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华之星国学大赛高中组复赛优秀作文展示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传真】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汉·刘向《说苑》)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展示】
  剖世间之理,辨万物之趣
  陈艺洋
  苍然世间,莽莽榛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如若获悉万物之理趣,岂并不易事也哉?
  汉代刘向曾在《说苑》中写道:“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诚然,耳、目、足、手确是层层深入,但若没有目见,只有手辨,效果真的好吗?对此,我不敢苟同,而我认为剖析事物的真正方法是耳、目、足、手并用。没有目见只有手辨不过是闭门造车罢了。
  想要透彻分析事物,一定离不开模仿阶段,而模仿就需要耳听目见。《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教他的方法是什么?不正是多读诗吗?多读诗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通过先贤的智慧结晶来提升自己品诗鉴诗的能力,最终到达作诗的目的。耳听目见是模仿的充要条件,也是学会剖析事物之理的第一步,是必经之路。
  当然,只有模仿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一大笔精神财富。要知道,得经过多少次的实践操作才能发掘出四大发明这样的璀璨明珠?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作,只是空有理论基础,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飘飘乎,摇摇乎,晃晃欲坠。
  所以,在剖析事物之自然理趣时,定要模仿与实际相结合。耳、目、足、手并用才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刘向所言实践之重要性,耳、目、足、手之递进性我并不否认,只是我认为要想真正透彻领悟事情真谛万不可抛却模仿而直接实践,这样只会闭门造车而得不到真才实学。不可浮躁,不可功利,要脚踏实地,按着顺序,一步步、一脚脚坚实地走下去。
  如果你能够注重模仿与实践相结合,耳、目、足、手并用,那你大可放心向前走去。剖世间之理,辨万物之趣的道理你已了然于心。在治学研究上,我们要低若尘埃,但也要心怀云彩,虽然在追赶时代巨轮的面前我们显得如此渺小,但掌握了正确研究万物事理的方法论后,我们依然可以变得强大。
  剖世间之理,辨万物之趣,如此甚好!
  内化于心,外化于物
  林明铭
  个人的学习过程要经历“耳闻、目见、足践、手辨”四个层次。
  耳闻与目见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耳闻带来的效果比目见差,目见帶来的视觉冲击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古语也反映了听与见所传递消息的可信度与真实性之间存在差异,目见更趋向于一种体验,但却是作为旁观者的体验,这就是台上与台下的区别——我们坐在观众席,看舞台上的演员们婀娜的身姿与翩翩的动作,殊不知,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由此,从目见到足践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台上十年的功夫,非一朝一夕可得,足践要有锲而不舍的恒心与毅力。李时珍尝遍百草,若不是坚持,何来今人所见的《本草纲目》。尝百草,乃是无奈之举,古时若有如今这样的高科技设备,或许“尝”这样危险的探索行为就没有必要了。而如今,我们看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医学奖”,为世界疟疾的治疗做出巨大贡献,也是在“尝试”百草之后。然而,常有人做毫无意义的实践活动。王夫之在评梁元帝“搜索骈丽,攒集影迹”的读书方法时说道:“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梁元帝读书只是在寻找辞藻丰富华丽的句子,却忽视了书中文字的真正内涵,难怪王夫之会认为这与赌博、耽于酒肉没有差别,不过是冠上了“读书”这样文雅的美名。足践是一种体验,但若像梁元帝一样,却不能做到真体验。体验不止于体验,体验包含了感受之后的更深一层——内化。猪八戒吃人参果,吃确是吃了,却没尝到真滋味。读书囫囵吞枣,读是读了,却没得到真内涵。我们可以实践得不完整,但一定不能跳过内化的过程。
  孔子在周列游列国之后回到故乡著书立说,整理五经,这便是晚年孔子手辨的境界。“手辨”,类似于写文章,是一种知识的输出。它相较于“内化”,又更进了一个层次,是“外化”。“外化”以“内化”为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无内化,何来外化?外化是一种提升总结,将之前的所闻、所见、所践以物质的方式呈现,由主观感受转化为客观事物。外化相较于内化多了一份“为他人”的社会责任感。古人常在官场失意,境况困窘之时寻求在“后世与后人”中的扬名。《报任安书》中写道:“比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刘向《说苑》中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一句有三个“不如”,在我想来,“不如”并非选择关系,不是让我们直接去选择“手辨”,而是让我们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通过“耳闻目见”接受客观事物,通过“足践”转化为自我感受,最后通过“手辨”将主观以客观呈现。
  哀蝠
  赵玲颖
  蝙蝠者,祥和瑞福之兽也。权贵裕者之中,爱之者众矣。或金丝镍缕绣于衣衫,或玉雕石刻饰于藏物。腾跃于祥云之间,翱翔于碧波之上。栩栩如生,精妙奇绝,以祈福顺安康。
  江南张行,知府之门客才气超众者,自幼时即好蝠。然行安贫乐道,不图宦达,故蝠之案饰不可见于其衫。行未尝自哀,善其蝠之道。每于知府之处会谈,见知府之袖饰以蝠纹,心中喜甚,益仰知府之好。
  知府闻之,欣然冁矣。于是张行病重,卧床不起,知府遣名医善术者医之,并派门人候之。又赠一玉蝠予行,以求身体安泰,福气临门。行不胜感激,许知府以察蝠之业,期年呈以收集之材,以报知府关怀爱戴之恩,以表张行遇喜蝠知己之情。
  一月后,行之病愈,登知府之门以辞行。行曰:“江南之地,旑柔尤甚,蝠不久居。吾请南下至寒湿之境,亲身访蝠,以察其妙。”知府许之,临行又赠行良马一匹,黄金数十两。
  行山道中,偶遇一村夫,问之以蝠。村夫神色惶惑,告之曰:“此山之中,确有一蝠洞,洞中幽深僻暗,吾等山居之人皆绕之而行,汝又何求乎?”行对曰:“余以为蝠乃祥和瑞福之兽也,深居于山,不常出也。由是余自幼好蝠,收集蝠之刻饰、画作,至今却仍有未曾见蝠之憾。曾许人以诺,必将亲访蝠乃还。还请引路,必将重谢。”村夫仍不应,曰:“吾未闻如此阴恶之兽竟如此为人之所待,然余恐甚,恕不许也。”又见张行求蝠之心切,不似游手好闲之徒,便劝行与其归家,出酒食以待之。张行允。
  至其家,系马于槛。村夫示行以路,行喜,村夫无奈。此时已近黄昏,暮云如覆,行出门望山洞之所向。次日,行登马与村夫告辞,遗之黄金数两,遂驰而去。村夫望其腰间佩玉蝠,捬掌而叹曰:“何以痴至此也!”
