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方法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幼儿技能培养,更需要重视幼儿精神需求,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尊重幼儿的审美和看法,并以音乐为载体为幼儿创造快乐,分享幼儿的快乐。根据审美与快乐式教育特点,体验感悟模式和抒情表现模式教学有利于在快乐中培养儿童的审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关键词】审美与快乐式音乐教育 体验感悟模式 抒情表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43-01
  幼儿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主要形式的基本素质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提倡审美体验和享受快乐。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幼儿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理念完全背离。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摒弃了传统以音乐技能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束缚,该教育方式从幼儿角度出发,让幼儿在音乐中获得快乐,培养审美,实现幼儿全面发展[1]。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方法进行探讨。
  1.体验感悟模式
  对于幼儿来说,听音乐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变化,首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让幼儿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听,然后才以一些典型的理性的音乐例子用感性的方式帮助幼儿体验音乐中的审美与快乐。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其核心是审美。幼儿音乐审美最重要的是能够亲身去体验,去听不同的音乐,从而逐渐形成对音乐的整体感觉。在不断听音乐,不断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则形成了一个审美的基础与积累。当幼儿听到音乐产生的体验与音乐情感表达相融合时,就意味着幼儿进入了音乐的世界,开始了理解感悟音乐美的历程,音乐的审美价值就得以体现[1]。
  1.1体验感悟模式实施过程分析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主要分三个阶段:激发情绪、情绪变化、情感交流。激发情绪的阶段是体验的开始,这个阶段教师通过创设与音乐产生的意境相符的情境,引起幼儿对音乐审美的期待心理,激发幼儿产生体验的渴望。情绪变化实际上是幼儿的情绪随着音乐旋律、节奏等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与创设好的情境发生共鸣,再融合其中的情感体验达到音乐体验的高潮。情感交流阶段则是经过情绪激发和情绪变化两个阶段后运用音乐或非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体验。
  1.2实例分析:以音乐欣赏《啄木鸟》为例
  首先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或在室外的草地上。
  教师在幼儿闭上眼安静的时刻,以柔和轻慢的语音语速:“森林多美呀,你静静地听,有一种声音,是啄木鸟的声音,它们在干什么?音乐里记录了这个故事,哪个小朋友能听出这个故事。”
  幼儿这时在听音乐,思想随着音乐一起,身体也是自由的。此时幼儿会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觉。
  幼儿以音乐的形式或非音乐的形式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师最后对幼儿的情感发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2.抒情表现教学模式
  音乐是一种抒情表现艺术,抒情表现教学模式借助音乐的抒情效果,激发幼儿将个人想法编创音乐,用音乐表达心愿和情感。在抒情表现教学模式中,幼儿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歌手”、“音乐大师”。音乐也不仅仅是纯粹的教学载体,而是幼儿抒发情感和交流的工具。
  2.1抒情表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析
  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情感激发阶段。该阶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音乐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教学情境中获得感悟,激发幼儿产生抒发情感的动机。第二,引导编创阶段。该阶段教学的任务包括两个,一是帮助幼儿掌握音乐技能,为幼儿编创音乐打下基础;二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音乐编创[2]。幼儿的年龄较小,缺乏主动意识,且多数多动为无意识活动。因而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进行编创音乐,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第三,表达交流阶段。该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让幼儿根据情景自由唱歌,抒发情感。
  2.2教学实例分析——以《对歌》为例
  第一,情感激发阶段。首先,播放少数民族对歌录像,让幼儿对“对歌”产生直接认识,并感受对歌中的乐趣。再提出问题,应该幼儿思考。如录像中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那么开心?其次,两名教师进行对唱,再引导幼儿思考一下问题:歌词内容、唱歌方式。引导幼儿体会用对歌进行交流的方式。最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教师的表演,让学生学习对歌。
  第二,引导编创阶段。将儿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分为提问组和回答组,两组成员商量对歌内容,教师从旁引导学生如何编创歌词。
  第三,表达交流阶段——对歌游戏。根据对歌需要,将教师布置成河流形式,对歌学生分别站在河流两岸进行对歌。教师可设置奖励,如胜利组幼儿可以穿上特制的服饰。
  2.3教学效果评析
  对歌教学不仅让儿童轻松学会歌曲,让促使儿童将喜欢的歌词放入歌曲中,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用音乐和他人交流。同时,对歌提高了儿童唱歌的兴趣,部分胆小的学生也愿意开口对歌。通过对歌,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频繁,增进了幼儿之间的友谊。
  幼儿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技能,而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美化儿童的心灵,最终实现实现儿童全面、健康的成长。幼儿音乐教师也需要根据幼儿教学的目标,将审美与快乐融入幼儿教学,在情感体验和抒情表现教学模式中实现幼儿音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燕.如何建立幼儿音乐教育的“审美与快乐”模式[J].大舞台,2011,(7):212-213.
  [2]刘迎芳,董娟. 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2:258-259.
其他文献
名师导航详略安排得当,内容会主次分明,结构能呈现疏密有致的美感。具体而言,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情节要详写,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绘景,均须在'细'字上多做文章,写人要
【摘 要】情境教学的实质,是根据儿童的学习心理和学科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创设 情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47-02  我通过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应建立在合理的平台上。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92-01  乡土区域是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多方面感受,获得各种有关乡土地理事实的讯息,并经过脑神经处理贮存于大脑里,成为心理性的讯息,可随时供本人检索,这就是用它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再者,乡土地理家乡味浓,它亲切、形象、直观,并且在空间位置上能给
【摘 要】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没有理解掌握好。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概念 直观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48-02  要掌握正确、
【摘 要】 自主阅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收集、发现和处理问题,并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摘 要】 课堂学习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也需要和伙伴们进行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在课堂上,一个问题,经过大家的一番讨论,结果迎刃而解,而且学生记得相当牢固。一次次小小的讨论,却让学生收获颇丰。有效的数学课堂讨论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每次合理的讨论,带给学生的是重大的收获。  【关键词】 课
针对某核燃料元件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品位含铀碱渣中铀的浸出和萃余水相中硝酸的回收问题,进行了高品位含铀碱渣的筛析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溶解浸出条件选择工艺、循环
肛肠疾病术后常常出现创面剧烈疼痛、创面愈合延迟等并发症,坐浴是肛门病术后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对121例病人采用便前坐浴指导,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文在分析物理化学实验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了初步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师能更好地展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突破写作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41-01  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