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人怀疑倚天剑屠龙刀的质量?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庸小说里,很多人都玩命去抢屠龙刀和倚天剑了。而且,抢兵器的人里面,99%以上的人根本没见过,却都很舍得下血本。比如有一个叫朱长龄的。
  金庸设定的屠龙刀寻宝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要找到屠龙刀,就要找到谢逊;要找到谢逊,就要先讨好唯一的知情线人张无忌。朱长龄为了讨好张无忌,一上来就把自家养的三十多条狗都打死了:“谁叫你们咬无忌公子的?”
  然后又把自己娇滴滴的女儿送去服侍叫花子一样的张无忌;接着,他一把将张无忌揽进怀里,老泪纵横地说:“孩子呀,当年我和你爹认识的时候,还没有你呢,现在你都长这么大了……”
  就这样,他全家卖力演戏给张无忌看,以取得张无忌的信任。最后,为了博取张无忌的同情,还一把火将自己“广厦华宅,连绵里许”的房子给烧了。
  这确实很让人好奇:他烧房子的时候,就那么放心屠龙刀的质量吗?万一发现谢逊拿的刀的质量不好,怎么办?—当然没等他抢到屠龙刀,他的阴谋就被张无忌识破了。
  不过,屠龙刀在江湖上的口碑實在太好了,人们根本无需担心它的“质量”。
  一百年里,见过屠龙刀的高手没有一个人说屠龙刀不好的。武当七侠里的俞岱岩一看屠龙刀就给了一个“不同凡品”、“此刀乃天下异物”的评价。谢逊更是对屠龙刀爱不释手,抱着屠龙刀在荒岛上一研究就是十年;就算眼睛瞎了,他一碰到强敌还拔刀吓唬人,说:“谢逊有屠龙刀在手,抵得过一对招子。”
  实践证明,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口碑这种东西,真的不是吹出来的。
  再比如倚天剑。倚天剑主要在峨眉派内部传承,很少在江湖上露面。但和屠龙刀一样,见过的人几乎没有说这剑不牛的。唯一一个例外是杨逍。他曾经年少气盛,明明抢到了倚天剑却非要耍帅,又给扔了。他耍帅倒是耍足了,可结果,他明教很多同事都惨死在了倚天剑下。明教里的人一提到这事都伤心。
  此外,杨逍还用一把铁铐子铐住了小昭,最后是什么削断了他的铁铐子?还是倚天剑。决战光明顶的时候,当倚天剑一出鞘,那些明教的神兵一下子都败下阵来,什么殷天正的白虹剑、周颠的古刀,都是当者披靡,一合削断。
  所以说,一件兵器红个一两年可以靠忽悠,但那么多年都大红大紫,让人放心质量,不是靠忽悠就可以的。忽悠就算能骗得了朱长龄这种易冲动的赌徒,也骗不了张三丰、少林派这种级别的玩家。
  由此不难想象,郭靖、黄蓉当年锻造它们的时候,花费了多大的心血:“(黄蓉)聘得高手匠人,将杨过杨大侠赠送本派郭祖师的一柄玄铁重剑熔了,再加以西方精金,铸成了一柄屠龙刀,一柄倚天剑……”书上短短几十个字却足以看出锻造者的用心,这种工艺下出来的产品当然也差不了。
  所以,无论做什么产品不仅要注重质量本身,更应注重产品的口碑。口碑说起来是虚的,其实分量最重。一句“武林至尊,宝刀屠龙”,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代人一次次的亲身见证好评,才有了这么好的口碑,以至于人们从不怀疑它的质量。倚天剑、屠龙刀如此,现代人做生意、出产品更应如此。
  编 辑/夏 涵
其他文献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落后挨打的晚清简直被人花样欺负。除了疯抢殖民地的列强外,一些不怎么强的“侵略者”也找机会耍个威风。比如欧洲弱国葡萄牙,这个从明朝起就租了澳门、一直作乖乖状的“老租客”,在鸦片战争后彻底撕破脸,不但各种耍赖,还赤裸裸地威胁,气得大清咬牙吐血,一笔丧权辱国协议就把澳门“过户”出去。不过软弱的晚清也曾怒怼“强敌”,甚至有大扬国威的时候。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意大利驻华公使
北宋的科举制度,至今仍在历史爱好者里“圈粉”:比起之前的唐朝,北宋的科举大门更向寒门敞开,平民子弟科场登第的概率大为增加,朝廷对科场舞弊的打击,也是更加零容忍。可其中毛病,从大宋开国起也常遭吐槽:北宋开国后的科举考试内容,主要以诗赋为主,为大宋选拔行政人才的科考,每届其实都考出一群诗人。  这样的后果有多严重?天下的学子们从此都埋头钻研诗歌学问,实际的行政能力几乎没有。范仲淹曾怒斥此事是“士皆舍大