  张行至山洞之口,因人迹不至,草长足仞。时天阴云暗,风急月悲,暮也。张行拔草以入,心念如此;而今吾终得以亲身感触此福兽,无憾矣。未至十步,行猝感颈肤痛裂,以手抚之,一蝠竟附其上。行恐,欲逃,只闻一尖厉之声,若阴间之鬼魅,行倒于地。村夫于山腰,见天色顿沉,似倾雨来临之势,速归其家,忽闻凄烈之声,仰首望去,见百千之蝠倏然飞起。天昏地暗,疾风烈雨……
  数月后,知府遣人寻行,至山村,见村夫,说如此。众人持火把入洞,见洞壁皆蝠倒挂。洞中不见骸,村夫于草蔽处寻得玉蝠。地上有一隐约指痕,曰:“无悔。”回复知府,呈以玉蝠。知府抚蝠而泣曰:“行有勇有才,不啻闻之于蝠。今献身蝠下,无悔矣。”
  是蝠之传闻象征可哀,抑或行之践蝠可哀,众人可辨之。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类的一切文明都起源于思考。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也是思考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课改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了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问题意识培养至此走进了小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三部分,其中阅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是提升小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关键。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能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学习质量。本文以理论与实践
一直以来,古诗文教学重“言”还是重“文”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两者往往不能兼顾,更多的教师从实用主义出发,为了追求“高分”,过于重视注释翻译,轻视文本。如此的教学方式,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得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致使学生以为文言文就是机械背诵,因而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文本一定要深挖,让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能展示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再让这些观点在课堂中产生碰撞,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发
要学生学好语文,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课上得深入浅出,饶有情趣,学生自然会感兴趣,而这种兴趣可形成最佳的心境,使学生的内驱力得到理想的发挥,促使他们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言谈活泼。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样往往能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读诗使人灵秀”,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诗歌学习有整整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当然要抓住这一契机,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诗阅读的评价要求为立足点,从学生立场出发组织课堂,调整课堂,带领学生来一场诗歌的文学之旅。下面谈谈笔者曾经做过的一些尝试。  一、以读养诗情  此处所说的“读”,应该是诵读。课堂上,笔者主张学生在第一遍读准全诗(不读错音、不漏字、不
如今语文教学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往教师独霸讲堂的局面已经逐步改变,新的教学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中国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自主学习,这才是教学的宗旨。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自学质疑,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在掌握和书写汉字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作文本常常变成错别字的“大观园”。本文主要呈现不同年龄段学生掌握及书写汉字的错误情况,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希望对以后的中学汉字教学有所帮助。我们对初一至初三各一个班共120人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及一些分析。  一、汉字书写错误情况分析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项调查内容。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
[摘 要:亲社会行为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大量的研究探讨幼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之相比,关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数量较少。而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少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亲社会价值取向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应当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关键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首次提出亲社
[摘 要: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改善,我国居民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斷提高,中国也对培养法学人才更加的高度重视,因此中国的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始了对法学这一专业的研究开展。在高校内开设专业的法学教育课,在实际的探索中,高等教育法学的内容的发展和教育有很多不足,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背景,以此来对我国高等教育中法学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法学教育情况,为促进法学教育课程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建议,
人类的精神是依靠伟大的经典来延续的。喜欢读书的人每天都离不开书,就像离不开一日三餐一样。化用苏东坡的话就是“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学生通过读书来继承文明,来成人成材。学生不读书,精神得不到滋润,人的品味、理想、追求就低,不能算是真正受过教育。  在衡量我们的饮食健康与否时,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是要符合膳食营养金字塔,这样才能均衡营养,成就健康体魄。那么,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否健康营养呢?用饮食来
当初的漂泊西南,日后的四海为家,老学生们在“追忆逝水年华”时,将家国情怀、战争记忆、青春想象以及“师道”理想糅合在一起,构建起让后来者惊叹不已的“联大神话”。  所有关于西南联大的追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生活上的艰难”压不住“精神上的愉悦”。当时也许多有抱怨,今日看来,却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九年联大,最让后来者怀想不已的,很可能正是此逆境中师生“打成一片”,一起经历苦难,一起探索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