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小策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文化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德育教学。我国的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是现代社会要求工作者德才兼备,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在实现学生技能化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从而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德育;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44-02
   在中职院校中,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是现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因为德育课堂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初始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过程的丰富化保障学习效果,通过引导的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巧妙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我国的教育系统越发完善。从目前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要求来看,中职院校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技能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中职院校除了要满足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满足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地认识到德育课堂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能作用到学习之上,更能作用于成长发展之上。通过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大纲可以发现,所谓的德育用生活性语言来表述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众所周知,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和生产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场所,所以,德育教师应该结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在完善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比如说在带领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说出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份职业,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写到纸条上交给教师统一保管,在寒暑假進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充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主要可以从社会实践的感受、为了获取工作还需要做什么努力等角度,明确自己的方向,只有心中永存目标才不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所以巧妙地结合教材,积极地引导学生能够有效地促进中职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1]。
   二、充分相信学生,体现关爱学生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不尊重教师、教师不理解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是导致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达到既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虽然我国从古至今都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分数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纵观近代教育,我国一直都是处于应试教育这个环境中的,所以便造成了以分数来划分学生的现象,大部分人会认为读高中的是优等生而读中专的就是“不务正业”的学生,无论是周围人还是学生自身,这样的思想认知潜移默化地会使中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学生出现了自卑心理会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更加难以实现,这时德育教学的开展对重塑学生的信心来说就非常重要。德育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学习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更新分数制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帮助学生重建信心,相信中职院校的学生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未来规划。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开课时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中职院校与高中的差别只是技能和理论上的差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职院校为学生实现个人规划提供了新的途径,让这些理论循序渐进地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德育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或是和学生进行网上交流的方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做好引导工作,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互相尊重,从而化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通过如沐春风的切身体会能够理解教师并且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严格要求自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德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体现关爱学生是中职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2]。
   三、教会学生做人,树立仁爱之心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让后人受益无穷。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管是对为人师者来说,还是对于孜孜不倦的求学者来说,都是值得学习的一种态度。尊重学生人格,树立平等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意思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有教无类亦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但是就目前的中职院校教育形式而言,许多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仅停留于表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实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和教育的发展。所以在以后的中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教会学生做人,树立学生的仁爱之心。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未来所起到的促进性作用;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的意义,比如说带学生去敬老院和福利院做志愿者、带领学生做手工组织义卖活动将收入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儿童等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奉献自己的爱心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笔者认为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够奠定学生的“仁爱之心”[3],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在奉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体会到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的成长信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做到立足社会的发展,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长远的发展,这是学生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延续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会学生做人,树立仁爱之心,能够有效地促进中职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课堂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
   在中职院校中开展德育课堂的本质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系统的知识传授规划未来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地走向未来的人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教学内容集中在教学大纲之上或是普遍现象之上,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个性化而产生的个别差异现象,对于这种个别差异现象的出现,教师若不能及时发现和转化问题,那么将会带来难以控制的后果,轻则影响课堂纪律,重则会改变学生的成长轨迹,因此教师在进行普遍性的德育工作教学之外,还需要将注意力放置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观察对个性化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因地制宜,及时转换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好教育中的引路人,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一般是指15~18岁的青少年,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大多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心,但同时又会表现出自卑和敏感的心态,若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可能会使学生走上不归路。所以对于德育教师而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关心爱护班级里的学生。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育的无差别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德育在所有的教育中最为重要,这是因为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实现学生的生存,而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才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就是对德育工作的最佳诠释。所以目前的中职院校应该着力于学生的德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来提升学生的个人涵养。
   参考文献:
   [1]严涛.浅谈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1):38-39.
   [2]何颖红.浅析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26-128.
   [3]梁小军.浅析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7):54-55.
   [4]叶歆.浅谈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速读(中旬),2015(8):46.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音像技术专业对口率,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省及学院对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音像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教学团队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优化,实践得出,现代学徒制对音像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知名度的提升都
[摘 要] 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包括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中职数学问题驱动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主要做好问题链的设计和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解决要开展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活动。  [关 键 词] 问题驱动;问题链;情境创设;问题设计;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
[摘要] 在英语课堂中导入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还对中职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变革和创新。我们应该采用多样性、互动性和合作性教学方法,来提升中职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对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进行多元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入策略,希望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职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 在教育的改革發展过程中,中职维修电工实训课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提升。基于此,从中职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明确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教育信息化对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所提倡的提高教师智能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意义和途径对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容对提升教师智能素养做了详细的探究和讨论。  [关 键 词] 教育信息化;教师;智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摘要] 中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这就大大增加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基于此,中职数学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问题链”来启迪学生的解题思路,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负荷,增强其学习信心。为此,就认知负荷视角下中职数学“问题链”的设计展开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 认知负荷;中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