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思政的模块设计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x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思政的培育土壤深厚,它可以与课程内容高度融合。本文基于当代大学生学情分析,提出该课程思政可以在每个教学单元设置四大模块:诗词文章、人物轶事、山川风物、影视人生,以期用文化滋养人,用榜样影响人,用河山陶醉人,用艺术感染人。这四个模块以“诗词文章”为基石,将传统文化知识以人文或艺术形式,用体验式或沉浸式方式,使学生的思想聚向主流意识与核心价值,从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思政目标。
  关键词:人文素养;课程思政;模块设计
  “职业人文基础”属于基础性必修课程,该课程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设。“职业人文基础”课程不仅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它也具有最適合课程思政的良性土壤。因此可以说,人文素养和课程思政的培育目标在“职业人文基础”课程中不谋而合,两者的教育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在该课程中有机融合。那么,人文素养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到底怎样融合,如何才能获取两者的最大公约数?本文尝试基于当代大学生的学情分析,对“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提出基本构想。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零零后一代,他们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具有十分鲜明的成长烙印。他们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下的成长者,是在东西方文化更加融通与碰撞背景下长大的。电子化、网络化的生活方式,非主流与主旋律的并驾齐驱,更加开放、多元与包容的文化生态等等,使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改变。比如:刷剧模式和刷机模式的日常化,视觉阅读、快餐文化的盛行,热搜、流量、社区文化的渗透,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的碰撞及其割据,践行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等等。面对这样一个思想文化多元与裂变的大学生群体,“职业人文基础”课程可以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顺应学生特点,设计具象化、体验式的形式和内容,实现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的融合。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的教学单元设计,完全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每个教学单元都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四个模块的设计。
  一、诗词文章——用文化滋养人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经典的传承是其重中之重。人文素养知识也都蕴含在中国经典的诗词文章之中。所以,课程思政内容模块的第一个模块就是“诗词文章”:用经典的诗词文章来传播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用文化去滋养当代大学生。
  诗词文章的选取首先要考虑主题分类。我们把相同主题的文章归为同类,据其经典性进行文本评估,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同时又能展现新时代人文内涵的文本列入文选。二是要考虑文本的代表性,我们要纳入不同时代、不同创作风格和流派、沿袭不同思想文化脉络的作家作品。三是要考虑课堂容量和文本篇幅。可以节选或全选,可以精讲和导读两种方式并用。四是可以将经典诵读引入课堂。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诵读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既兴鉴赏之风,又倡诵读之趣。
  比如,和大学生谈修身时,我们将其带入到中国古典诗词文章中去追根溯源,学生会发现,四书五经之《大学》对修身已有非常深刻的阐述。通过深入解读《大学》原文,尤其是其三纲八目,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深入理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身的关系,修身之道自然就能了然于心了。学生在埋头经典和联系自身之间架构起桥梁,古人的智慧和哲思与现实和自身有了观照,那么,对诗词文章的理解就能从书本中活化,在学生的修身之道上筑起理想的标杆,从心灵的改造开始,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二、人物轶事——用榜样影响人
  诗与远方是构筑人生美丽风景的想象空间。他人的故事,他人的经历,往往是我们眼中的诗与远方。人物轶事这一模块,可以串起授课主题与历史或现实人物之间的关系,用活生生的人物来说话,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大学生。
  比如,同样是关于修身这一主题,我们可以用人物轶事来说话。比如,王阳明授“羞耻之心”。他现身说法,把刚刚押上来的小偷命其在众人前脱衣服,小偷脱到只剩一条裤衩时再也不肯脱了。王阳明称这就是“羞耻之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小偷闻言,称自己做贼多年,无人认为其还有羞耻之心,还能把其当人看,称如若此日之后再做贼,就不是人了。王阳明的这样一段佳话,既让学生明白知耻属修身的基本要义,又懂得修身之道其实就是守住做人的各条底线。让人物说话,让事实说话,这样的榜样力量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
  三、山川风物——用河山陶醉人
  当代大学生热衷或向往旅游,各地的山川风物,不管是自然山水,还是人文景观,其实都是课程思政现身说法的好教材。在“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的每一个教学单元中,都可以设置“山川风物”模块,在山川风物中挖掘主流价值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内容,用河山陶醉人。
  比如,同样是修身这一命题,可以在“山川风物”模块中引入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无名氏墓碑这一风物,由墓碑上的文字引出思政内容。“当我年轻时,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则碑文充满了自省、哲理和教益。据说许多政要名人看了都感慨不已。这则碑文,很好地诠释了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也很好地给年轻人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修身是伊始。有大志是好事,但必须从小事做起。
  四、影视人生——用艺术感染人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在每一单元教学中,可以设置“影视人生”模块。在该模块中推荐与授课主题或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剧,要求学生课前观看,课上开展深度讨论,用艺术的方式感染人,用思想(辩论或对话等形式)激发人。
  例如,在“大学之道”这一教学单元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影视或纪录片:《无问西东》《西南联大》《世界著名大学》《大师:王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择一观看。要求学生在看后进行拓展式延申,了解影视制作的前台幕后,了解影视创作原型,鉴赏影视中的故事、人物、情感、细节、画面等艺术性或思想性元素,形成专题性的、有独立见解和想法的短小精悍的影评。通过影视这一艺术形式,了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挖掘人性,认同主流价值观,汲取正能量,获得人生的动力、目标或积淀正向的情感和力量。
