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成绩,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精心设计导言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学年,学生对第一堂课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利用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的需要,精心设计导言课,让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做到心中有底,有章可循。让学生从教师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受到感染。良好的导言课,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讲高一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前言时,设计问题:你家每月收入用于哪些方面的支出?钱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有余钱的时候怎么办?你购买的生活用品,为什么有的贵,有的便宜?为什么买同样的生活用品,有时贵有时便宜?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教师及时点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根源,课堂学习气氛热烈。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疑,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讲“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时,把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设计成问题:假定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16元,某服装厂通过加强管理和改进技术,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那么,某服装厂生产一件服装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几小时?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关系怎样?一件服装的售价是多少?某服装厂用4小时生产几件服装?设计的问题与计算有关,学生通过动脑计算,把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了,很快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三、合理设计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自然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学习的信心不断地增强。
例如,在讲《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了解本村生产力发展状况,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意识状况。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了解的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所掌握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要改善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的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这样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了。
四、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良好教学情景,把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社会中一些常见的政治问题。这样的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讲解“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自觉纳税”时,笔者选用了纳税的正面案例和某歌星偷逃税款的反面案例。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五、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趣味
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教学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例如笔者讲课时,教学语言力求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很投入,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很浓,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取得较好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才会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地思考、分析、解决政治课中的问题,教学效果自然会好。[e]
(甘肃省华亭县第二中学 744100)
一、精心设计导言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学年,学生对第一堂课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利用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的需要,精心设计导言课,让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做到心中有底,有章可循。让学生从教师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受到感染。良好的导言课,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讲高一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前言时,设计问题:你家每月收入用于哪些方面的支出?钱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有余钱的时候怎么办?你购买的生活用品,为什么有的贵,有的便宜?为什么买同样的生活用品,有时贵有时便宜?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教师及时点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根源,课堂学习气氛热烈。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疑,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讲“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时,把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设计成问题:假定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16元,某服装厂通过加强管理和改进技术,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那么,某服装厂生产一件服装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几小时?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关系怎样?一件服装的售价是多少?某服装厂用4小时生产几件服装?设计的问题与计算有关,学生通过动脑计算,把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了,很快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三、合理设计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自然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学习的信心不断地增强。
例如,在讲《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了解本村生产力发展状况,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意识状况。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了解的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所掌握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要改善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的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这样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了。
四、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良好教学情景,把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社会中一些常见的政治问题。这样的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讲解“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自觉纳税”时,笔者选用了纳税的正面案例和某歌星偷逃税款的反面案例。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五、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趣味
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教学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例如笔者讲课时,教学语言力求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很投入,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很浓,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取得较好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才会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地思考、分析、解决政治课中的问题,教学效果自然会好。[e]
(甘肃省华亭县第二中学 7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