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理论课 拙见
概念的抽象和概括是学科教学目标落实的基础性任务,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但教材中原理性的理论内容因抽象程度较高,与学生现有认知相离较远,从而导致学生理解掌握起来相对困难,学习过程相对枯燥。此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去接受掌握。俗语云:“条条道路通罗马”,也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语言是道路的迷宫,人们从不同处来到同一处地点,他们所望去的出路都是不同的”。对于如何上好理论课,我也谈谈我的浅见。
首先老师在课前的备课尤显重要。我认为备课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把握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二是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那么教师首先要专研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和到自己的教学中;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安排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科学、优化的安排。这样课堂就能在教师根据教材设计出的教学内容中,尽可能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兴趣建立起联系,搭建起教学内容通向学生的纽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欲望,构建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其次老师就须把握好上课的各环节。第一: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保证教学秩序。因为:1、信息技术课在进入课程学习时就被以前的应试教育边缘化,成为绝大多数成人都须掌握但很多家长和学生却美其名曰的“豆芽”课。2、很多学生被网络中的游戏和聊天、交友吸引,而忽视最根本的学科知识的学习。第二:要尝试着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在学生被你安排的鲜活的素材吸引住的时候,你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着去探索,去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发现操作方法。第三: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学习活动,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
最后老师要重视课后的辅导和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一是要批改学生作业。对作业中有创意,要积极肯定。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兴趣爱好出发,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要把教师的个人评价延伸为多元评价。如学生自评,同学同伴互评,家长来评等。总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评出进步。三是教师要通过对教学过程反思和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断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当然,教材内容的编写、课程时间的安排、考试学科的设置,这些不是我们普通老师能掌控的,我们能掌控的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过程。我想只要你注重了课堂的各个环节,你的课就一定有它的闪光处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 马克斯.范梅南(加).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
[3] 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5]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
【关键词】信息技术 理论课 拙见
概念的抽象和概括是学科教学目标落实的基础性任务,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但教材中原理性的理论内容因抽象程度较高,与学生现有认知相离较远,从而导致学生理解掌握起来相对困难,学习过程相对枯燥。此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去接受掌握。俗语云:“条条道路通罗马”,也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语言是道路的迷宫,人们从不同处来到同一处地点,他们所望去的出路都是不同的”。对于如何上好理论课,我也谈谈我的浅见。
首先老师在课前的备课尤显重要。我认为备课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把握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二是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那么教师首先要专研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和到自己的教学中;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安排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科学、优化的安排。这样课堂就能在教师根据教材设计出的教学内容中,尽可能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兴趣建立起联系,搭建起教学内容通向学生的纽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欲望,构建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其次老师就须把握好上课的各环节。第一: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保证教学秩序。因为:1、信息技术课在进入课程学习时就被以前的应试教育边缘化,成为绝大多数成人都须掌握但很多家长和学生却美其名曰的“豆芽”课。2、很多学生被网络中的游戏和聊天、交友吸引,而忽视最根本的学科知识的学习。第二:要尝试着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在学生被你安排的鲜活的素材吸引住的时候,你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着去探索,去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发现操作方法。第三: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学习活动,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
最后老师要重视课后的辅导和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一是要批改学生作业。对作业中有创意,要积极肯定。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兴趣爱好出发,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要把教师的个人评价延伸为多元评价。如学生自评,同学同伴互评,家长来评等。总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评出进步。三是教师要通过对教学过程反思和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断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当然,教材内容的编写、课程时间的安排、考试学科的设置,这些不是我们普通老师能掌控的,我们能掌控的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过程。我想只要你注重了课堂的各个环节,你的课就一定有它的闪光处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 马克斯.范梅南(加).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
[3] 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5]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