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翅翱翔的乐园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就是把学生看到,听到的,融自己的情感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过程”然而却有不少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恐惧,厌恶的情绪,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中快乐,在快乐中作文,从而乐于学习呢?本人就此谈些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兴趣为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而言,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式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想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先要打消他们对作文的“怕”,要让学生知道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像小鸟随心所欲的唱自己想唱的歌一样。从儿童作文的心理动因来讲孩子们生性活泼、好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成了他们一次次作文活动的直接的巨大驱动力量。教师应运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象直观等多种方法,或是做游戏,观影视等来启发他们的灵感,诱发其写作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在说说笑笑,读读写写中,爱上作文。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潜能得以释放。从而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的境界。顺应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作文课,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绘画他们自己的蓝图。
  二、要让学生有“米”可“炊”
  1、“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可见写作的原材料首先来自于生活。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有无穷无尽的“闪光点”等着孩子们去欣赏,去描绘。我们可以有计划的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到工厂,田野等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参与实践的无穷乐趣;可以有组织的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接触社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美妙复杂的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一切机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更好的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学生有了亲身的体会,写出的文章定会有血有肉,丰富多彩,惹人喜爱的。而有时孩子们不知道观察,又不会捕捉,不懂收集,有时让一些有趣的事悄悄的从他们身边溜走。作为教师应适时抓住契机,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巧妙加以引发,让学生及时从生活中“采蜜”。让他们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思索,让他们有话说,有事素叙,有情抒。反之“挤”出来的文章必定是苍白无力的,缺乏生气的。
  2、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在<<给颜黎明的信>>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现,枯燥了。”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认识,丰富词汇,还可以学习写作方法,让我们写作起来游刃有余。在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刊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阅读,自由的写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发挥课外阅读的综合效应,可以班级或学校组织一些活动,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童话节”、“演讲比赛”,让同学把名言佳句等及时记录在的“词句百宝箱”上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读书的活动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爱好读书。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剪报,编报的好习惯等,使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三、教师要学会放手
  放就是适当放宽题材,放宽要求。让学生放手写,指导学生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让他们无拘无束的遨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为了写作而写作,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感,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经历,生活体验,写出的文章怎么会枯燥无味呢。记得我班有个学生由于母亲早逝,父亲脾气暴躁,缺少关爱,成绩很差,作文就别提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地给予关爱,由于平时少了那份母爱吧,她对我显的特亲近,在日记里她经常和我谈些家中生活和心里话,我发现她虽然写命题作文时词句都显的很生涩,但是只要谈到这些事,说的还是蛮流畅的,于是,便经常让她用日记和我交流,我及时的给予评价,结果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慢慢的跟了上来,成绩也好了许多。我还在班级开展了“心理信箱”,学生对班级管理有意见,想给老师提意见,与同学之间有摩擦,做错了事不敢当面承认等等,就可以同书信的形式畅所欲言。这样以信箱为中介,不拘形式的真诚交流,既促进了沟通,使情感更为融洽,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锻炼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放当然不是不闻不问,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达到写作的目的。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觉的写作文和说话交谈没什么两样,从而消除了恐惧心理,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当然在放的前提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降低要求,还应根据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
  四、分层次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教师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哪怕是一个词语用的比较恰当,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者表扬。要让他们手一伸就可以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想去摘更多的“桃子”。而实际上,只有少数的学生,作文写出来了才能尝到“桃子” 的滋味。因此在评价作文时,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教师应正视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的差异。不要搞一刀切。特别是对于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要多捕捉他们作文中的闪光之处,通过赞扬、鼓励,激发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 (下转第80页)
  (上接第78页)此外,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如让每个人准备好自己的得意之作,开展作文交流会,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开展讨论。班级的板报上或橱窗里可以开辟专栏,让学生及时报道、评价身边的事情,展出优秀的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内心一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我还在班上开展了“作文接力”的活动,我给个小组各发了一个硬抄本,全班共八本,每天各小组让1名同学来写,作文题材,内容,范围,形式不限,但必须是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就对这7本作文进行批改,利用几分钟,择其点滴”亮点”进行评赏.第二天,同一组的另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每组的每个同学写完,再循环下去.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此外还可以搞辩论赛,搞演讲等,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快乐这样,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竟出乎意料地把学生带出作文的困境,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作文乐园.,从而让作文成为他们最大的乐趣。
