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高考试题有感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地理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文章作者在赏析和研究2020年江苏高考地理卷的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因此就2020年江苏地理卷第27题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浅析题目所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获取信息能力,二是关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获取信息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的一点浅见。希望对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思维;获取信息;表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624X(2021)21-0079-02
  下面为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第27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简述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上述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试题以尼日尔河流域为具体情境,首先是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其次是河流与其他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植被等)的联系,最后是地理环境整体性。该试题还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包括地形、降水、水系、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甚至还有纬度以及由此推导得出的气候。学生要准确地获取信息,最后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述在答题纸上。所以笔者以为,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要提升他们的阅读审题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以下是笔者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获取信息能力和表述能力的一些浅见。
  一、完善思维导图,提升综合思维的水平
  综合思维是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上述试题以尼日尔河为中心,首先要求考生分析尼日尔河水文特征的空间变化,其次分析地形、气候、植被等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最后分析河口三角洲的地理环境特征。考查了学生综合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动态性。
  思维导图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某一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要素的相互联系。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
  笔者对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思维导图如下。
  以上是最初的思维导图,中心是河流水文特征,然后是水文特征的构成,再往后是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学生构建了思维导图,还需要完善它,例如不断补充遗漏的要素、旁边用文字描述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细节、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水文特征,等等。
  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倡导者、参与者、观众,而学生才是创造者。教师要培养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习惯,学习或者复习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尝试构建思维导图。教师要鼓励他们多构建思维导图,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评比出优秀的思维导图。教师要让他们的学习做到收放自如,收的时候让冗长的文字叙述变成一幅图,放的时候让一幅图变成自己丰富的知识。相信这样可以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具有创造性,是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和高考复习方法。
  二、设计问题引导,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阅读图表资料、文字材料是学生解题的关键步骤,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阅读,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全面地获取信息。上述试题中的等降水量线、内陆三角洲、湖泊等都是重要的信息,还有容易被忽略的纬度、水系、高原地形。分析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的原因,要用到地形地势特征、水系、降水等信息。因此,学生读图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第一,富塔贾隆高原上的年降水量能达到多少?第二,简单描述高原上的水系特征(如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流向等)。分析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要涉及塞古到迪雷之间地区的降水、蒸发、地形、湖泊和下渗等因素。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下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读图:第一,描述塞古到迪雷之间地区的地形特点、降水特点;第二,结合纬度推断两地间的蒸发量大小,描述两地间的降水变化特征;第三,湖泊对河流水文特征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图表和文字材料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有利于培养他们从地理角度去看地理现象的习惯。设置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确定问题的难度,做到循序渐进。教师设置问题还要多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如某个要素的时空分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做到紧扣主题。教师设置问题也要多以解题为目标,将试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做到目标明确。
  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表达技巧的掌握
  学生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会存在表述方面的问题,如口语化、用词不准确、逻辑性和条理性差、抓不住重点等,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和纠正。例如,学生在描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时,表述为“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这有可能是审题不清,也可能是表述不准确,没有描述出要素的变化。学生在描述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气候特征时,表述为“水热充足”。这样描述并没有抓住重点,让人感觉更像是描述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而没有写到高温多雨的特征。
  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也可以是生生之间。交流可以是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后,还可以在作业、测试之中。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到交流中,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需要公平的、多元的交流平台,教师应该搭建这样的平台。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地让学生说,让更多的学生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错就被叫停。教师既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又要指出他们的错误或者不足。既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要善于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其次,教师在课后要多让学生写,客观题写思维过程,综合题要注重表达。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适当写些评语,必要时增加面批人数和次数。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例如,课堂上一个问题让多名同学回答,或者投影展示多名同学的答案,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或者展示优秀学生的作业、答题卡,依靠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同学提高。最后,教师还要注重试卷主观题的二次批阅,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他们当面交流,多多鼓励和引导。
  综上所述,如果高考是难以越过的海洋,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远航的船、审题就是调整方向的舵、表述就是扬起的帆,学生需要依靠满载的船、准确的航向以及鼓起的帆去越过海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努力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表述的技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韦志榕,朱 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金声明(1981— ),男,江苏南京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全球化大環境下,跨文化交际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际间的交流能力和交流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文章研究了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和跨文化敏感度的主要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综述,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领域下的研究进行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
摘 要:线上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教师应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与时俱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积极探索新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在线阅读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课外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外阅读;“在线阅读圈”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
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将生活材料作为美术创作材料,以丰富幼儿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对生活材料的收集、思考和创作到动手制作,教师可以从材料的颜色和形状入手,引导幼儿大胆进行艺术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技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如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艺术作品,丰富幼儿的艺术生活。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之间的差异,鼓励幼儿独立创作,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时间充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幼
摘 要:在英语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方面,英语阅读教学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课堂提问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核心力量。因此,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英语阅读;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1-0071-02  目前,在我国的英语阅读课上,教师的提问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根据英语学
摘 要: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各学校积极响应号召,推行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文章作者对部分学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结合实际,为学校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指明基本路径:建议丰富活动内容,更换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小学生转变锻炼观念,加大体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强化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 要:“日行一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近年来,我们把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提出了“至善”的德育理念,明确了以“向善养德、至善行动”为实施载体,着力打造“至善”德育特色,不断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自省,每日积累善言,坚持行善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在当代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西方音乐三大体系教学应用较为广泛,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运用较为普遍,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让学生获得感性经验为主,通过一些体态律动来体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民族民间舞蹈也能发挥类似作用,舞蹈与体态律动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音乐的节拍使舞蹈变得更加柔美。本文从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将民族民间舞蹈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相结合的角度展开分析,以期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价值。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较强、覆盖面较广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得到全面性、综合性的提升,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进一步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优势,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面试”评价机制非常有必
摘 要: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四个基本技能。写作是指学生利用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关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群文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为学生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1-0055-02  引 言  初中语言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创新,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还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及思维能力。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及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