义。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其语义扩展过程进行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日语动词「よる」。  关键词:「よる」;多义性;认知  作者简介:牛丽娜(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