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文章平淡乏味,空洞无物,没有灵气亮点,缺乏韵味。认真分析,你会发现细节描写的欠缺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一篇文章如果有了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景物描绘会更逼真,主题思想会更深刻,文章也会更添精彩,让读者赏心悦目。正如作家李准所言:“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掌握好哪些细节描写的技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
  一、用心观察,选取典型细节,彰显人物个性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物。这样才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力求取得“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效果。如我国清代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的刻画:“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看到这一细节,真让人忍俊不禁,一个活脱脱的中国葛朗台被刻画得淋漓兴致。
  同时,细节描写还要选择那些鲜活、独特的细节。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迂腐封建知识分子悲剧形象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这里没有借助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手法,只抓住典型细节,却活画了人物的肖像,文字是那样简练朴素,而形象又是那样生动逼真。
  二、锤炼动词,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渲染情境
  在动作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锤炼恰当的动词,寻求以少胜多,甚至一字传神、一字千金的效果。如《范进中举》中“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扯”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非常传神,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胡屠户庸俗势力、溜须拍马的市侩形象。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真实生动的细节,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加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再如《背影》中特定情景下父亲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由于视觉角度的限制,作者省略了父亲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作者只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从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想见其甘心为儿子奔波的情怀;从背影中,人们还会想得更多,似乎会看到父亲家道日衰的过去,也会预见到他离“大去之期不远”的未来。由于背影的表现角度选得好,写得隐而不露,约而不繁,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发人深思,催人联想,所以它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反复鉴赏。
  在作文教学的细节描写中,让我们用细节之花去鲜活文章之体。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家事衰微,车站送别,朱自清用心感受,融入真情,才绘出了“心中永远的背影”!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事物,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衷心希望师生在学习生活中能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细节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用细节来凸显文章的魅力,用细节使文章散发出熠熠光辉!
其他文献
十月迎来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而我们的“热土”专题,迎来了秋耕的季节。城市之外的中国,这片被翻耕了两千多年的土地,依旧默默生产,迎来送往:农人、村官、士兵、知识分子、打工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显示,大脑内也存在免疫系统的淋巴管道,这项新发现将颠覆几十年来教科书中“脑内没有淋巴管”的旧概念.它将有可能对从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以及多
学生参加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能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在本文中将阐述笔者对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全新认识,根据现状对如何上好综合与实践课作了认真的分析,通过对初中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用一些具体案例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介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可以说明以问题形式为载体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一、对综合与实践课的认识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中设置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大力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提倡有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高效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这是每位教师共同追求的。但通过调研发现: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讲授的很辛苦,学生学习过程很艰辛,整个课堂学习活动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学过
俗话说:“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这句话阐明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即学生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们英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下面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与同行探讨切磋。  一、注重选材,增强阅读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极强,很多人
古诗词作为我国特有一种文体,主要分为近体诗与古体诗两大类型,它区别于一般的语文知识,既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学品味、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而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是为了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为此,引领学生正确学习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古诗词的教学造成了影响。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和探讨的
合作学习就是由教师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然后控制教学进度的学习方法。它是在英语教学中为了使师生之间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并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全方位学习的英语学习方式。  一、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己的学习自主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
摘要:《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传》目前只有朱一玄校点本。因底本有些地方模糊不清,刻印字体又受草书影响较大,加之首次校点,因而朱校本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错误。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仅就校点本《花关索传》中出现的标点失误按断句失当、冒号引号漏用、问号误用为句号和校勘不细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增强校点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关键词:朱一玄;《花关索传》;标点失误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的描述:“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小说文本可以作为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例子。语文教育家叶圣陶
我们确定2010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