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品言话实践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qsswqs1976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韵味隽永、底蕴深厚的文学经典,承载着古人的灵魂与呼吸,与我们血脉相连,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深入研究学习这些文章,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举步维艰,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学得生硬。这是由于文言文已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一些文言现象已经消失,学生理解文言的字面意思很是困难,于是理解文意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一篇篇丰富灵动的经典古文便被肢解成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虚词、实词等知识碎片,死记硬背是学习文言文最得力的方法,文言文的魅力在这样的教与学中荡然无存。
  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引起我们的思考,文言文教学需要搭建一座由古代到现代、由课本到生活的桥梁,让先哲的智慧和思想自然流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本文将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三篇劝说类文言文为例,用文言文中的规劝技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开发文言文语文综合实践的有效路径。
  一、赏析《出师表》,学“晓理动情”规劝艺术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全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分析形势,对后主提出“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三点建议;第二部分是追叙自己追随先帝缘由,并表达出师北伐匡扶汉室的决心。针对当时的局势,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劝说对象贵为君主,说话需要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既能自保,又能达到劝诫效果。所以文中先对形势进行精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条建议,以理服人,达到劝诫的目的。为了巩固劝诫的效果,后文又详细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全文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表现了无限忠诚,情深意切。总之,运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方式,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进行入情入理的劝说,让被劝说者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建议。
  这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技巧,可以运用到如下口语交际情境中。
  背景:小王和小孙是同班同学,又是多年的好朋友。但这天却因为竞争班长职位而闹得不可开交,眼看着多年的友谊就要破裂。请你对他们进行劝说。要求用“晓理动情”的规劝方式进行劝说。
  同学:“孙某,这些天,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小孙:什么问题?
  同学:当班长得需要什么条件?
  小孙:这个简单,有责任心,正直,关心同学,有集体协作精神。
  同学:那你和小王为了当班长闹矛盾,够当资格班长吗?班长的职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要让大家信服。
  小孙脸红了。
  小孙:为了当班长我们闹得不可开交,我们本身都不够资格当班长。
  同学:想想你俩多年的交情,容易吗?你们曾经互助互爱,多让人羡慕呀。现在却要失去这份真情,那多可惜呀。
  小王(思索):是啊,班长职位固然重要,但是朋友更重要。
  结果王某和孙某和好如初。
  二、赏析《岳阳楼记》,学“美言婉劝”规劝艺术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传世名篇,人们在品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学习作者的致君泽民、先忧后乐的博大胸襟,而对文中所表达的对滕子京的劝勉以及规劝艺术少有提及。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在《岳阳楼记》开篇第一段,作者就交代写作缘起,赞扬了滕子京的政绩。这是范仲淹有意为之,可谓苦心孤诣。南宋范公偁《过庭录》曾记载,滕子京被贬,是因为擅自动用官钱遭诬陷。范仲淹知道这次重修岳阳楼肯定要花很多钱,担心有人再次借此攻击滕子京,所以在文章一开头就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既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和颂扬,也是为他被贬谪再一次辩白。但是“滕子京负大才”,范仲淹担心滕子京不听自己的劝告。所以在文章第一段首先赞扬滕子京的政绩,客观上保护了朋友,主观上也让“罕受人言”的滕子京内心愉悦,在此基础上,再对滕子京进行劝勉和规谏,应该更容易接受。
  还有,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后,他“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此消极情绪,不利他在官场生存发展。所以在后面文章中,范仲淹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并試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
  果不其然,范仲淹的劝诫还是奏效的。范仲淹这篇为滕子京歌功颂德的《岳阳楼记》一经流出,滕子京顿时获得宋仁宗好感,庆历六年秋,调滕子京到有小汴京之称的徽州任知府。
  如此美言温婉规劝,用诚恳的赞美之词,就劝说对象的某方面进行认可并且赞誉,使劝说对象从内心高兴。对方更容易接受劝说者的观点,达到劝说的目的,这种美言委婉规劝的劝说艺术,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这样借鉴。
  背景:一个漂亮的女人被一位老人撞倒,女人名贵的衣服被刮破一道口子,女人不依不饶,要求老人赔偿一千元钱。请你以路人的身份,委婉地进行劝解。
  路人:阿姨,您消消气,这件衣服质地真好,刮破了是可惜了。
  女人:(气哼哼)是呀,这衣服是名牌,花了五千元呢。
  路人:名牌到底是名牌,您本身长得就漂亮,穿上这件衣服,更好看了。
  女人:(有点不好意思)哪有呢?只是我太喜欢这件衣服。
  路人:您看,这个老人也不是故意撞你。这事就算了吧。
  女人:算了吧,人老了,也不容易。
  路人:阿姨不仅人长得漂亮,心眼也好。
  女人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三、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类比推理”规劝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战国齐相邹忌,用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广泛听取人民意见的故事。文章先写邹忌与许公比美,邹忌“三问”,妻妾客“三答”,引起邹忌的“三思”,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做了三种类比:“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然后广开言路,国家因此变得强盛。
  这种“类比推理”劝说方式,用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由治家之道联系到治国之道,循循善诱,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被劝说者不自觉地领悟到劝说者表达的意思。这种劝说方式,往往收到比直谏更好的效果。
  这种规劝方法,可以运用到这样的交际环境中:
  一个学生早恋,老师进行规劝。
  老师:葡萄还小,摘下来吃是什么滋味?