  五、广泛实践,走向创新
  “创新”是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生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还是应用者和创造者。除了学习范文做语言操练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实际应用,决不能只在作文本上写家信,试卷中发通知写启事。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这种工具,必须让小学生的作文尽一切可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里,在尽可能丰富的层面上得到实际应用和模拟应用。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全面素质。
  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提倡学生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干预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小学生的作文应用应当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可以鼓励他们在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等四个不同的层次尝试模拟的和实际的运用。可以为学生的作文应用开辟多种渠道。例如:为爸爸妈妈提供节日菜单,向广播电台的“空中医生”栏目为爷爷奶奶写门诊信,为老师同学的生日在电台电视台点播节目;为班级发通知,出板报稿;向老师写建议书,提出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语、海报;为好交警、好医生、好事情,写表扬稿寄送有关部门,为家乡的城市建设提建议,批评社会上乱用错别字,投诉违纪违法的事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张贴自己满意作文的权利和园地;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编写各种各样的报纸,录制个人的语文学习音带。四年级后,有能力的孩子利用假期编写出版自己的《童年的梦》、《五彩路》、《希望的花蕾》……,让他们过过作家编辑的瘾;帮助和鼓励一部分学生参加各种报纸刊物的作文大赛、投寄作品,创作童话、寓言、故事、相声等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课程服务……。 一句话,可以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方式。只要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的一切可能的办法、形式、机会,我们都没有理由放弃。
  总之,让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快乐的浪花,快乐的作文,又因此而快乐,是我们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
  【作者单位:宿豫区侍岭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俗话说得好,“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今天我觉得要添加一句的是“校有班主任。”别小瞧班主任,挺着一主任的头衔,在学校的领导阶层中,有名无实,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也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一个学校,如果班主任做不到位,领导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让学校工作运转自如。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起步阶段,许多学生刚从学前班升上一年级,常规基本不懂,我们这些低年级的班主任,对于这批娃娃军,既要充当慈母的角色,也得扮演严师。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是啊,“佳作常从改中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还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笔者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否是有效的。笔者以为要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构建,必须要认真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找到自己的低效、无效教学,才能从“低效、无效”到“有效”教学的转变,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构建。  解剖“低效、无效”教学  1、过于重视创设情境,忽视数学学科特点。  在一节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开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科学探究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合作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作用与意义也是深远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来看,多数合作学习只是“徒有其表”、“有名无实”。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进行的合作探究学习不少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在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的前提下,对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与思考,试着对小学科学探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识字为重点”主要从教学要求上讲的,并不意味着用大量时间认字、写字,更不能把生字单独拿出机械记忆,反复书写,而是应该和读有机地结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早地让学生进入阅读,发展语言。  本着上述理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允许学生犯错误,敢于创新  心理开放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的偏激想
学习数学总是离不开大量的练习,传统的数学练习在内容及形式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形式单一,学生普遍缺乏练习的兴趣;练习机械,学生被动地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作业;应用意识淡薄,学生在封闭地数学练习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些弊端逐步使学生将数学练习排斥到等同于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那么,这些弊端将成为一个牢牢的枷锁,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始终在它的束缚下,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更不可能
由于我们的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在活动中仍然发现,有时准备的材料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时准备的材料虽然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却没有对幼儿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支持。以致于在材料投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包办”的材料  科学活动中所选的材料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收集的内容,这样让幼儿在
在中国农村的学校仍比城市学校多的多,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形成有效的指导模式。唤起学生高昂的阅读兴趣,开拓广泛的学习空间,设计鲜活的练习形式,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新体系,这些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在我们农村小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学校和老师没有足够的重视。现今的农村的学校和老师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一本教科书教几十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一旦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行其道,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小学生成为配角。教师满堂灌,小学生被动的记忆,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
今天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但由于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他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有时候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带来抵触、紧张、烦恼、焦噪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教育者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