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参加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能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在本文中将阐述笔者对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全新认识,根据现状对如何上好综合与实践课作了认真的分析,通过对初中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用一些具体案例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介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可以说明以问题形式为载体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一、对综合与实践课的认识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中设置综合与实践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新《课标》试图改变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的困境,着重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与实践课是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由老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为基本探究内容,从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出发,以小组或班为单位,经历、探究、讨论交流问题的过程,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以问题为载体,进行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老师要转变观念,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模式。我国有不少学生能在国际上获得各种竞赛奖,但很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说明我们的学生墨守成规,读死书,死读书,缺乏创造精神。我们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好的教学模式,扬长避短。在中、小学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给学生一个去发现、创造的平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应用上有个施展的空间。
  二、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现状分析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能否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课程?最近,对我校初中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个调查,对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89%的学生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92%的学生认为老师对综合实践课不太重视;对每堂数学综合实践课,83%的学生认为老师都是偶尔参加综合实践课;80%的学生愿意参加社会调查而不愿意做一道数学题。调查结果表明:我们有许多老师对综合实践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却是非常期待综合实践课的学习。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有关部门或机构或学校职能部门对各个学科的综合与实践课的计划制定与落实缺乏监督机制,有的是有名无实,或很少纳入议事日程。
  原因之二是:几十年来我们的教师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对综合实践的意识淡薄,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综合实践内容中考不考,并且上好这样的课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只注重数与代数式、空间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知识的教学结果而不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诠释新教材的理念上出现了偏差,仍然继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教学模式。
  三、上好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应注意几点
  1. 教师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密。除教材内容、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安全因素等。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老师要适当加以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老师要认真对待,要善始善终。否则就会走过场、流于形式。
  2.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要因材施教
  七、八年级的学生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如“长方体盒子最短路线问题”。九年级的学生,一般以实地测量、参观调查、课题小论文等为主,如“测量楼房的高度”,“不能达到的河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3.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
  老师要放手,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活动的全过程,允许学生大胆运筹,策划。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路老师要多鼓励,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将失去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
  4. 切实上好综合与实践课,做到善始善终
  学生完成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坚决杜绝有始无终,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中互相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实践活动中,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树立信心。
  四、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效果分析
  1. 通过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学会自我探究,而且能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的学习能力。在活动课上,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学生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设计方案时,思路畅通了、方法灵活了。
  3. 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挖掘出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在活动课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了,意志得到了锻炼,情操得到了陶冶,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 综合实践活动课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活动环境。
其他文献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能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的互助性学习。研究表明: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竞争的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他们就有可能变得自私、冷漠、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
数学教学应培养使学生一定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尤其是思维的深刻性,即分析问题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深刻性的训练,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正确认识其重要性是进行数学思维深刻性训练的出发点  1. 思维深刻性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
如果说,李青个展的主题"交织"所涵盖的是一种混合的状态,那么在展览现场最终给观者带来的感受则是一种细腻的、柔软的迷离感。至少,我很难用清晰的、精确的词汇去概括我所获得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重要的英语语法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初中生在英语阅读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批判性的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定时定量的安排作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
近一段时间,我国北京、山东等地正在进行和酝酿中考英语改革,其中方案之一就是降低英语的高考、中考分值,增加听力的比重,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这就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培养的片面做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中考英语的改革与调整,必将给一线英语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为顺应英语改革的发展趋势,英语
数学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存在心理障碍,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影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  一、科学指导,设立目标  从教师的角度讲,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成功地开启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要以激
当素质教育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到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中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体现就是阅读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教育,阅读的重要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文和英语学科之中,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越发突显。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对数学概念、定理以及习题进行有效阅读,这种有效阅读可以加快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发现数学方法,领悟数学思想。本文结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英语词汇是英语的基石,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足够的英语词汇。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所需掌握英语词汇的要求,学生需掌握约三千三百个单词,其词汇总量几乎是以前要求词汇量的一倍。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确保初中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数量能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词汇时存在的问题 
十月迎来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而我们的“热土”专题,迎来了秋耕的季节。城市之外的中国,这片被翻耕了两千多年的土地,依旧默默生产,迎来送往:农人、村官、士兵、知识分子、打工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显示,大脑内也存在免疫系统的淋巴管道,这项新发现将颠覆几十年来教科书中“脑内没有淋巴管”的旧概念.它将有可能对从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以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