  学生:是酸的。
  老师:等葡萄成熟了呢,那又是什么滋味?
  学生:是甜的。
  老师: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等到成熟了再享受呢?
  ……
  学生听从了老师规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注入生活这一泓清泉,教学则能拓宽思路,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发语文综合实践,除了将文言文与口语交际教学相融合,还可以把文言知识融进更多的生活元素,比如文言文与成语教学融合、文言文与作文教学融合等。这些教学尝试,使文言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再势单力薄。文言文教学不再以生硬的面目示众,文言文中的文字也变得温存起来,课堂就会焕发出青春活力,常教常新。
其他文献
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在掌握和书写汉字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作文本常常变成错别字的“大观园”。本文主要呈现不同年龄段学生掌握及书写汉字的错误情况,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希望对以后的中学汉字教学有所帮助。我们对初一至初三各一个班共120人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及一些分析。  一、汉字书写错误情况分析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项调查内容。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
[摘 要:亲社会行为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大量的研究探讨幼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之相比,关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数量较少。而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少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亲社会价值取向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应当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关键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首次提出亲社
[摘 要: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改善,我国居民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斷提高,中国也对培养法学人才更加的高度重视,因此中国的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始了对法学这一专业的研究开展。在高校内开设专业的法学教育课,在实际的探索中,高等教育法学的内容的发展和教育有很多不足,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背景,以此来对我国高等教育中法学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法学教育情况,为促进法学教育课程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建议,
人类的精神是依靠伟大的经典来延续的。喜欢读书的人每天都离不开书,就像离不开一日三餐一样。化用苏东坡的话就是“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学生通过读书来继承文明,来成人成材。学生不读书,精神得不到滋润,人的品味、理想、追求就低,不能算是真正受过教育。  在衡量我们的饮食健康与否时,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是要符合膳食营养金字塔,这样才能均衡营养,成就健康体魄。那么,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否健康营养呢?用饮食来
当初的漂泊西南,日后的四海为家,老学生们在“追忆逝水年华”时,将家国情怀、战争记忆、青春想象以及“师道”理想糅合在一起,构建起让后来者惊叹不已的“联大神话”。  所有关于西南联大的追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生活上的艰难”压不住“精神上的愉悦”。当时也许多有抱怨,今日看来,却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九年联大,最让后来者怀想不已的,很可能正是此逆境中师生“打成一片”,一起经历苦难,一起探索学问
【真题传真】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汉·刘向《说苑》)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展示】  剖世间之理,辨万物之趣  陈艺洋  苍然世间,莽莽榛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如若获悉万物之理趣,岂并不易事也哉?  汉代刘向曾在《说苑》中写道:“夫耳闻之不如目见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相对于古典诗歌的温柔敦厚、哀而不怨,新诗更为率性自我、自由开放,更易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经历了近百年发展愈加丰富和成熟的新诗,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早期的新诗教学遵从“重意义,轻审美”的教育观,诗歌课易变成主旨归纳课,忽视了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怎样让新诗课堂兼具情
[摘 要:高校是人才培养摇篮,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阅读推广情况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国民素质的提升息息相关。本文立足于实际,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目前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一些应对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对方法;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问题]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意义重大,既是满足学校师生进步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充分体现图书馆业务职能的必然要求,对高校
作为初中一线教师的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个别学生总有说不完的多余的话,还有些学生总在寻找机会交头接耳,只要略微讲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室立马会炸锅,甚至于无法收拾。在这些情况下,好像只有拿出“师道尊严”,甚至大声训斥,课堂才会逐渐平息下来。但这样之后往往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只剩下少数学生能专心听课,多数的学生面无表情,神色黯然。如此死气沉沉的状态真让人受不了。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措施也愈加多元,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设了重要的契机。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和现实生活有着深刻联系。教师需要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变革,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分析;应用策略]  生活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破除传统教学中的限制和障碍,将课堂教学内容向现实生活中有效延伸,使学生的逻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