  五、总结
  以上四个模块,既可以是课程思政的内容模块,也可以是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模块。当然,第一个模块是最重要的模块,它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知识目标与任务,其他三个模块是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形式与具象化、典型性的知识内容的结合。第一个模块“诗词文章”,必修保障本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后三个模块,分别从人物、风物和影视三个不同的人文或艺术形式,丰富对诗词文章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让人文之花植根于厚实的现实或艺术土壤,让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过程变得柔软和生动。
  这四个课程思政的内容模块,可以让“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的育人目标在润物细无声的自然过程中孕育出春华秋实。
  参考文献
  [1]
其他文献
作为初中一线教师的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个别学生总有说不完的多余的话,还有些学生总在寻找机会交头接耳,只要略微讲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室立马会炸锅,甚至于无法收拾。在这些情况下,好像只有拿出“师道尊严”,甚至大声训斥,课堂才会逐渐平息下来。但这样之后往往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只剩下少数学生能专心听课,多数的学生面无表情,神色黯然。如此死气沉沉的状态真让人受不了。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措施也愈加多元,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设了重要的契机。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和现实生活有着深刻联系。教师需要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变革,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分析;应用策略]  生活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破除传统教学中的限制和障碍,将课堂教学内容向现实生活中有效延伸,使学生的逻辑思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韵味隽永、底蕴深厚的文学经典,承载着古人的灵魂与呼吸,与我们血脉相连,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深入研究学习这些文章,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举步维艰,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学得生硬。这是由于文言文已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一些文言现象已经消失,学生理解文言的字面意思很是困难,于是理解文意成为文言文教学的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鲁迅作品一直被作为典范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入选最多时达三四十篇。鲁迅作品蕴含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和高度的艺术价值不仅会给人前进的力量和文化的修养,更会对人产生长久的影响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意义重大。抓住关键词,品读文章意蕴,是笔者在教学鲁迅作品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以七年级下册《社戏》的阅读为例,作者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现阶段思维品质已经成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英语教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能力不够重视,本文就目前小学英语阅读现状为基础,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生;思维品质;策略分析]  小学英语是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重
[摘 要:依据供给侧改革理念,审视艺术课程思政“有效供给”结构性矛盾,以立德树人为审美核心,开展艺术课程思政建设,将艺术审美与育魂价值相融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创新课堂、艺术社团和校艺术团教育载体建设为主要路径,强化艺术课程、艺术社团和校艺术团育人的延伸性和协同性,构建课内外联动机制,形成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竞赛育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有主题、有层次、
在儿童看来,教师的最大的不公正之处,就是教师给他不公正地(儿童深信不疑)打了不及格分数,还竭力想让家长为了这个分数而惩罚他。  儿童由于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变得情感粗鲁,这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严重地扭曲他的心灵。儿童经常体验别人对他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逐渐丧失对善与恶的敏感性。  现在,在教育家当中,经常听到关于奖励和惩罚的议论。这些诱人的理论像短命的蜉蝣一样生而又死。然而,在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奖
[摘 要: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一方面,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对于世界、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课外阅读中的价值观也是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课外阅读为出发点,对于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下。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在高中
[摘 要: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基础就是听说读写这四方面,在现代素质教育下的这四方面之中阅读是基础,英语阅读作为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学习成绩总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核心素养下进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还要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建立良好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成为所有学科的行动总纲,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文学思想。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只有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古诗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出现了若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古诗教学如何用好“知人论世”谈一孔之见。  一、充分利用好“知人论世”,使古诗教学摆脱粗疏状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