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要学生学好语文,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课上得深入浅出,饶有情趣,学生自然会感兴趣,而这种兴趣可形成最佳的心境,使学生的内驱力得到理想的发挥,促使他们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言谈活泼。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样往往能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读诗使人灵秀”,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诗歌学习有整整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当然要抓住这一契机,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诗阅读的评价要求为立足点,从学生立场出发组织课堂,调整课堂,带领学生来一场诗歌的文学之旅。下面谈谈笔者曾经做过的一些尝试。  一、以读养诗情  此处所说的“读”,应该是诵读。课堂上,笔者主张学生在第一遍读准全诗(不读错音、不漏字、不
如今语文教学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往教师独霸讲堂的局面已经逐步改变,新的教学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中国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自主学习,这才是教学的宗旨。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自学质疑,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在掌握和书写汉字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作文本常常变成错别字的“大观园”。本文主要呈现不同年龄段学生掌握及书写汉字的错误情况,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希望对以后的中学汉字教学有所帮助。我们对初一至初三各一个班共120人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及一些分析。  一、汉字书写错误情况分析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项调查内容。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
[摘 要:亲社会行为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大量的研究探讨幼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之相比,关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数量较少。而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少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亲社会价值取向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应当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关键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首次提出亲社
[摘 要: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改善,我国居民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斷提高,中国也对培养法学人才更加的高度重视,因此中国的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始了对法学这一专业的研究开展。在高校内开设专业的法学教育课,在实际的探索中,高等教育法学的内容的发展和教育有很多不足,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背景,以此来对我国高等教育中法学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法学教育情况,为促进法学教育课程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建议,
人类的精神是依靠伟大的经典来延续的。喜欢读书的人每天都离不开书,就像离不开一日三餐一样。化用苏东坡的话就是“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学生通过读书来继承文明,来成人成材。学生不读书,精神得不到滋润,人的品味、理想、追求就低,不能算是真正受过教育。  在衡量我们的饮食健康与否时,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是要符合膳食营养金字塔,这样才能均衡营养,成就健康体魄。那么,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否健康营养呢?用饮食来
当初的漂泊西南,日后的四海为家,老学生们在“追忆逝水年华”时,将家国情怀、战争记忆、青春想象以及“师道”理想糅合在一起,构建起让后来者惊叹不已的“联大神话”。  所有关于西南联大的追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生活上的艰难”压不住“精神上的愉悦”。当时也许多有抱怨,今日看来,却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九年联大,最让后来者怀想不已的,很可能正是此逆境中师生“打成一片”,一起经历苦难,一起探索学问
【真题传真】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汉·刘向《说苑》)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展示】  剖世间之理,辨万物之趣  陈艺洋  苍然世间,莽莽榛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如若获悉万物之理趣,岂并不易事也哉?  汉代刘向曾在《说苑》中写道:“夫耳闻之不如目见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相对于古典诗歌的温柔敦厚、哀而不怨,新诗更为率性自我、自由开放,更易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经历了近百年发展愈加丰富和成熟的新诗,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早期的新诗教学遵从“重意义,轻审美”的教育观,诗歌课易变成主旨归纳课,忽视了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怎样让新诗课堂兼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