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以探究为核心”理念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科学课堂的灵魂。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笔者有幸执教三年级《水和水蒸气》参加石狮市科学优质课比赛,在备课与研讨以及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更是深深体会到只有抓住这个“核心”和“灵魂”,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才能提高我们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以本节课为例谈谈落实“以探究为核心”理念的点滴看法。
  1、以培养探究方法为中心,定位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笔者试图以“蒸发”和“凝结”这两个概念为媒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比较、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应用知识等完整的探究过程,从中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这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评价”为手段,着力养成学生的探究习惯,形成探究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如在教学“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这一环节,就很注意引导学生怎样进行猜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比较实验来得出结论,学生在对比实验的过程中,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加热的水刚开始会冒泡泡,不一儿便会有白烟,紧接着水就会减少直到变干,而没加热的水却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从而培养他们认真有序观察的能力。当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时,我又及时引导,猜测也是一种很好的探究方法,是很多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经常用的方法,再一次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
  2、以生活实际的探究为素材,组织教学内容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科学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生活融于课堂,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更能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到科学探究是鲜活的、是具體可感的;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探究并不神秘;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继而喜欢科学、爱科学。
  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的切入与展开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教学素材和依据,如在通过观察、实验学习蒸发现象后,就让学生用“蒸发”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下雨后,地面一会儿就干了;拖地、檫桌子、擦玻璃、洗衣服等等就是因为水蒸发的缘故,才会变干的;在教学“加热能使蒸发加快”后,就引导学生利用这一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头发湿了以后,怎样能加快水的蒸发(用电风吹);衣服湿了,怎样加快水的蒸发(在太阳底下晒、烘干机烘)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深化了科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当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用来解释生活现象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以探究活动为重点,设计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贯彻“主体性”和“探究性”的教学理念,克服传统的“满堂讲”“满堂灌”的现象,整节课分别设计安排了“水到哪里去了?”、“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空气中的水”等三个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过程让学生自己尝试,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
  如在教学“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吗”这环节,我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如果烧杯里的水经过十天、二十天、一个月甚至是一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变干了)这样蒸发的速度也太慢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蒸发得快一点?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加热真的能加快水的蒸发吗?”其次让他们仔细观察准备的材料,引导他们思考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证明自己刚才的猜测——“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来进行试验:给两支装有同样多水的汤匙的其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不加热,并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中,不仅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打通课内外联系为手段,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亲身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亲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成功与兴奋,挫折与失败,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前的探究活动链接到课中,将课内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以打破课堂上探究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认识水蒸气的环节中,由于受课堂探究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自然常态下,观察到水槽水位的降低。因此,早在上课的前一星期,就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每天组织观察烧杯里水的变化。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烧杯里的水是每天在逐渐减少,有的小组观察的更细致:晴天、有风的时候水减少得快一些,而下雨、无风的时候水减少缓慢一些。从而使自己亲身体验到水变少了,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了;而在常态下,水变成水蒸气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样完整的探究为我们学习理解蒸发这个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紧紧围绕“探究”这一核心,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感悟有效探究的乐趣,促进科学素养提高,才能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提高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石狮市凤里中心校宽仁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否是有效的。笔者以为要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构建,必须要认真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找到自己的低效、无效教学,才能从“低效、无效”到“有效”教学的转变,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构建。  解剖“低效、无效”教学  1、过于重视创设情境,忽视数学学科特点。  在一节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开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科学探究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合作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作用与意义也是深远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来看,多数合作学习只是“徒有其表”、“有名无实”。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进行的合作探究学习不少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在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的前提下,对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与思考,试着对小学科学探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识字为重点”主要从教学要求上讲的,并不意味着用大量时间认字、写字,更不能把生字单独拿出机械记忆,反复书写,而是应该和读有机地结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早地让学生进入阅读,发展语言。  本着上述理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允许学生犯错误,敢于创新  心理开放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的偏激想
学习数学总是离不开大量的练习,传统的数学练习在内容及形式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形式单一,学生普遍缺乏练习的兴趣;练习机械,学生被动地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作业;应用意识淡薄,学生在封闭地数学练习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些弊端逐步使学生将数学练习排斥到等同于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那么,这些弊端将成为一个牢牢的枷锁,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始终在它的束缚下,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更不可能
由于我们的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在活动中仍然发现,有时准备的材料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时准备的材料虽然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却没有对幼儿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支持。以致于在材料投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包办”的材料  科学活动中所选的材料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收集的内容,这样让幼儿在
在中国农村的学校仍比城市学校多的多,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形成有效的指导模式。唤起学生高昂的阅读兴趣,开拓广泛的学习空间,设计鲜活的练习形式,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新体系,这些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在我们农村小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学校和老师没有足够的重视。现今的农村的学校和老师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一本教科书教几十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一旦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行其道,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小学生成为配角。教师满堂灌,小学生被动的记忆,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
今天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但由于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他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有时候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带来抵触、紧张、烦恼、焦噪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教育者还一
作文就是把学生看到,听到的,融自己的情感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过程”然而却有不少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恐惧,厌恶的情绪,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中快乐,在快乐中作文,从而乐于学习呢?本人就此谈些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兴趣为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而言,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式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
相对于初高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小学班主任更像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父母”,学生对班主任带有强烈的依赖感。这样,就要求小学班主任不能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而是应做到全面关注。无论是学生学习成绩还是课间活动的一些细节。随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化,以便于引导学生学会团结、互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等。  一、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