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心中的创新之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指出:“人的创造性、能动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潜能素质,是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力量,它若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若得到开发,就表现为人类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意志和体力。”每个孩子生来都有创新能力,新课改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小学数学老师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通过每天不断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去挖掘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的意识在指尖上迸发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注重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较难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常常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这一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先让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通过图形转换得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接着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剪、拼,将课前准备的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此时让几个同学演示拼的过程后,发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同学们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最后全班一起归纳总结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两倍。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教学梯形面积过程中,梯形面积最难的就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除以2,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剪、拼、观察的过程,不用老师讲解,自己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且记忆深刻。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还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指尖迸发。
  二、创新的意识在质疑中发展
  在教学“平行与相交”时,在学生通过自己摆小棒,交流后初步总结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互相平行。这时,我适时地课件出示一幅图片:有小朋友在摆小棒时,一根小棒不小心掉地上,这根小棒和桌子上的小棒是什么关系?它们平行吗?同学们开始思考:从概念上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但是通过观察,这两条直线并不平行。我继续提问:你觉得我们对平行下的定义严谨吗?学生通过经一步观察,发现我们之前研究的直线都在同一平面,而这次的两条直线在两个平面内,由此明白平行和相交都是针对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而言的。从而完善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互相平行。
  在课堂中,除了我们预设的疑问之外,还有很多突发生成的,对于这样的疑问,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利用起来,它们能帮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的意识在思索中升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设计开放形的试题,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发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曾让学生做过这样一道题:某工厂计划生产一批衣服,共1200件,前4天完成了总量的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批衣服还需要多少天?学生经过讨论后,出现了多种解法。
  学生一:画线段图,然后列出算式:1200×(1-40%)÷(1200×40%÷4)
  学生二:[1200×(1- 40%)]÷(1200×40%÷4),“1200×(1- 40%)”求出的是还需要生产的件数,“1200×40%÷4”求出每天生产的件数,两个数一除就得到还需要的天数。
  学生三:我的算式是4×[1200÷(1200×40%)]-4。用“1200×40%”求出4天生产的衣服数量,再看看1200中有几个4天,乘4求出的就是生产这些衣服一共需要的天数,再减去4,就能求生产这批衣服还需要几天。
  学生四:(1- 40%)÷(40%÷4)。剩下的率除以每天生产的率得到的就是生产这批衣服还需要的天数。
  学生五:4÷40%-4,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40%与4相对应,用除法能很快求出生产这些衣服的用时,再减去已用的4天,剩下的就是需要的天数。
  从上述例题中,我们发现:一题多解,要求教师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使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思索中发展。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信息技术与日俱新,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拉开了序幕,其核心就是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科学探究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合作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作用与意义也是深远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来看,多数合作学习只是“徒有其表”、“有名无实”。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进行的合作探究学习不少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在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的前提下,对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与思考,试着对小学科学探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识字为重点”主要从教学要求上讲的,并不意味着用大量时间认字、写字,更不能把生字单独拿出机械记忆,反复书写,而是应该和读有机地结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早地让学生进入阅读,发展语言。  本着上述理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允许学生犯错误,敢于创新  心理开放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的偏激想
学习数学总是离不开大量的练习,传统的数学练习在内容及形式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形式单一,学生普遍缺乏练习的兴趣;练习机械,学生被动地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作业;应用意识淡薄,学生在封闭地数学练习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些弊端逐步使学生将数学练习排斥到等同于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那么,这些弊端将成为一个牢牢的枷锁,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始终在它的束缚下,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更不可能
由于我们的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在活动中仍然发现,有时准备的材料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时准备的材料虽然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却没有对幼儿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支持。以致于在材料投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包办”的材料  科学活动中所选的材料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收集的内容,这样让幼儿在
在中国农村的学校仍比城市学校多的多,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形成有效的指导模式。唤起学生高昂的阅读兴趣,开拓广泛的学习空间,设计鲜活的练习形式,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新体系,这些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在我们农村小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学校和老师没有足够的重视。现今的农村的学校和老师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一本教科书教几十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一旦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行其道,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小学生成为配角。教师满堂灌,小学生被动的记忆,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
今天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但由于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他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有时候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带来抵触、紧张、烦恼、焦噪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教育者还一
作文就是把学生看到,听到的,融自己的情感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过程”然而却有不少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恐惧,厌恶的情绪,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中快乐,在快乐中作文,从而乐于学习呢?本人就此谈些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兴趣为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而言,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式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
相对于初高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小学班主任更像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父母”,学生对班主任带有强烈的依赖感。这样,就要求小学班主任不能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而是应做到全面关注。无论是学生学习成绩还是课间活动的一些细节。随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化,以便于引导学生学会团结、互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等。  一、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
新课程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科学课堂的灵魂。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笔者有幸执教三年级《水和水蒸气》参加石狮市科学优质课比赛,在备课与研讨以及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更是深深体会到只有抓住这个“核心”和“灵魂”,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才能提高我们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以本节课为例谈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