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诱思,提高高考总复习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mail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复习过程是一个再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再认识过程不是认识过程的简单重复,而应包含着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这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高三年级的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有一般教学范畴的共性,也有其区别于新授课和单元复习课的特殊性,仔细分析一下,大致有如下几点:
  1,内容庞杂,时间紧,要求高。三者之间的矛盾突出,这就要求必须讲求实效。2,因大部分知识已学过,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少,激疑情况的设置困难很多。3,生动的直观材料少,不宜实施实践探索法教学,教师的“诱”受到很大限制。4,学生已有相当的感性材料和理论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已有知识中的“初级的本质”去探索新的更高级的本质,即“思”有很好的起点和落点,亦即适宜使用理论探索法教学。
  基于上述认识,总复习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和对复习内容的研究,居高临下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回忆、整理旧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深入理解已有知识,并通过思考和讨论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问题设置转换认知角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课上,学生的学习是从直观实验人手的,化学概念、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大都是通过实验学习的。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化学科的特点。但总复习时,如果仍一味强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忽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一认识的基本规律,还像新授课那样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重复实验事实,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索然寡味,丧失对复习的兴趣。相反,如果注意到复习过程中与新授课过程中学生认识特点的不同,转换认知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复习,就可以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过渡,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例如,初学时,C12的性质是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认识的。学生通过学习C12与Na、Cu、H2、P、H2O、NaOH等物质的反应,了解到C12是一种极活泼、氧化性很强的非金属单质。后来又陆续学习了C12与H2S、SO2、Fe2 、CH4、CH2=CH2等物质的反应。总复习开始之前,学生对C12的性质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若教师在组织总复习时仍囿于教材的次序,机械地带领学生重复教材内容,复习的效果肯定不好。笔者在总复习教学中,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出发,提出如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为什么c12有强氧化性?②哪些反应中c12表现了氧化性?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C12跟水、c12跟碱的反应,能否说明它有强氧化性?
  在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之后,教师及时地加以纠正、补充,不仅可以使学生对C12的性质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而且缩短了复习时间,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再如,硝酸性质的复习,是通过对如下儿个问题的讨论进行的。①哪些事实说明硝酸是一种挥发性的酸?②硝酸在跟哪些物质的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哪些事实说明硝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④从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在硝酸的保存和制备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种从问题人手,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变换了认知的角度,保持了复习课的新鲜感。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他们没有感到复习是在重复旧知识,而是觉得自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注重知识内在实质的升华,强化思维模式的培养
  
  设计问题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于强化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梯度就是思维的展示过程,就是知识内在实质的挖掘过程。如复习氯气净水时,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梯度问题:
  1 [旧知识回顾]氯气净水的原因是什么?
  2 [相关知识迁移膘白粉能否代替氯气净水?若可以,其不良后果是什么?
  3 [实际知识具体迁移1NH2cl是一种新型净水剂。试利用水解实质回答NH2cl净水的原因?
  4 [实际知识抽象迁移]铁酸钠(Na2FeO4)是种新型净水剂。已知铁酸钠的氧化性比KMn04氧化性还要强,其还原产物是Fe3 。试回答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的原因。
  以上四个问题的设计以净水为出发点,问题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知识的应用从记忆到迁移,从迁移到类比呈现了梯度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自然从问题的表象(c12之所以净水)理解,层层递进,到问题实质(C12净水是因为生成HClO,HClO净水是因强氧化性)理解,对知识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飞跃。
  