如果你问一位民国时期的老北京,“这么热的天儿,往哪儿躲呢?”他定会提着鸟笼、叼着烟斗、盘着核桃对你说:“去什刹海边儿凉快凉快呐!”  新鲜的荷苞与莲蓬插在水桶间隙,像文艺风的夏日logo,弹去不少烟火气息。而水桶里刚捞的带鱼码得整整齐齐,倔强地翻起一片鱼肚白,仿佛在说:  “我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  比起恭王府、钟鼓楼、关岳庙等景点,热到冒烟的群众还是更爱光顾遮阴效果五星级的冷饮铺子,其中雪莲
自明英宗年间起,大明官场上就多了句俗话:“朝廷用人,多取仪表。”也就是升官看颜值,明朝中期以后的各路名臣,清一色是美男子。当然其中也不乏作恶多端的官员,比如正德年间的政坛强人张彩。  张彩出生于陕西安定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作为家中长子,他一心往科举上闯,闯到36岁才考取进士,却也只是个二甲69名,分到吏部做了主事。  除了有个“白皙修伟”的好相貌,张彩的其他一切都无比普通,但他却心怀一个不普通的大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生很善良,其实不然,很多儒生的歹毒残酷堪比法家的酷吏,甚至犹有过之。因为儒家有规划天下的理想,但这理想往往不切实际,于是他们干起坏事来肆无忌惮。  窦太后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她信奉黄老,讲究清静无为,而儒家崇尚“进取”——进取本是好事,可皇帝一旦进取,百姓的生活就完了。汉景帝在位时,儒生辕固精通《诗经》,但那时的学术不纯粹,他们学《诗经》都是为了政治理想。  窦太后召见辕固,问《
清朝人俞万春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青年时期曾跟随父亲在广东参加了对地方人民武装反抗的镇压活动。当时清朝统治危机重重,各地暴动不断,身为官僚阶级的俞万春以维护统治阶级为己任,为之出谋划策。《水浒传》里那些武艺高强的好汉们,就成了俞万春眼里可恶的反动分子,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生生把《续写》“腰斩”,从71回开始,写出了一部共70回的《荡寇志》。  《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太尉高俅手下有一个提辖陈希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考古界有两次惊人的发现:一是甘肃威武出土了“马踏飞燕”,二是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这一南一北相继面世的文物轰动了世界,因此坊间素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说法。  197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对云南某座墓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包括牛虎铜案在内一批丰富的随葬品。当时,牛虎铜案已经断成好几截,牛头是牛头,小牛是小牛。参与发掘的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家
1925年,军阀张宗昌率部驻扎在南京。一日,张学良和浙江都督卢永祥之子卢筱嘉前来拜访,三人正聊在兴头上,忽然有个记者递了名片,请求采访张宗昌。  张宗昌看了名片,问记者现在哪里,卫兵说正在门外等候。张宗昌笑着把名片递给张学良和卢筱嘉,说:“看上去头衔挺多,像个有名的记者。”张学良看了名片没说什么,卢筱嘉就不一样了,他是有名的花花公子,对这些门路清楚得很,于是直接把名片扔在桌上,对张宗昌说:“就是烂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有个妹妹,容貌秀丽,体态窈窕。李妹妹到了出嫁的年龄,李莲英异想天开,打算利用她的姿色攀龙附凤,倘若她能入宫为妃,自己就是国舅爷了,何等風光!  于是李莲英多次对慈禧说起他的妹妹如何漂亮、如何能干,慈禧很是好奇,就把李妹妹召进宫来贴身服侍。由于之前曾被李莲英亲自调教,李妹妹参拜慈禧时早已胸有成竹,举手投足无不合乎宫中规矩,言语得体,应对自如,深得慈禧喜爱。  李妹妹既通文墨又喜逢迎,
《子不语》中载,某天晚上,有位老学究走夜路时竟碰到了他早就过世的老友。寻常人夜里撞到鬼必然怕得不行,喜幸这位老先生平日里行得端、坐得正,所以并不害怕,反而问鬼友:“你这是去哪儿啊?”  鬼友说:“如今我在阴司任了个勾魂索命的小差使,今晚正该我去南村拘个人回来,不如与兄弟一道儿走吧。”一人一鬼边走边聊,不久,见到路边有一处破屋,鬼友遥遥一指,道:“可别小瞧这几间破房子,这可是文士居住的地方。”老先生