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壳黄酮结构分析及其对胰脂肪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板栗壳黄酮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类型.采用醇提法提取板栗壳中的黄酮,并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冻干后得到的黄酮含量为(107.50±1.00) mg/g,提取得率为(5.66±0.05)%.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板栗壳黄酮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出8种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对硝基苯酚法测定胰脂肪酶活力,分别考察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效果及不同反应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074 mg/mL,且使胰脂肪酶最适pH值向碱性偏移.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其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53.19 mg/mL.由此可见,板栗壳黄酮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胰脂肪酶抑制剂.
其他文献
为保护并改善巴氏杀菌全蛋液的功能特性,探究在巴氏杀菌条件下添加不同类型磷酸盐(磷酸氢二钠、焦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对全蛋液理化功能特性的影响,包括pH值、表面疏水性、色度、游离巯基、溶解度、起泡特性、乳化特性和凝胶特性.结果 表明:相比巴氏杀菌后的全蛋液,3种磷酸盐会降低全蛋液的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相对较高浓度的磷酸氢二钠(10、20 mmol/L)和焦磷酸钠(9、12 mmol/L)能够显著提高全蛋液pH值.另外,3种磷酸盐都能显著改善全蛋液的溶解度、起泡特性和乳化能力,且达到巴氏杀菌前水平.其中添
本实验分别以天然马铃薯淀粉(potato starch,PS)、改性马铃薯淀粉(包括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HDP)、醋酸淀粉(acetate starch,AS)和氧化淀粉(oxidized starch,OS))为基材,通过流延法制备可食用淀粉膜,考察冻融处理对膜物理性质、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微观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马铃薯来源的淀粉颗粒具有典型的B型晶体结构,在成膜过程中淀粉结晶度降低,冻融处理后淀粉膜晶体峰强度明显减
为探究巴氏杀菌条件下添加丙二醇对全蛋液加工特性的影响,以鲜蛋为原料,研究不同巴氏杀菌条件(66℃/3.0 min、3.5 min、4.0 min)下添加不同添加量(0%、0.01%、0.1%、1%)丙二醇对全蛋液起泡性、乳化性和凝胶性的影响,并结合理化性质的变化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丙二醇的添加降低了巴氏杀菌后全蛋液体系中蛋白质的聚集程度,改善了全蛋液色泽.其中,全蛋液亮度值从70.26最大提高至72.28,红度值从13.17最大提高至17.63,黄度值从57.04最大提高至75.22.经过66℃
本实验以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为芯材,紫胶树脂铵盐(shellac resin ammonium salt,SRAS)为基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白藜芦醇/紫胶树脂铵盐(Res/SRAS)固体分散体,通过物理性质的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体外释放实验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对Res/SRAS稳定性、结构、体外释放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开展研究.结果 表明,固体分散体中SRAS、Res和无水乙醇的用量分别为2.0g、0.222 g和1
采用不同凝胶剂(蜂蜡、单甘脂、乙基纤维素)以及蜂蜡-乙基纤维素复配凝胶剂添加在现磨芝麻酱中,研究不同凝胶剂对芝麻酱主要组成、流变性、离心出油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对比不同凝胶机理的凝胶剂对芝麻酱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凝胶剂的添加增加了芝麻酱的硬度,降低了离心出油率.对芝麻酱的流变曲线进行模型拟合,所有芝麻酱样品均表现出假塑性,同时具有一致的流动行为,添加凝胶剂的芝麻酱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凝胶剂的添加改善了芝麻酱的体系稳定性,同时未改变其主要组成.通过对芝麻酱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凝胶剂的加入提高了芝麻
以海参性腺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ultrasound-assisted enzymatic,UAE)法制备海参性腺粗多糖,后经分离纯化得到海参性腺多糖(sea cucumber gonadal polysaccharide,SCGP)-UAE,探究其结构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并与酶法和超声法制备的SCGP-E和SCGP-U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SCGP-UAE的总糖质量分数(69.13%)显著高于SCGP-E (58.76%)和SCGP-U (62.93%) (P<0.05).3种SCGP的紫外光谱及傅里叶
真空预冷技术在低温熟肉制品的降温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实验以真空预冷前后不同盐水注射量(质量分数10%、20%、30%、40%)下的西式火腿水分存在形式和孔隙结构参数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探讨真空预冷的降温机理.结果 表明,10%盐水注射量样品整体平均降温速率(0.94℃/min)显著高于20% (0.76℃/min)、40% (0.68℃/min)和30% (0.56℃/min)盐水注射量样品(P<0.05).真空预冷过程中不同盐水注射量样品的结合水、束缚水和自由水弛豫峰面积均呈下降
探究改性蛋清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并筛选一种面条专用蛋清粉,对改性蛋清粉面条进行蒸煮及质构特性等宏观品质评价以及低场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等微观结构分析.结果 表明:添加改性蛋清粉PHG21的面条(NPHG21)具有较高的最佳煮面时间及吸水指数,较低的断条率及干物质损失率,且最佳煮面时间、吸水指数与凝胶强度及咀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面条断条率与凝胶强度及咀嚼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其硬度、咀嚼性较高,黏着性较低;与N空白相比,NPHG21的α-螺旋相对含量增加了91.7%,无规卷曲相对含量降低
为研究不同种类原料肉对婴幼儿肉泥的影响,本实验以3种婴幼儿肉泥(牛肉泥、猪肉泥、鸡肉泥)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流变特性及消化情况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婴幼儿肉泥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水分食品.不同种类肉泥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牛肉泥蛋白质量分数最高((11.01±0.53)%),猪肉泥脂肪质量分数最高((6.19±0.42)%),鸡肉泥水分质量分数最高((81.15±0.26)%).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婴幼儿肉泥呈现出剪切稀化特点,具有弹性成分占主体的弱凝胶特征.
利用蜂蜡、米糠蜡及其混合物作为凝胶剂,开发大豆油基凝胶油,并将制备的凝胶油与起酥油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通过对2种添加量下(5%、8%)蜂蜡和米糠蜡(蜂蜡与米糠蜡质量比10∶0、9∶1、8∶2、7∶3、6∶4、5∶5、3∶7、1∶9、0∶10)制备凝胶油的性质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米糠蜡比例的增加,凝胶油的硬度(11.9~140.4 g)呈先增加后减小再略有增加的趋势,当蜂蜡与米糠蜡比例为8∶2时,凝胶油的硬度最大,表明蜂蜡和米糠蜡混合后有协同作用;同时析油率采用离心的方法评价,结果发现米糠蜡比例较低(蜂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