  三、注重个性知识的共性因素,设置问题使知识系统化
  
  中学化学中的有些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材中是本着“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分散编排的。而总复习时,由于不再有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问题,就有必要从总的角度讨论、分析、归纳,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可以用如下一些问题组织对氧化还原知识系统的复习。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②何谓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何谓氧化剂?还原剂?何谓氧化性?还原性?何谓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③常见物质中,哪些有氧化性?哪些有还原性?哪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通常可通过哪些途径比较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⑤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什么?配平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有哪些基本方法?试举例说明。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什么样的守恒关系存在?这些关系有何具体应用?⑦原电池、电解池中的反应为什么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池是怎样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加以设计的?
  以上诸问题,学生在新授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接触过,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回忆、思考解决其中的大部分,教师再适时地加以点拨,就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这种对同一知识系统中的不同知识点设置问题实行集中、系统复习的方法,不仅可以缩短复习时间,而且由于知识体系内各知识点问固有的内在联系,复习时容易形成迁移效应,有利于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正确、深入的理解,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及思维方法的形成。
  问题的设计也可以由一些知识点的某一共性人手,让学生在思考中联想知识,在联想中比较知识,在比较中归纳知识,在归纳中深化知识体系。例如:
  1 就相同用途设计问题。如复习C12漂白性时,提出:中学化学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有何异同?
  2 就相同化学现象设计问题。如复习Al(OH)3两性时,提出:中学化学有哪些化学反应具有清一浊一清的化学现象?
  3 就相同的反应类型提出问题。如复习盐类水解时,提出: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哪些?从电性角度回答水勰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 就相同物质的不同性质提出问题。如复习硫酸时,提出:根据H2SO4的性质回答中学化学有哪些物质的制取与H2SO4的性质有关?并指出H2SO4的作用。
  5 就相同知识的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复习水电离时:促进水电离的因素有哪些?抑制水电离的因素有哪些?
  以上提出的问题并非在于让学生简单回顾旧知识,而是强调在归纳中比较知识的异同点,从而使杂、乱、散的化学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群体,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
  这种设疑诱思的总复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以深入理解为复习的第一目标。一方面,此时的理解与初学时站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即使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感到收获较大,防止了学生对复习课产生厌倦隋绪,另一方面,这种以理解为第一目标的复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真正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原来生吞活剥的知识通过复习得到充分消化的同时,提高了思维能力,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总复习效率。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从一定意义上讲,阅读和写作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在同一载体上进行的丰富积累和积累运用,形成语感和表达交流,学生多种方法和方法运用的双向互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可以这样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好比同胞而生,必须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以学生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展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
[摘 要]作文评语作为一种特殊文体,会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作文的热爱程度,进而影响着学生对作文的投入,决定着其作文水平的发挥。因此,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评语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 评语    一、高中作文评语的现状    作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批作文写评语,不能摆脱个人程式化倾向,绞尽脑汁精心写就的评语,却被学生匆匆一瞥冷落一旁。评语简直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对于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从初中化学的教学角度谈谈对化学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化学概念在教学中的地位    化学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刚学化学时,我们首先就碰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概念,这些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学校教育工作来说,教师是生产力,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因为在任何一个机构组织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学校,教师是相对稳定的,学生则始终处于一种流动变化状态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近似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提醒学校管理者应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教师身上。从某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
【摘要】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情境的创设、课堂有效活动的开展以及有效教学评价的进行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笔者纵观所听的各级各类化学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平时的随堂听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如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灵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一谈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就问题意识培养的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通过学习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想问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设计有趣、生动的实验等途径,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切要从娃娃抓起。随着英语教育低龄化,幼儿英语教育渐渐在全国各地施展开来。可我们再来看看目前幼儿英语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很多幼儿英语教学过多的注重幼儿。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空前发展,越来越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在学习外语,外语教学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目前不但一些小学一年级就有英语课,不少幼儿园也开没了双语教学或英语特长班。虽然开设英语课程的幼儿园收费都普遍高于一般幼儿园,但不少
【摘要】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才能取得成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发展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习惯,塑造学生主体参与的人格。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主体参与习惯的策略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形成主体参与习惯的策略可以从教师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与课后有效复习和提高这三个方面去实施。  【关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和作用: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就会流于形式,专业支持也失去了对象。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其重要意义表现为:  1、教学反思是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方式。  2、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与研究中经常保持理性精神、科学态度,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自觉的实践者。  3、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