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uxiax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作为我国特有一种文体,主要分为近体诗与古体诗两大类型,它区别于一般的语文知识,既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学品味、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而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是为了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为此,引领学生正确学习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古诗词的教学造成了影响。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只注重于古诗词解说而忽略了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人读之可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和所表现的意境。然而古诗词意境的美妙之处,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去体味才可发觉。但在当前,由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采用了过于直白的讲解方式,忽略了古诗词的授课要旨,即学生诗词审美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将本应生动有趣的诗词授课变成单纯的语文知识讲授课程,同时也将诗词的意境破坏殆尽,使学生仅能了解文章的内容而难以体会诗词意境,令古诗词丧失了其原本的意义,无法表现出作者的作词情感。
  2.只注重于古诗词背诵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
  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即便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生进行的古诗词教学也仍以死记硬背为主。一方面,这样能有效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可大大缩短教学时间;还因为课时量规定一般古诗词教学在2课时左右。在教授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朗诵诗词,然后向学生讲解该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接着对作者进行简短介绍,最后分析和讲解诗词内容,课程末尾,再向学生布置课文背诵作业。在教授第二节课时,教师考核学生对诗词的背诵情况,考核结束即结完成诗词的教学。这种教学过于简短、呆板、平直,学生不能体会到诗词更深层的含意,自然就难以理解诗词意境,而诗词意境正是关联学生情感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所以,只是单方面的背诵诗词的教学,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降低,进而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使诗词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的相应对策
  1.讲解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意境
  要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意境,意境引导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点:一是语言品味。古诗词优美简洁,往往只需一到两个字便能将意境表现出来,为此,教师应注重每个词的分析,使学生从中感悟出一幅幅山水美画,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二是拓展想像。在古诗词当中,诗人往往会借由描绘出生动的画面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可见有诗即有画,有画即有诗,教师在授课时可运用图片展示或是语言表达,将诗词变化为学生脑中鲜明的图像,从而使静止的文字活起来,令学生切实感受到诗中意境;三是意境揣摩。众所周之,诗词的产生不仅是作者对景物的描绘,同时也是对其自身情感的抒发。例如《爱莲说》一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诗词既表达了莲的高洁之美,又寄予作者不贪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为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意象之美。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施教者,在向受教者进行古诗词授课时,不应只注重于自己的主导地位,还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引领学生进入到诗词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自动自发的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当中。为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直观的形式,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感官刺激。例如,在教授《木兰诗》这一课程内容时,基于该首诗词的特有魅力,使得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非常之多,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从诸多影视作品中抽取其中几段,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播放。学生通过观看银幕,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逐渐产生兴趣,进而为花木兰为父出征,在战场上为国杀敌的英姿与精神所感动。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不仅对《木兰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对诗词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课文更深入的讲解。在对古诗词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不但主动回答教师提问,课后也对诗词再三诵读,直至能够流畅背诵为止。由此可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好方式,采用该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领悟程度,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初中作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古诗词的教学更是不可忽略。当前部分教师仍保有传统教学观念,要实现教学目的,就必须打破并更新这些固有观念,使教师在进行诗词授课时抓好基本知识与意境讲解两点之间的平衡,进而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获得质的提升。
其他文献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重要的英语语法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初中生在英语阅读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批判性的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定时定量的安排作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
近一段时间,我国北京、山东等地正在进行和酝酿中考英语改革,其中方案之一就是降低英语的高考、中考分值,增加听力的比重,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这就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培养的片面做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中考英语的改革与调整,必将给一线英语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为顺应英语改革的发展趋势,英语
数学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存在心理障碍,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影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  一、科学指导,设立目标  从教师的角度讲,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成功地开启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要以激
当素质教育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到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中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体现就是阅读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教育,阅读的重要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文和英语学科之中,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越发突显。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对数学概念、定理以及习题进行有效阅读,这种有效阅读可以加快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发现数学方法,领悟数学思想。本文结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英语词汇是英语的基石,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足够的英语词汇。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所需掌握英语词汇的要求,学生需掌握约三千三百个单词,其词汇总量几乎是以前要求词汇量的一倍。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确保初中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数量能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词汇时存在的问题 
十月迎来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而我们的“热土”专题,迎来了秋耕的季节。城市之外的中国,这片被翻耕了两千多年的土地,依旧默默生产,迎来送往:农人、村官、士兵、知识分子、打工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显示,大脑内也存在免疫系统的淋巴管道,这项新发现将颠覆几十年来教科书中“脑内没有淋巴管”的旧概念.它将有可能对从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以及多
学生参加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能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在本文中将阐述笔者对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全新认识,根据现状对如何上好综合与实践课作了认真的分析,通过对初中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用一些具体案例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介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可以说明以问题形式为载体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一、对综合与实践课的认识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中设置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大力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提倡有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高效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这是每位教师共同追求的。但通过调研发现: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讲授的很辛苦,学生学习过程很艰辛,整个课堂学习活动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学过
俗话说:“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这句话阐明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即学生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们英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下面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与同行探讨切磋。  一、注重选材,增强阅读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极强,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